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社論】強監管養老機構預收費,看牢養老錢

2024-05-11財經

5月10日,民政部召開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聞釋出會。釋出會介紹,民政部等七部門日前出台了【關於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特別明確:預收費周期不得超12個月,將對押金、會員費等將實施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

【指導意見】有的放矢,針對的是之前養老機構的種種收費不規範,特別是有些養老模式已淪為欺騙老人的金融詐騙、集資陷阱。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社會化養老成為養老的重要方式,預收費模式是養老機構、老年人基於協定達成的一種消費模式,養老機構動輒收下了數萬元乃至數十萬元的費用,更需嚴格規範、監督。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打非局一級巡視員付占勝指出,養老領域是不法分子實施非法集資、詐騙等犯罪行為的高發領域。目前,一些養老機構完全偏離了為老人服務的初衷,把養老服務、床位費變成了某種「理財投資」計畫,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等名義,以「高利息、高報酬」為誘餌,實施非法集資活動。

在一些個案當中,有的老人已花了十幾萬元在養老院預付了床位費,養老院卻還在鼓動「錢投得越多,折扣就越大」,甚至還承諾幾年之後連本帶息全部返還。老人在誘惑之下,向養老機構投出了更多資金,卻遭遇了老板跑路、血本無歸的騙局。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六類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以投資「養老計畫」為名實施非法集資犯罪的典型案件。

正所謂「老人看中的是折扣,黑心老板卻貪上了本金」,這種騙局本不算高明,但對於高齡老人的危害性極大。養老產業需要扶持、規範,對養老產業背後的「龐氏騙局」更需保持高壓態勢,要幫老人看牢養老錢。

這一次的【指導意見】對養老機構收費樹起了多條政策紅線。一、明確了收取要求,限定了養老服務費最長收取時限為12個月,以及押金最高預收額度,列出了會員費收取的「負面清單」情形。其二,明確了款項的用途,會員費不得用於非自用不動產、有價證券、金融衍生品等高風險投資。養老機構不得以承諾還本付息、給予其他投資報酬等方式,誘導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交納預收費。其三,明確對預收費的全口徑監管,對於押金、會員費,應當采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和風險保證金等方式管理。民政部門還要會同當地金融監管部門制定存管的相關規則。

曾有研究顯示,一個老年人被騙,平均有4.7個騙子在圍著老年人設各種圈套。養老機構本身收取的費用就較大,屬於金融風險高發環節,如果還涉及投資陷阱、「龐氏騙局」的話,老人可能面臨血本無歸、老無所依的災難。

這一次,民政部聯合發改委、公安部以及多個金融監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一起制訂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規定,強化了全鏈條監管,降低了資金安全風險,實實在在幫老人看牢養老錢,也向整個養老產業釋放了明確的政策訊號——老老實實經營,別打養老錢的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