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回顧:恐龍滅絕的元兇起爭議或並非小行星?新的「答案」是什麽?

2024-04-25科學

恐龍是怎麽滅絕的?很多人會說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

其實,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所謂的小行星撞擊學說,只是其中的一個假說,因為支持的證據比較多,所以被大部份的人承認。

兇殘的恐龍

關於恐龍滅絕,其實還有其他的假說,也有一些證據可以支持。

我們在探索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能只看單一的假說,而是應該多方面考慮。

電影裏的恐龍

小行星撞擊

在距今大約6600萬年前, 一顆直徑10公裏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 ,撞擊的地點位於今天墨西哥的 尤卡坦半島

地質學家在這裏 采集到了銥元素 ,這是發生過撞擊的證據。

這個撞擊坑的遺跡有一部份在尤卡坦半島上,還有一部份在海底。

撞擊釋放的能量 相當於上百萬噸核彈引爆 ,造成了當時 整個北美大陸的震蕩 ,產生了巨大的地震和海嘯,瞬間席卷了半個北美。

尤卡坦半島

由於白堊紀末期, 各大陸之間隔得很近 ,大西洋還不是今天的模樣,只是一個有些狹長的海峽,所以, 撞擊引發的震動可以說每個大陸都感受到了

這場撞擊 引發了地球上嚴重的火山噴發 ,一時之間,撞擊的塵埃以及火山灰進入大氣層,遮天蔽日,看不見陽光。

一個星期之後, 氣溫開始下降 ,植物開始雕落, 大量的植食恐龍死亡 ,而以這些植食恐龍為食的大型肉食恐龍,相繼走向滅絕。

恐龍滅絕之時

根據化石顯示,恐龍的滅絕並非只是發生在小行星撞擊的那一瞬間,很有可能 持續了幾萬年

火山噴發的二氧化硫瓦斯進入到了大氣中,引發了嚴重的冰室效應, 全球陷入了一場變冷

森林大面積死亡 ,無論是哪個生態席位的恐龍都無法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只能在荒涼的大地上尋找。

這場由小行星引發的災難滅絕的可不只有恐龍,還有當時 海洋中的蛇頸龍、滄龍以及天空中的翼龍

小行星撞擊的一瞬間

恐龍所在的主龍形類家族遭受到了最大的打擊,基本上在這場災難中全部消失,成為了歷史。

小行星撞擊假說受到了大部份恐龍愛好者的支持,但 這並不是唯一的恐龍滅絕假說

有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或許 在白堊紀的晚期 地球本身就是在經歷全球變冷 ,小行星撞擊只不過是 加速了這個行程罷了

恐龍化石

氣候變冷說

按照地球以往的大滅絕事件可以推斷出, 地球每隔 5000到1億年 的時間就會發生一次大滅絕

在白堊紀之前的大滅絕是 三疊紀末大滅絕 ,之後陸續發生了幾個小滅絕事件,如 侏羅紀滅絕、森諾曼期土侖期滅絕 等,並沒有動搖恐龍的統治。

不少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再怎麽說 生物等級也算是一個目 ,小行星撞擊的確十分厲害,但是卻不能做到全球打擊。

真正能做到讓一個目的成員基本上全滅,那 還得是地球出馬

白堊紀時期的地球

侏羅紀和白堊紀被稱為難得的太平歲月, 氣候濕潤、適合植被生長

地球上的煤炭,有一部份就是在這兩個時期形成的。

在白堊紀末期, 地球突然陷入了大冰期 ,氣候變冷,海平面下降, 植被大面積減少 ,這對當時地球上分布最廣,食物鏈等級最高的恐龍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

這場變冷 持續了近1000萬年 ,在大約5500萬年前徹底結束,地球又陷入到了一個極熱的階段。

大冰期時期的地球

還有古生物學家認為,地球在白堊紀末期遭遇了撞擊,但是 撞擊地球的並不是小行星,而是彗星

彗星是另一種天體,主要成分是 冰、甲烷和其他瓦斯的固態

彗星撞擊到地球上後,會迅速融化, 吸走地球表面大量的熱

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在 大約1.1萬年前 ,地球被一顆彗星撞擊,引發了 新仙女木事件 ,北半球陷入了一場急速變冷, 當時北美地區的人類遭遇了一輪滅絕

彗星劃過天際

由此推測,在大約 6600萬年前 ,一顆巨大的彗星撞擊了地球,位置在今天的尤卡坦半島,彗星落地後,引發了變冷。

關於什麽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元兇,科學家們一直爭論不休。

每一種滅絕方式都是假說,在古生物學界, 假說是沒辦法徹底讓人完全信服的 ,因此還要挖掘出足夠的化石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恐龍之災是否重演?

人類在大約200萬年前才誕生, 我們的祖先與恐龍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為何人類一定要尋找恐龍滅絕的真相呢?

人類想要知道恐龍滅絕的真相,其實就是為了 在未來拯救自己 ,如果人類也遭遇了恐龍那樣的災難,我們是否有能力應對呢?

比如小行星撞擊,我們應該怎麽做?

很遺憾, 人類面對這一級別的小行星,基本上無能為力

小行星撞擊地球

有人會問,為什麽不用飛彈將小行星擊碎?

小行星的速度是很快的,從人類檢測到小行星軌跡不對到它撞擊到地球,中間的時間是很短的。

直徑10公裏的小行星也不是一顆人類的飛彈就可以淪陷的,把所有的飛彈組合起來,未必能將其擊毀。

要知道,人類的飛彈連地球上的台風都無法摧毀,更不要說這一等級的小行星。

不過好訊息是,人類目前的監測水平,可以通知被撞區域的人趕緊撤離。

人類的天文監測

另一種假說則是氣候變遷,恐龍遭遇的是變冷, 而人類目前遭遇的,是變熱

恐龍度過了大約1億年的太平歲月,才有了它們的繁盛, 人類前進演化的這200萬年,卻是在一個冰期之中

氣溫驟降引發了非洲大陸的森林減少,一種叫做 南方古猿 的生物被迫下地, 開啟了一段新的前進演化之旅

隨著大冰期結束,地球會朝著變暖進行, 人類用化石燃料加速了這個過程

人類排放二氧化碳

地球自古變冷或者變熱都會引發生物的滅絕,加上距離白堊紀末大滅絕已經過去了大約6600萬年,按照滅絕的周期來開,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或許正在悄然拉開序幕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來說,我們或許會成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最大受害者。

也許, 恐龍的滅絕之災 ,會在 不久之後的地球上重現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開始

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

生物學上很嚴謹地 將已經滅絕的恐龍稱之為「非鳥恐龍」 ,因為根據化石比對,鳥類就是當初的一支獸腳類恐龍。

獸腳類恐龍裏面有我們熟悉的 霸王龍、傷齒龍、鯊齒龍 等,鳥類的演化支偏向於 手盜龍類 ,最早是生活在樹林間的小型恐龍,之後演化出了羽翼,最終飛向了天空。

鳥類並不是大滅絕發生之後才誕生的, 早在白堊紀的中晚期 ,鳥類就已經出現,並與翼龍展開了天空的爭奪。

鳥類的祖先

只不過當時的鳥類和今天的鳥類沒有多大的關系,它們屬於 反鳥亞綱 ,現代鳥類屬於 今鳥亞綱

今鳥亞綱在當時不怎麽會飛, 具有飛行的潛力但一直沒有發揮 ,滅絕肅清了它們最大的競爭者,讓它們成為了天空唯一的王者。

直到另一種哺乳動物蝙蝠的到來,才打破了鳥類對於天空 長達1000多萬年的壟斷

鳥類展翅翺翔

也有生物學家認為,非鳥恐龍並沒有滅絕,它們或許還有極小一部份生活在我們未知的地方,比如亞馬孫雨林的深處。

亞馬孫雨林形成於1億年前,如果有恐龍在滅絕發生之前藏身於此,那麽它們有可能還居住在裏面。

人類並沒有將亞馬孫從裏到外探索透徹,所以不排除裏面存在恐龍的可能性。

亞馬孫裏面有很多無人區

恐龍在地球上存在了1.6億年,這是存在時間最長的脊椎動物類群,不知道人類能否打破這個記錄。 #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