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是對是錯?謝欽發言引起眾怒,什麽叫貪便宜

2024-10-06財經

2024年7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一次采訪中罕見地表達了對和談的支持。

他第一次清楚地表明了與俄羅斯進行和平談判的潛在可能性。

同時,隨著有關拜登在美國大選中退選的訊息日益增多,川普的支持率不斷上升。如果川普當選,他可能會傾向於盡快解決俄烏沖突。

全球政治的細微變動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俄烏局勢復雜發展的關註。

然而,這時俄羅斯內部卻傳出了不合之音。

俄羅斯石油公司執行長伊高爾·謝欽(下文簡稱謝欽)在參加第六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時表示:

在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向中國供應了更為「便宜」的石油,這暗示著中國借此機會從中獲利。

難道戰爭結束後就要反目成仇嗎?

謝欽的這番話所蘊含的深意也引起了外界諸多猜測。

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俄羅斯的石油市場出現了動蕩。

俄烏戰爭宛如一場驟然襲來的風暴,重新塑造了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的經濟格局。

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措施,涵蓋多個領域,如能源、外貿和投資等。

此外,歐盟也禁止自俄羅斯進口石油與天然氣。

俄羅斯是一個重要的能源生產國,其經濟對出口有著極大的依賴。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經濟的核心,在這場風波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另外,國際油價的持續下滑以及盧布貶值迫使俄羅斯重新評估其能源出口策略,探索新的市場途徑以減輕財政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憑借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穩定的能源需求,自然成為俄羅斯的重要合作物件。

目前,約90%的俄羅斯石油出口流向中國和印度,其中約40%銷往印度,近50%則是面向中國。

在此之前,中國每年從外部進口大約3億噸石油,其中近80%來源於中東和北非的產油國家。

中俄之間的原油交易主要依賴管道運輸。這種方式不僅保障了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還為中國在與中東石油進行競爭時提供了有力支持,顯著降低了采購成本,並減少了「亞洲溢價」的影響。

這種雙贏的合作方式,不僅推動了中俄兩國的經濟成長,也為全球能源市場的多樣化與穩定性提供了支持。

這可以被視為一種雙方需求相輔相成的合作,為什麽會在謝欽的表述中變成了「中國獲益」呢?

謝欽發言的戰略考量分析

在中俄能源合作穩步發展的時刻,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的言論卻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和爭議。

他表示,「中國透過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實作了140億到180億美元的經濟利潤。」

這句話實際上是透過與中國過去從中東采購石油的情況進行對比得出的。

謝欽提到中國透過俄羅斯進口石油所獲得的豐厚經濟利益,盡管在措辭上強調了中國是收益者,但也體現了對合作成果的肯定。

然而,謝欽以賣方的身份說出這句話,自然會引發人們的聯想。

中俄之間的石油交易完全是基於市場價格進行的,並且在美歐制裁的影響下,俄羅斯曾一度面臨無法出售石油的困境。

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俄羅斯的石油也面臨銷售困境,而當前俄方所發表的言論似乎有些在自毀長城。

這也反映了俄羅斯在與中國進行能源合作時的復雜心理和戰略考慮。

據報道,謝欽一直以來都是普亭的忠實支持者,兩人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

普亭在成為俄羅斯總統後,曾將謝欽任命為總統辦公廳副主任等重要職位,這表明了他對謝欽的極大信任。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謝欽的政治立場始終傾向於「反華」派,倡導俄羅斯與歐洲建立聯盟。

言論是否在暗示普亭對中俄戰略關系的立場。

當然,也有可能謝欽的發言是在透過輿論制造聲勢,以便在合作中爭取更有利的位置。

在當今全球能源市場格局經歷深刻變革的背景下,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引發連鎖效應。

盡管謝欽的言論可能蘊含不同的戰略考慮,但這並不影響中俄能源合作的發展趨勢。

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的互補性以及合作潛力極為顯著,任何破壞這種合作關系的企圖都將會遭受嚴重後果。

中國的資源戰略與能源保障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進口國。

對中國來說,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關鍵要素。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將雞蛋分開放在不同籃子裏」的多樣化能源方針。

由於中東局勢高度不穩,且長期以來由美國主導,因此中國在獲取中東石油方面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為了避免發展受限,中國一直采取措施,減少對中東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

另一方面,考慮到美國海軍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強大掌控力,以及中美關系的復雜性,將中東石油透過海路運回國內的過程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軍事和安全風險。這些風險因素既復雜又多變,且難以得到有效管理。

自2004年中國與哈薩克共同啟動輸油管道計畫以來,中國已與鄰國合作,建立了包括中國-中亞、中俄以及中緬等多條跨境陸上石油傳輸管道網路,此舉意在降低對海洋運輸的依賴。

盡管如此,與俄羅斯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中國石油運輸和穩定供應的優勢,相較於中東,這種優勢更為明顯,但這一切都依賴於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牢固的合作關系。

然而,近期由於俄烏戰爭局勢的不確定性以及俄羅斯當局態度的模糊,我們必須重新評估中俄戰略互補的堅固程度。

畢竟,在國際競爭中,敵人和朋友都是瞬息萬變的。

總結

俄烏沖突的發生及其引發的能源動蕩提醒我們,國際能源領域內的地緣政治風險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正進入一個新的上升階段。

在全球石油產量過剩、清潔能源不斷挑戰傳統石油資源的情況下,中國作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其議價能力和戰略靈活性顯著增強。

中國能夠借助這一優勢,在原油進口方面爭取更有利的條件,進而為國內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穩固的能源保障。

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加速新型能源的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確保掌握自己的能源安全。

隨著太陽能、風能、水能和生物質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的能源結構正朝向多樣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將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與化石燃料、核能等一道形成更為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

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的原則,強調互利共贏,致力於將能源視為合作的橋梁,而非國際競爭的手段。

在應對不斷變化的形勢以及頻繁沖擊我們的風險時,我們提倡透過合作取代對抗,透過互利替代獨占,攜手打造一個更加包容、協同和永續的能源合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