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太陽系可能有第二個太陽,每2600萬年一次的生物大滅絕與它有關

2024-04-25科學

科學家們猜測,太陽可能曾經有個調皮搗蛋的「兄弟」,這個「兄弟」經常四處闖禍,甚至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每隔2600萬年,它就會給地球帶來一次生物大滅絕。真是不得了!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太陽的這位「傳說」中的兄弟,被大家叫做「復仇女神」的神秘黑暗伴星,涅墨西斯星。

【為什麽科學家認為太陽有一顆「伴星」?】

其實說太陽有伴星也不是沒根據的。科學家們早就發現,很多恒星系統都是雙星系統,就是有兩顆恒星一起轉圈圈。它們有個共同的中心點,然後互相繞著轉。還有的恒星系統裏,恒星不止兩顆呢。所以,說太陽可能也有個伴星,這個猜想也是有依據的。

你知道嗎?我們熟悉的北極星和離太陽系很近的比鄰星,都只是三星系統中的一個。根據現在的觀測數據,在北半球的天空中,亮度達到9等星的恒星裏,每18顆中就至少有一顆是雙星系統。真是太神奇了!

說到太陽,它在宇宙中可真是個異類。別的恒星都成群結隊,為啥它就自己孤零零地待著呢?真是讓人納悶。

1984年,古生物學家大衛·勞普和傑克合作寫了一篇論文。他們研究了過去2.5億年裏物種大規模滅絕的情況,發現這段時間裏發生了12次大滅絕,每次之間的平均間隔約為2600萬年。

有些物種滅絕,像是白堊紀到第三紀的,還有始新世到漸新世的,都發生在隕石撞擊地球的時候。這讓兩位研究者覺得,這些物種滅絕肯定和地球外部的一些因素有關。

不久後,天文學家註意到了他們發表的論文,並開始深入分析其中的數據。特別是美國堪薩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梅洛特和古生物學家班巴奇,他們攜手重新稽核了化學數據。透過套用新改進的年代測定法,他們驚人地發現,從五億年前到現在,每2600萬年,物種滅絕率都會顯著上升。

那年,天文學家Daniel P. Whitmire和Albert A. Jackson IV在閱讀了分析報告後,大膽提出了一個假設:太陽可能藏著一個我們從未發現過的伴星。

這顆伴星的運動軌跡非常扁平,與太陽截然不同。不像太陽那樣無私地照亮和溫暖地球,它更像是個冷酷的殺手。它會定期離開太陽系,深入宇宙的黑暗之中,然後又每隔2600萬年回歸一次。

等到這個天體再次靠近太陽系,它的重力會帶著來自冥王星軌域外的奧特雲區域的大量流星,像下雨一樣沖向地球。這樣一來,地球的氣候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引發生物大滅絕。

你知道嗎?海王星外有個叫賽德娜的天體,它的軌域特別奇怪,像是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影響。有人猜測,這可能就是「涅墨西斯」在暗中作祟呢!

賽德娜這顆小行星是2003年由天文學家布朗、特魯希略和拉比諾維茨聯手發現的。它大部份時間都離太陽特別遠,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選者都要遠得多。

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之一,甚至超過了大部份長周期彗星。它幾乎是圍繞太陽旋轉在一個超級拉長的軌域上,這個軌域比太陽系裏任何大天體都要長。

天文學家們發現,賽德娜的軌域異常橢圓,這不太可能是海王星的重力擾動造成的,因為它並沒有接近海王星。所以,他們認為一定有一個在太陽系附近的恒星和太陽一起吸引著賽德娜,導致它的軌域在兩顆恒星之間搖擺不定。而這顆恒星可能擁有與太陽相當的重力,人們猜測它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涅墨西斯」星。

咱們暫且不論「涅墨西斯」星是否真的存在,假設它真的在宇宙中某處閃爍,那它究竟是個怎樣的天體呢?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分成了兩派,各有各的看法。

有些天文學家覺得它可能是顆小型的紅矮星,溫度偏低,亮度在7等星到12等星之間。按照現在的位置來看,它應該在長蛇座附近。

有科學家覺得,如果「涅墨西斯」星真的是紅矮星,早就該在星表裏了。但現在我們只能透過測量和推算來猜測它的存在。因此,它可能是一種介於大型氣態巨行星和最輕恒星之間的天體,我們稱之為褐矮星或棕矮星。也就是說,它可能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那種星星。

許多科學家猜測,「涅墨西斯」星可能在太陽系誕生之初就存在,但在幾十億年前從雙星系統中分離了。現在,它可能在距離太陽大約1.4到1.5光年的某個地方。

在沒有發現這顆恒星之前,之前的所有推測都只能算是猜測。所以啊,我們得加大觀測力度,盡快找到它才是最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驗證這些推測是否正確。

從80年代開始,天文學家們就不停地尋找「涅墨西斯」星。1986年,加州大學洛伊施納天文台就開始嘗試尋找,NASA也加入了搜尋行動,用紅外線天文衛星來幫忙,但最後都沒找到。到了2001年,天文學家們又嘗試用2微米全天巡天的方法,但還是沒能找到這顆星。

這麽來看,「涅墨西斯」星可能真的是一顆亮度很暗、溫度低得連一壺水都燒不開的褐矮星。用傳統的觀測恒星的方法,真的很難找到它。

2009年,NASA使用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對「涅墨西斯」星進行了又一次大規模搜尋。這顆衛星的拍照能力超強,能夠捕捉到全天99%的畫面,為了確保準確,同一個地方至少會拍八次。不僅如此,它還能拍攝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是宇宙最深處的影像,真是太酷了!

雖然天文學家現在有了更新、更強的紅外線望遠鏡技術,能觀測到太陽系外10光年遠、溫度低至150K的褐矮星,但仍然沒有找到「涅墨西斯」星的身影。盡管觀測能力增強了,但尋找這顆星的任務仍然是個難題。

2011年,科學家們重新審視了「涅墨西斯」星的說法,他們發現由於恒星位置的變化,每2600萬年地球發生一次大滅絕的說法不成立。

相反,他們認為滅絕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如疾病、火山爆發和地球氣候的自然變化等。將滅絕事件與遙遠死星的到訪相聯系,似乎缺乏科學根據。

到2012年為止,天文學家已經找到了1800多顆褐矮星,但很遺憾,其中沒有一顆是在我們太陽系內的。美國太空總署的大衛·莫裏森博士分析了這些報告後表示,目前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涅墨西斯」星真的存在。所以,那個傳說中的「復仇女神」星,說不定哪天就會被證明其實並不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