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化債」可能進入了兩難局面!不是化不了,是中央該不該幫著化?

2024-10-17財經

2024年10月12日,財政部的一位負責人出席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釋出會,會上討論的焦點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特別是如何解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這話題並非首次被提上日程,實際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早在2018年就已經開始化解,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疫情的沖擊,地方債務問題愈發嚴峻。

如今,財政部面對的是一個兩難的局面:是繼續堅持地方政府自行解決債務,還是給予一定的援助?

過度幹預可能破壞市場紀律,而不幹預又可能導致地方政府難以為繼。面對這樣的局面,中央該如何權衡利弊?

地方債務問題的初露端倪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並非新生事物。早在2022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就有政協委員提出了地方債務的問題。

當時,財政部的態度十分明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應自行解決,中央不會兜底。財政部的這番表態,代表了中央政府在債務管理上的一個核心原則——市場紀律至上,誰借錢誰負責。

地方債務的復雜性遠遠超出預期。地方政府債務主要分為兩類: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顯性債務比較透明,通常是透過發行政府債券等方式籌集的資金,這部份債務在政府財務報表中是公開的。

而隱性債務則比較隱蔽,通常是地方政府透過城投公司等平台公司融資,這部份債務並不會直接出現在政府的財務報表中。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債務壓力尤其大。為了追求經濟增長,不少地方政府借大量的債務用於基建計畫,但許多計畫並沒有帶來相應的經濟報酬,導致地方政府背負了巨額債務。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逐漸加大。

「化債」工作

事實上,地方債務化解工作早在2018年就已經啟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透過規範地方融資行為、嚴格控制債務規模來逐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尤其是隱性債務,依然是一個難以監管和控制的灰色地帶。

2018年啟動的「化債」工作,更多地是在規範債務增量,而並未充分解決存量債務問題。地方政府透過各種方式積累的隱性債務,仍然沒有明確的償還路徑。

再加上地方政府往往依賴於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導致債務規模不斷擴大,部份地區的債務風險逐漸累積。

從2020年到2022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疫情防控需要大量財政支出,地方政府不得不投入巨資用於防疫物資采購、醫療裝置升級以及社群防控工作。

這些支出使得地方財政資源被大幅消耗,加劇了地方債務的壓力。同時,疫情也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原本用於償還債務的資金越來越少。

疫情期間,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不僅體現在顯性債務的償還上,更體現在隱性債務的管理和控制上。

由於疫情帶來的經濟停滯,地方政府透過城投公司等平台融資的隱性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這部份債務的償還問題變得更加棘手。

盡管財政部一直強調中央不兜底的原則,但面對地方政府日益加劇的財政壓力,財政部的態度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已經十分緊張,甚至難以保障「三保」——保基本民生、保薪資、保運轉。

面對這些問題,財政部也逐步意識到,如果堅持不幹預,可能會導致地方政府的基本運轉受到影響。

這不僅會影響社會穩定,也會對國家整體經濟產生連帶沖擊。財政部開始探索新的方式,在不破壞財政紀律的前提下,幫助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

為了應對地方債務問題,財政部逐步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首先,允許地方政府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用於置換隱性債務。

隱性債務的利率通常較高,而顯性債務的利率相對較低,透過這種方式,地方政府可以減輕利息負擔。同時,顯性債務的透明度較高,監管起來也更加方便。

與以往不同的是,財政部在某種程度上放松了對於隱性債務的嚴格控制。雖然地方政府的債務本金仍然需要自行負責,但透過發行再融資債券,地方政府可以獲得更多資金用於償還隱性債務,從而減輕財政壓力。這種方式並非直接救助,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政府的債務困境。

此外,中央政府也透過發行國債等方式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變相的中央兜底。

雖然中央並沒有直接給予地方財政撥款,但透過國債為地方計畫提供資金,地方政府可以將原本用於基建的資金用於償還債務,從而間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中央財政的能力與風險

目前,中央財政的國債余額大約有30萬億元,中央政府完全有能力透過發行更多國債或特別國債來幫助地方政府化解債務。

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中央財政介入過深,可能會打破「自己借的錢自己還」的市場紀律,導致地方政府產生依賴中央的心理。一旦地方政府有了這種預期,可能會繼續隨意借債,導致債務問題更加嚴重。

財政部在化解債務問題上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如果不幹預,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影響到基本的社會穩定;

但如果幹預過多,則可能破壞財政紀律,導致地方政府繼續無節制地舉債。如何在幫助地方政府的同時,保持財政紀律,是財政部當前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

財政紀律問題一直是中央政府關註的重點。中央政府擔心,一旦地方政府認為有中央兜底,便會放松對債務問題的警惕,繼續大規模舉債。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財政部的擔憂,也是中央政府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央財政雖然有能力幫助地方政府化解債務,但如何在幫助的同時,不破壞市場預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地方政府需要明確,中央的介入是有限度的,債務問題不能完全依賴中央政府解決。這種微妙的平衡,需要財政部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仔細權衡各方利益。

結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地方債務問題並非短期內能夠徹底解決的。中央政府的策略是透過一系列漸進式的措施,逐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同時恢復地方政府的財政紀律。

雖然財政部的態度有所松動,但仍然希望透過規範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避免未來再次陷入類似的債務困境。

未來,地方政府需要在中央的政策引導下,逐步減少對隱性債務的依賴,轉向更加透明和可控的融資方式。同時,中央政府也需要在幫助地方化解債務的過程中,避免過度幹預,保持市場的正常運轉。

總而言之,地方債務問題已經進入一個兩難的局面。不是債務化解不了,而是中央該不該幫著化?

這不僅是財政部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是未來中國債務管理政策的重要考驗。如何在化解債務的同時,保持市場紀律,是財政部和中央政府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資訊來源:壹快評丨理性看待化債額度,核心依然是透過發展來化債

2024-10-16 10:50·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