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絕地反彈!中國人口第一省,終於「翻盤」了

2024-10-21財經

文|凱風

區域競爭,正在進行時。

2024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陸續披露,而第一個公布省份數據的不是粵蘇魯浙,也不是聲勢日隆的川渝,而是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

前三季度,河南GDP總量達47882億元,同比增長5.0%,不僅跑贏全國增速,而且相比上半年逆勢增長0.1個百分點。

要知道,今年以來,河南一直處於輿論漩渦,先後丟掉中國經濟第五大省、中部外貿第一大省之位。

先是年度GDP終核數據被調減3100億元,導致經濟總量被四川趕超,維持10多年的第五大省之位罕見易主。

接著又遭因蘋果產業鏈全球大調整,導致手機出口遭遇沖擊,外貿總額被安徽趕超。

如今,經歷了轉型陣痛的河南,正在借助中部崛起、產業升級的歷史機遇,奪回失去的一切。

作為經濟大省,河南與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一道,成為勇挑大梁的存在。

而要挑起大梁,經濟的高增長是第一位的,而能否在產業轉型升級上走在前列,更為關鍵。

01

河南經濟,「擠水分」結束了?

今年前三季度,河南GDP總量為47881億元,而去年同期(初核)為47785萬億,名義增量為96億元。

同期,四川GDP總量為45441億,相比去年同期的43387億大幅增長,但季度GDP不及河南。

可見,河南名義GDP已再次超過四川,全年有望奪回第五大省之位。

河南名義GDP增長已經轉正,意味著基本擺脫去年終核GDP數據「擠水分」帶來的影響。

這一數位看起來不多,與其他經濟大省動輒2000多億的增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但不能忽視GDP調整的影響。

GDP分為初核、終核數據,每隔5年還有一次經濟普查,由於統計資料完整性不同,數據存在一定差異。

今年年初,河南官方表示,下調2022年GDP終核數據,從最初的61345億元調整為58220億元,進而導致2023年GDP隨之而調減。

這背後究竟是統計差異,還是經濟普查之年「擠水分」的常規操作,抑或其他原因,暫時存而不論。

如果按照初核數據,河南今年前三季度名義GDP剛剛轉正;

而如果以去年同期的終核數據來看(暫未釋出),河南名義GDP增量至少在千億以上。

退一步講,即使不考慮經濟數據終核調整的因素,今年河南經濟開始恢復正常的增長態勢,則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是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公布之年,河南已經預先「支取」了普查數據,而部份省份仍舊懸而未決。

換言之,經過一輪大調整,河南經濟數據「含金量」開始上升,其他省份仍要等待最終考驗。

02

河南經濟反彈,究竟靠的是什麽?

統計口徑只是短期波動因子,真正影響一地經濟起落的還是產業。

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衰退則經濟難以獨善其身,這是顛撲不破的經濟原理。

過去一段時間,河南經濟的巨大波動,就在於以富士康為主力的手機制造業,遭遇地緣沖突、經貿摩擦和全球產業大轉移的沖擊。

今年年初,河南手機出口一度大幅腰斬。不過到了1-8月,降幅進一步縮小到32.9%,但影響仍不容低估。

幸運的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當電子產業遭遇沖擊之際,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勢崛起,形成一定的對沖、補位效應。

從最新數據來看,河南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來自制造業,而汽車及零部件業又是最大的增長主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南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而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同比增長29.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8.9%。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的外貿增速也連續三個月轉正,其中「新三樣」出口78億元,同比增長11.4%,而出口電動汽車51.7億元,更是增長67.3%。

就在今年年中,富士康宣布再次投資河南,打破此前甚囂塵上的「出走」傳聞。

當然,這一投資,針對的是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數位醫療和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額,而非手機代工等電子資訊制造業。

對此,河南也再次喊話,「希望富士康堅定投資河南信心」,希望富士康「進一步擴大在豫產業布局」。

富士康「押註」河南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是偶然。

事實上,河南正在迎來一批新能源產業龍頭落戶。

去年底,比亞迪在全國面積最大、產能最高的整車生產基地在鄭州投產,帶動鄭州躋身新能源汽車十強城市之列。

根據當地報道,預計2024年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70萬輛,而2025年的目標是150萬輛。

今年7月,寧德時代洛陽基地一期計畫電池工廠投產,同時二期計畫已經開工建設,合計投資超過300億元,合計規劃產能達到90GWh,位列國內第一梯隊。

再加上河南已有的宇通、上汽、一汽等整車制造廠,河南正在成長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弄潮兒。

目前,河南已將新能源汽車納入重點培育的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28條重點產業鏈,奮力建設全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根據規劃,到2025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200萬輛,產量規模進入全國前三位,產業規模邁上萬億級台階。

一旦穩住手機制造業,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河南經濟將會迎來新的高增長態勢。

03

河南,能否奪回中國經濟第五大省之位?

自本世紀以來,河南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第五大省、中西部經濟第一大省,無論GDP、工業還是外貿,都穩居中部首位。

然而,經濟普查與產業賽局帶來的雙重沖擊,加上西部地區一系列政策加持帶來的增長紅利,河南的領先優勢開始受到挑戰。

面向未來,河南靠什麽再次突圍,靠什麽守住第五大省之位?

其一 ,新一輪產業大轉移,中西部地區受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視與傾斜,這是河南等中西部省份的共同機遇。

日前,國家層面印發檔,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這背後,既是基於區域協調發展的考慮,也是成本壓力之下產業正常的市場化轉移,同樣不乏「國家戰略腹地」、「關鍵產業備份」等政策的直接加持。

有論者將之解讀為「川渝新三線建設」,將國家戰略腹地定位為四川一省,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事實上,產業轉移並非強制性的,而是市場驅動,只有一些關鍵產業存在國家傾斜布局。

同樣,無論是戰略腹地,還是產業轉移,受益的是整個中西部地區,並非四川、重慶兩家,河南、湖北、陜西等地也在其列。

其二,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 ,河南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勞動力成本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在「陸權復興」時代搶得先機。

廣東是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則是戶籍人口第一大省,雖然上千萬人在外打工,但整個省域的人口仍然接近1億人。

這一人口規模,與越南一個國家基本相當。1億人意味著,巨大的消費市場,龐大的勞動力供給,這在內需時代和產業轉移時代可謂無往而不利。

同時,地處中原,河南的交通優勢是中西部省份中數一數二,是大國交通難以繞開的存在。

根據【中國城市大變局】一書,這一輪「陸權復興」的支撐,在於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市市有機場、人工運河等大基建的突飛猛進,加上中歐班列、航空物流樞紐的橫空出世,內陸地區一改過去的區位劣勢,變身開放前沿。

而河南恰恰是全國第一個建成「米」字型高鐵樞紐的大省,也是下一個「市市有機場」的有力競爭者,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拿下了「國內大迴圈和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支點」的超級定位。

將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人口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這是河南最大得基本盤所在。

其三,打破富士康依賴癥,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 ,是鄭州乃至河南的根本突圍之策。

河南是蘋果手機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手機出口總額占了全省的40%以上,圍繞手機而形成的電子資訊工業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近年來,受到蘋果手機「去風險」和分散供應鏈的影響,富士康主導的代工產業開始向外遷移,手機制造和出口自然備受影響。

因此,作為人口的大省,一直處於「中西部產業大轉移」與「全球產業大轉移」的拉扯之中。

在【中西部產業轉移】一文中,曾用「河南的對手是越南」,「中西部的對手是印度」,來形容這場新的全球產業變局。

即使短期有所輾轉,但全球產業大轉移是難以避免的大勢。

河南必須正視這一問題,打破「富士康依賴癥」,打破對於蘋果手機代工的單一依賴。

同時,面對中西部產業大轉移,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區域經濟大洗牌,河南如何搶抓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吸引更多東部企業落戶,就成了關鍵。

守好人口和交通基本盤優勢,做強營商環境和治理水平,打破單一產業依賴,培育更多新興增長極,是河南守住第五大省的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