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智慧通知存款」加速退場

2024-05-11財經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近期,多家銀行集中下架智慧通知存款產品,停止自動滾存功能,客戶支取需進行通知預約。

對此,業內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銀行調整智慧通知存款主要是順應監管要求,維護存款利率自律定價機制的需要,還有銀行降低資金成本和管控利率波動風險等方面的原因。

業內人士進一步向記者分析稱,銀行近期下架智慧存款自動轉存功能、壓縮中長期限大額存單額度、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釋出倡議禁止手工補息等,出發點和落腳點均是管理付息成本。從壓降負債成本角度看,目前銀行應采取科學調控主動負債產品額度,透過最佳化產品配置強化被動負債的主動管理;增加靈活性更強、資金成本相對較低的金融市場資金使用;加強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及其他管理工具使用,引導全行樹立算賬意識等措施。

產品集中下架

記者了解到,該輪調整原因之一是響應監管要求。此前,監管部門針對調整通知存款和協定存款自律上限的通知開始執行。同時,監管要求「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慧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存量產品自然到期。按照要求,銀行機構陸續暫停智慧通知存款相關業務辦理。

5月8日,平安銀行(000001.SZ)釋出公告表示:「因我行業務經營調整,將於5月15日下線‘日日生金’‘智慧存款—通知存款’產品,並終止相關業務。下線後,已辦理簽約‘日日生金’‘智慧存款—通知存款’產品的客戶將不再享受‘日日生金’‘智慧存款—通知存款’產品相關的服務。」

光大銀行(601818.SH)近期公告稱,簽約光大銀行對公周計劃、對公智慧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對公智慧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動滾存型通知存款的帳戶,自5月15日起停止自動滾存通知存款,已滾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後資金轉回至簽約活期帳戶,然後系統將自動進行解約處理。

渤海銀行(09668.HK)公告表示:「為貫徹落實有關政策要求,最佳化客戶服務體驗,我行自動轉存個人通知存款產品於2024年5月1日起自動終止,終止後存量自動轉存個人通知存款產品統一變更為‘通知存款+’產品。如需支取‘通知存款+’產品,存款人可透過櫃面或電子銀行渠道(如已開通)主動發起提前通知及約定支取動作。‘通知存款+’產品不作自動轉存處理。」

另外,廣發銀行近期亦釋出通知存款業務服務調整的公告,表示將於5月上旬下線單位通知存款業務自動滾存服務(含贏在益添系列相關產品),存續中的資金將根據具體產品服務規則調整為非滾存服務模式或返還至客戶的簽約活期帳戶。大連農商銀行近期公告表示: 「為貫徹落實關於智慧通知存款管理的政策要求,自2024年5月14日起,我行智慧通知存款產品取消自動轉存功能,客戶需在支取日前1天/7天進行通知預約(與我行現行通知存款計息規則一致)。」

某華北地區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該行智慧通知存款調整一是取消了自動滾存,二是增加了支取提前通知約定支取動作要求,如果沒有提前通知,存款利率即按照活期計算,目前,通知存款1天期利率為0.8%左右,7天期利率高於1%,上述兩項利率均高於同期活期利率。實際上,最初通知存款產品支取就需要提前通知及約定支取動作,只不過隨著產品發展,逐步取消了該項要求,但目前根據監管要求及部份銀行自身需求,重新加強了對通知存款的管理。

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金融團隊主管李佩珈告訴記者:「銀行調整智慧通知存款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自身降低資金成本和管控利率波動風險的需求。智慧通知存款既具有通知存款的利息又享有活期存款的便利,其推高了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並加大了存款業務的波動性。二是順應監管要求,維護存款利率自律定價機制的需要。近期,為規範銀行競爭,降低高息攬儲行為對銀行資金成本的沖擊,監管部門多次叫停各類特色存款以維護存款市場正常競爭秩序。」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告訴記者:「商業銀行密集調整通知存款主要考量的是精細化管理存款付息成本。在定期存款利率逐步下調之後,通知存款對全行存款付息成本的影響上升。多家中小銀行公告下架智慧存款自動轉存功能、壓縮中長期限大額存單額度、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釋出倡議禁止手工補息等,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管理付息成本。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政策層面引導商業銀行穩步壓降負債端成本,在保持商業銀行凈息差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壓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嚴控負債成本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低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負債端和凈息差壓力凸顯,為緩解壓力,銀行對於高成本存款進行審慎調控。除通知存款外,大額存單及其他高利率存款產品近期亦有調整,部份銀行暫時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的大額存單產品。

多家銀行在2024年一季度財報中提出,要加強對負債端成本管控。某國有銀行高管在業績會上表示,今年該行對高成本存款業務的壓降力度會非常大,對協定存款、結構性存款、三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等產品制定了合理的增長目標,會適當控制此方面業務的占比。某股份制銀行高管也提出,今年按照董事會過緊日子、嚴日子的要求,降低各項成本費用開支,透過降本增效,促進收入增長。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2023年四季度中國商業銀行凈息差平均為1.69%,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基於多個原因,2024年銀行業凈息差仍有收窄壓力,一是存量貸款重定價效應,2023年降息以及存量房貸利率調降的部份效果會在2024年體現出來;二是實際利率處於高位,2024年仍有繼續降息的必要,在存款定期化背景下,降息會繼續壓降凈息差;三是地方政府平台債務置換,以及低息的基建類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占比提升等,也會對息差產生壓力。

李佩珈告訴記者:「在各家銀行爭相攬儲、存款定期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的難度不小。為此,要更加註重提高存款管理的精細化、多樣化以穩定銀行負債成本。一是加大同業存單發行,用好靈活性更強、資金成本相對較低的金融市場資金。二是最佳化存款期限結構,努力增加活期存款占比。與居民存款相比,各類結算資金、托管資金的期限較短、靈活性更強,要透過大力發展托管業務和結算業務以增加活期存款。三是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支持工具,加快綠色債券發行。加快綠色債券發行既是商業銀行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的應有之義,也是降低商業銀行負債成本的重要方式。在中國人民銀行結構性貨幣政策中,關於碳減排支持工具給予了配套的低成本資金支持,商業銀行可透過強化資產和負債的聯動,間接推動負債成本下降。」

楊海平告訴記者:「商業銀行加強負債成本管控,可以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學調控主動負債產品額度,並透過最佳化產品配置強化被動負債的主動管理。二是進一步轉變存款經營理念,推動費用驅動型存款、成本驅動型存款向結算驅動型、業務驅動型存款轉型,重點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水平,透過提升帳戶的活躍度,增加存款沈澱。三是用好FTP及其他管理工具,引導全行樹立算賬意識,執行好總行確定的資產負債配置策略。」

普華永道近期釋出的報告顯示:「凈利差和凈息差水平往往能夠反映各家銀行的經營特點。雖然不同銀行的經營戰略有所差異,在面對凈利差、凈息差收窄導致凈利息收入增長出現缺口時,銀行營收增長主要依靠於加大市場信貸業務投放,而積極調整客戶結構、業務結構、資產結構,向‘輕資產’模式轉型,則成為部份銀行發展的重點方向。」

上述報告顯示,銀行業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會持續面臨息差收窄、手續費收入下降等挑戰。在此背景下,銀行應做好不同周期的負債管控,最佳化負債端結構,力爭降低負債端成本。同時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透過產品、服務、模式和管理創新,采用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