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產能被迫提前遷移,400萬工廠奮力求生,為何貿易依然創990億新高

2024-10-14財經

第二季度GDP增速的公布顯示經濟增速有些疲軟,僅為4.7%,低於預期的5.1%。

在這一數據中,工業增加值為5.3%,制造業增速達到5.5%,超出預期,算得上是為數不多的亮點。特別是6月份的進出口貿易順差更是創下了近990億美元的新高,這也是自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我們原本預測增長8%,但實際增幅達到了8.6%。

這表明什麽呢?這說明中國的制造業出口依然強勁,中國的制造工廠仍然穩固地占據著「世界工廠」的地位。

那麽,這是否意味著就業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990億美元的順差已經流入了大眾的口袋呢?

然而,看看6月份的社會消費零售總額,表明國內消費依然低迷,僅增長2%,而5月份的增幅為3.7%,明顯下滑。這說明就業和大家的收入狀況並沒有實質性改善。

原因在於此次外貿份額的增加,出口商品從中低端向高端的轉變趨勢非常明顯,比如汽車電子、光伏、核電和造船等領域的出口份額在擴大。然而,真正能解決普通人就業和收入問題的中低端產業鏈,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工廠的產品出口復蘇並不明顯。

目前,中低端產業鏈正在大規模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中國約有400萬家「沈默工廠」面臨被搶占的局面,這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熱議的話題。

根據統計數據,中國規模以上年營收超過2000萬元的制造企業有44.5萬家,但規模以下的中小微工廠數量多達400萬家,這些工廠在社會中往往存在感較低,像是「沈默工廠」或小作坊。

盡管這些「小作坊」大多員工只有十幾人或最多幾百人,且生產線裝置陳舊,使用的機器也是老舊的,但卻真實地解決了數以百萬計甚至千萬計普通百姓的就業問題。在這些工廠,簡單的螺絲工成為了入門門檻較低的行業,成為了技術水平較低的打工者的最後選擇。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承接了西方落後中低端產業鏈的轉移,現在中低高端產業並存,中國的制造業品類非常豐富,幾乎能夠生產任何產品,形成了大型企業在下遊沖擊國際市場,而小工廠則在產業鏈中遊的格局,創造了中國制造業十年的繁榮。

但當前,中國制造業正面臨兩大困境。一方面是西方國家的封鎖與圍堵,諸如三星、LG、富士康、日本佳能等企業,紛紛關閉在大陸的工廠,將中低端產能轉移到越南、印尼、印度等地。

2024年前五個月,雖然外資在中國新設立了21764家企業,但境內外國直接投資(FDI)僅有4125.1億元,同比下降28.2%,且已連續12個月出現下滑,局勢嚴峻。

外資撤離中國的一個顯著案例是富士康。2024年第一季度,河南省手機出口量與去年相比驟降60%,出口額減少了439億元,富士康的產能大幅撤離是主要原因。

從中國撤離的生產線主要轉移到了印度,富士康計劃2024年在印度生產2000萬部蘋果手機,員工人數將增至10萬人,而去年鄭州的富士康員工數則從30萬減少至7萬。

你看富士康的撤離鄭州,實際上是提前縮減了產能。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銘在參選時,曾利用其從大陸撤廠的「光輝事跡」來拉票,宣稱將對大陸采取強硬立場。

中國制造業的第二個困局是,為了規避歐美的高關稅,工廠被迫設立在海外,以此獲得低關稅產品的出口。

這一結果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後果——中國的中低端產業鏈和工廠被迫提前轉移,400萬家中低端工廠的生存危機也因此提前到來。

在成為制造強國之前,通常會經歷從中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的轉型過程。盈利較少、附加值低的中低端產業會逐步被淘汰,並轉移至開發中國家。例如,低端機械制造業最初是從歐洲轉移到日本和南韓,後來又轉向中國。

然而,近年來,中國的中低端產業向東南亞轉移,這種現象並不健康,而是一種被迫的選擇。盡管中國憑借新能源、汽車電子和光伏等行業重新崛起,形成了強大的出口能力,但這些領域的市場主要被龍頭企業占據,這些行業的從業者通常具備一定的技能,而想要進入這些龍頭企業,也需要一定的門檻。這對那些曾在400萬家沈默工廠中工作的打工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那麽,這400萬家工廠該如何生存和轉型?它們是否具備資金和研發能力?

在疫情爆發之前,許多經營油車配件的小型夫妻店和員工人數較少的小工廠賺取了可觀的利潤。疫情後,客戶的要求逐漸提高,很多企業將之前賺取的資金投入到生產線和裝置的升級中,然而合資品牌和油車的銷售卻不如預期,環保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導致這些汽車配件廠面臨倒閉的困境。

因此,微小工廠進行轉型升級的風險極高,基本上都是孤註一擲,結果常常是血本無歸。

這400萬家沈默工廠在默默支撐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同時也常常被視為血汗工廠、落後產能和汙染源。

近年來,無人出租車在各大城市逐漸普及,與數以千萬計的網約車司機展開競爭,無人出租車的崛起正如同高端制造取代中低端制造,是必然的趨勢,但這個過程將經歷一段陣痛期。我們應當思考如何減緩這一陣痛。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制造業的困境絕非偶然。中低端產業鏈的大規模轉移,使得那400萬家「沈默工廠」岌岌可危,這對我們經濟的基礎構成了嚴重沖擊!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不僅僅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更是西方的封鎖和圍堵,使我們的制造業發展之路提前布滿荊棘。我們怎能容忍他們任意破壞我們的產業生態?

我們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工廠倒下,相關部門應當積極作為!應投入真金白銀,引導資金和技術流向這些工廠,幫助它們進行轉型和升級。

同時,我們也需要反思,技能教育是否沒有跟上?工人缺乏新技能,該如何適應新興產業?社會輿論也不應總是貶低這些工廠,它們曾是中國制造崛起的重要力量。

總之,這場制造業的攻堅戰中,我們沒有退路!必須齊心協力,打破西方的圍堵,讓「中國制造」再次在全球發光發熱,讓那些妄圖壓制我們的人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制造業是不可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