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科普嘉年華揭開核科技面紗,首席科學家現場「硬核」開課

2024-09-30科學

9月28日,「迎接核工業建立70周年核工業公眾科學日暨科普嘉年華活動」在京舉行。眾多中小學師生齊聚中國科學技術館,親身參與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嘉年華,一點點揭開核科技的神秘面紗。

今年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如今,核科技的套用已經滲透到清潔能源、醫療診斷等社會多個領域。核科普對於提升公眾對核事業的信心至關重要。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協、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域指導,中核集團主辦,旨在提升公眾對核科學的認知水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讓「硬核科技」造福千家萬戶。

一層報告廳內,一群青少年登上「小荷劇場」,將核分裂、核子反應爐、「人造太陽」等專業概念,以生動的表演展現給觀眾。

原子能藏在哪裏?如何釋放原子能?快堆為何核燃料越燒越多?保障核安全如何防止爐心熔化?科普講座現場,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張東輝為觀眾帶來【核能金手指——快堆】的專題報告,深入淺出地解讀快堆技術。他告訴大家,中國未來核能發展的情景就是「以最少的鈾資源,發最多的電,產生最少的廢物」。

「融合能是宇宙的能源,太陽猶如一個巨大的核融合反應裝置,不斷向外放射線能量,向地球輸送能源。」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劉永告訴公眾,融合能是人類最理想的能源。他舉例說,一座100萬千瓦電站一年所需的燃料,如果是煤需要200萬噸,而如果是融合,僅需0.6噸核燃料。「經過全人類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核融合能的曙光已現。」他說。

【有趣的核】科普公開課透過生動的案例和互動體驗,讓公眾直觀感受到核科學的魅力。而中國科技館「科學家故事戲劇社」【邱小姐的秘密日記】劇目演出,以藝術形式再現中國核工業發展歷程中的感人瞬間,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活動還釋出核科普大賽,邀請社會各界參與者以科普方式「爆改」公眾對核的印象,共同營造理性、開放、包容的核能認知環境。綜合性科普資源平台——中核集團科普庫也在活動中釋出,旨在為社會公眾提供一個便捷、權威、豐富的核科普資源平台,成為連線公眾與核科技的橋梁。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