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遊戲

古代弓箭手都是近戰脆皮?謬誤!你對弓箭手的力氣一無所知

2024-10-19遊戲

特別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收到許多影視作品、遊戲作品的設定影響,許多人認為弓箭手只擅長遠端攻擊,一旦遭遇近戰就會變成「脆皮」。

然而這種觀點是否符合歷史事實?弓箭手的真實力量究竟如何?他們在戰場上的角色是否真如大眾想象的那般單一?

弓箭手=近戰脆皮?

1429年夏天,英法兩軍在帕泰小鎮附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英軍約有5000名士兵,而法軍的先鋒部隊僅有1500名重騎兵。

英軍原本打算在南邊擺好陣勢,利用騎馬的長弓手拖住法軍,然而法軍的偵察兵敏銳地察覺了英軍的部署。

出人意料的是,法軍的先鋒部隊並未等待主力到齊,而是毅然決然地發起了沖鋒。

突如其來的進攻讓英國的騎馬長弓手措手不及,有些甚至直接撒腿就跑,法軍如同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英軍的心臟,導致英軍陣型大亂,指揮官也慌忙逃離,最終法軍先鋒以少勝多,徹底擊潰了英軍。

在這一戰中,弓箭手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近戰時,似乎確實顯得有些脆弱。但是,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弓箭手都不擅長近戰呢?

再看看1476年發生在瑞士穆爾騰小鎮的另一場戰役——勃艮第公爵率領約2萬大軍包圍了穆爾騰,還特意請來了英國的長弓兵助陣,他們挖掘壕溝,搭建柵欄,做好了迎接瑞士援軍的準備。

瑞士聯邦軍總兵力約1.6萬人,他們采取了精心策劃的戰術:5000人負責牽制弓弩手,1萬多人主攻,5000人繞到後方,另有1000騎兵隨時準備支援。

戰鬥打響後,瑞士軍隊的方陣如同推土機一般沖向勃艮第軍的陣地,盡管勃艮第軍的弓弩手、長弓兵和火炮奮力抵抗,擊倒了500多名瑞士軍人,但仍無法阻擋瑞士軍的猛烈攻勢。

勃艮第軍陣型崩潰,公爵不得不調動英國長弓兵組成最後一道防線,然而收效甚微,指揮官被亂箭射成了刺猬,軍隊徹底潰散,最終勃艮第軍損失慘重,約1.2萬人或被殺或溺水身亡。

兩場戰役的結果似乎印證了大眾對弓箭手的普遍看法:他們在近戰中表現不佳,然而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

實際上,弓箭手的戰鬥力遠非我們想象的那麽單一,他們確實有一定的近戰能力,但若單靠肉搏取勝,確實難以勝出。

弓箭手在戰場上的生存之道主要依靠三個要素:強大的火力、與其他兵種的默契配合,以及巧妙的陣地布置。

以帕泰之戰和穆爾騰之戰為例,如果弓箭手僅僅依賴近戰能力,無異於送死,他們的戰術核心是先用猛烈的火力打亂敵人陣型,然後在其他兵種的掩護下發揮作用。

在百年戰爭中,英國長弓兵就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戰術:他們與下馬的重騎兵搭配,形成混編的防守陣型。

克雷西、普瓦捷和阿金庫爾等著名戰役中,英國軍隊正是依靠這種戰術屢戰屢勝。

隨著戰爭的推進,長弓兵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他們開始購買重騎兵的裝備,然而隨著鄉紳階層的衰落,重騎兵數量減少,長弓兵的陣型也變得脆弱起來。

古代弓箭手實力究竟如何?

那麽,弓箭手在近戰中究竟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

首先,弓箭手最大的優勢在於先發制人,他們能夠在敵人接近之前就進行猛烈射擊,大大削弱敵軍的戰鬥力,此外他們的射程優勢也使他們能夠選擇有利的地形進行作戰。

然而弓箭手也有明顯的短板,與專職近戰的士兵相比,他們的近戰裝備和訓練都相對不足,而且弓箭手在布陣時通常更註重射擊效果,而非近戰防禦。

這種情況在東方的騎射手中也同樣存在,例如遼國的鐵鷂子被迫下馬近戰時,表現得相當糟糕,遼軍擅長騎馬射箭,但一旦下馬作戰,戰鬥力就大打折扣。

宋朝的騎兵情況更不樂觀,大多數都是弓箭手,近戰能力相當薄弱,相比之下,金國的女真騎兵則有明確的分工,騎射手雖然近戰能力不及重騎兵,但至少對自身的優劣有清晰的認知。

因此,無論東西方,弓箭手若想單靠近戰取勝,都是不切實際的。

然而大眾對古代弓箭手的認知似乎存在嚴重的誤區,許多人受到【哈比人歷險記】【魔戒】等歐美奇幻電影,以及不少中世紀、魔幻遊戲中美型人物的影響,誤以為弓箭手都是瘦弱的角色,一旦敵人靠近就會驚慌失措,這種印象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

事實上,古代的弓箭手大多體格健壯,要拉開大力度的弓,沒有強健的肌肉是無法做到的,他們的身材通常都是魁梧有力,與電影中那些纖細的精靈弓箭手形象截然不同。

那麽,古代弓箭手的力量究竟有多強?

以英國長弓兵為例,他們使用的長弓通常由紫衫木制成,長度在1.8到2公尺之間,這種弓的拉力至少達到120磅(約54.43公斤),有些甚至能達到160到200磅(約90.72公斤),這種力量需求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再看看中國古代的弓箭手。宋代的戰弓拉力用「石」來衡量,分為八鬥、一石、一石二等級。

八鬥弓的拉力大約是90磅(40.82公斤),一石弓是130磅(58.96公斤),一石二弓更是達到了180磅(81.64公斤),傳說中的嶽飛能拉開三石弓,相當於270磅(121.3公斤)的拉力。

到了清朝,武舉考試中最高級別的力弓是15力,相當於195磅(87.75公斤),這些數位足以讓現代人感到驚訝。

弓箭手主要依靠背闊肌發力,因此他們的腰背力量異常強大,現代射箭愛好者使用55磅的弓就已經感到吃力,與古代弓箭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關於弓箭手的裝備,也存在一些誤解,有人認為弓箭手為了方便拉弓,會穿著輕便的服裝,因此在近戰中表現不佳,尤其是面對重裝步兵時更是無法抵擋,這種觀點是極其片面的。

古代的弓箭手通常只需要射出三箭,敵人就已經逼近,至於盔甲,他們會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歐洲的弓箭手偏愛靈活的鎖子甲,而中國的弓箭手有時會穿著精心設計的重甲,既不影響射箭,又能提供有效的防護。

例如唐朝的弓箭手全身都穿戴鎧甲,不僅配備弓箭,還攜帶近戰武器,鄭成功的鐵人軍更是厲害,他們不僅有厚重的鎧甲,還配備弓箭,可以應對各種戰鬥情況。

由此可見,弓箭手遠非只會遠端攻擊的單一兵種,當敵人逼近時,他們能夠迅速放下弓箭,拿起近戰武器應敵,他們的防護裝備也相當可觀,有些騎射手更是能在馬背上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所以無論是西方的長弓兵還是東方的騎射手,弓箭手的主要優勢在於遠端火力和戰術配合,雖然他們也具備一定的近戰能力,但單純依靠肉搏戰鬥並不是他們的強項。

人們不應被那些虛構作品中瘦弱的精靈弓箭手形象所誤導,真實的古代弓箭手大多體格健壯,力量驚人。

他們的盔甲也並非輕便簡陋,而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配置,可以說弓箭手是戰場上的多面手,遠近兼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兵種。

而古代弓箭手絕非單純的「近戰脆皮」他們的戰鬥力和作用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和多樣,因此在評價古代兵種時,人們需要跳出簡單化的思維模式,全面考慮各種因素,才能得出更接近歷史真相的認識。

參考資料:

1.【英法百年戰爭1415-1453】 王一峰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遼金軍制】 王增瑜著 河北大學出版社
3.【宋代軍制初探增訂本】 王增瑜著 中華書局
4.【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格蘭軍隊變革研究】 作者:霍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