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霸王龍的尷尬,前肢短得連自己的嘴都摸不到,它的前肢有什麽用?

2024-10-20科學

霸王龍有多兇悍?

一頭成年霸王龍體長12公尺,體重約7噸,是白堊紀末期最強大的掠食者之一。

霸王龍咬合力高達9~12萬牛頓,鋒利的牙齒向後彎曲,也就是說,一旦被霸王龍咬住,除了骨頭會被咬斷外,肌肉組織也會被牢牢「鎖住」,獵物無法逃脫,或者整片肌肉被撕扯出去。

一旦遭遇如此重創,即便逃走,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基本也等於被宣判死刑,並且從結構來看,霸王龍還擁有發達的視覺系統,能及時並釘選獵物蹤跡。

然而就是這麽一頭兇猛的頂級掠食者,卻有著一雙短到被忽視的「小手」,因此被很多人嘲笑,認為這雙尷尬到極點的前肢,跟霸王龍在恐龍時代的地位不符。

從出土的化石來看,霸王龍前肢長度約0.8公尺,而一位身高1.7公尺的人類,手臂長度約0.75公尺,從數據看,似乎覺得霸王龍的前肢不短,可對於體長12公尺,體重7噸的龐然大物講,如此小尺寸的前肢,確實顯得非常小。

霸王龍的「小短手」到底有什麽用?

1.翹起身軀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霸王龍並不會用前肢做伏地挺身,也不是用來擦嘴的,但部份科學家認為,霸王龍的「小短手」是「起床神器」。

霸王龍在休息時采用趴臥姿勢,重心力量偏前,起身時,非但後肢需要承擔更強大的重力,而且很容易往前「竄出去」,接著,頭著地重重摔一跤。

別看霸王龍前肢短小,但肌肉產生的力量卻不低,在站起前,霸王龍利用前肢將身體重心往後移,接著兩腿一蹬起身。

2.保持平衡

霸王龍的祖先五彩冠龍,擁有很長且靈活的前肢,又或者同屬帝龍和羽王龍,都是如此。

為什麽演化到了霸王龍一代,前肢卻如此短小?

原因在於暴龍超科家族的演化過程中, 體型在逐漸變大,腦部隨著軀體的變大而變大,簡而言之,暴龍超科的身體重心在不斷向前半身偏移。

此時還保留著很長很重的前肢,重心還會繼續往前,演化到了動輒7噸的霸王龍這一代,如果前肢還這麽重,完全沒辦法行走,倒不如直接演化出四肢行走算了,所以為了方便後肢正常行走,霸王龍的前肢只能逐漸退化,以此來保持重心穩固。

3.防止被同伴咬傷

很多網友認為,霸王龍是獨居生物,跟現代老虎一樣屬於獨居頂級掠食者,但或許事實恰恰相反。

2014年,古生物學家艾倫·提圖斯在美國猶他州南部發現霸王龍墓穴,雖然現場除了霸王龍化石外,還有鱷魚化石、海龜化石以及大量魚類化石, 但根據現代儀器檢測,遺址中這批霸王龍幾乎是同時死亡的,反而另外這些動物不是同時死亡。

也就是說,霸王龍並不是獨居生物,而是像獅群、狼群一樣,屬於群居生物,並且美國猶他州霸王龍集體死亡事件,也不是第一次被發現,而是第三次。

為什麽要群居?

霸王龍的戰鬥力毋庸置疑,在其生活的年代也少有物種能與之匹敵,所以為了抵抗強敵而群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種合理的解釋是,霸王龍雖然體型巨大、咬合力驚人,但奔跑速度非常慢,因為霸王龍太重了,如果高速奔跑,後肢無法承受如此恐怖的力量,科學家在分析骨骼強度和多體動力學模型後, 認為霸王龍較快時的速度也僅有5m/s,正常狀態可能只有2~3m/s,而一個成年人奔跑速度輕松能達到6m/s以上。

奔跑能力較差的人類尚且如此,更別提那些迅捷的動物,所以霸王龍在狩獵方面,很難單獨完成,並且科學家從出土的化石中發現霸王龍的嗅覺非常敏銳, 它們很可能屬於半食腐動物。

簡而言之,霸王龍在「室內」戰鬥力很強,可一旦場景切換到「室外」,獵物一溜煙跑沒了,可如果有幾頭霸王龍集體狩獵,成功率就會提高很多。

那麽在群體狩獵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新問題。

前肢的部份作用可以是輔助交流,如果「輔助交流」覺得勉強,那麽說實在點, 前肢太長很容易被同伴咬傷。

霸王龍的牙齒鋒利且向後彎曲,一旦咬到同類前肢,後果不堪設想,而大自然中流血意味著傷口很可能感染發炎,畢竟動物也不可能去掛急診,從而導致霸王龍死亡率提高,不利於族群發展。

當然了,以上關於「霸王龍前肢有什麽功能」,也只是猜測,可能還有其他功能沒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