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三年「抗戰」壓堿,560畝鹽堿地一年多收100萬斤糧

2024-04-01三農

歷史上,嘉祥縣仲山鎮胡契山村有一片白花花的鹽堿地,面積多達1400多畝。村支書李愛文說,地面上總是掛著一層白霜,就跟下了雪一樣,種上糧食總是減產甚至絕產。

三年來,黨支部帶領村民不斷改良這片鹽堿地,目前,560畝已經改良成功,今年這560畝地水稻畝產超過1200斤,小麥畝產超過1000斤。然而,三年以前,這560畝低窪鹽堿地主要種小麥、玉米。那時候,小麥畝產300斤左右,玉米基本絕收。

後來,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督察辦公室一級調研員,嘉祥縣、經開區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工作專班牽頭負責人、專班主任張先華來到嘉祥縣駐村幫扶後,召集濟寧市農科院專家多次到胡契山村調研,將鹽堿地改良納入工作清單,並對胡契山村鹽堿地改良進行全程科學指導。透過座談交流、走訪企業和種植農戶、實地察看鹽堿地等方式,全面掌握鹽堿地面積、程度、地類、農業種植情況和涉及群眾、企業相關訴求,為科學制定采煤塌陷地修復治理方案奠定了基礎。工作隊利用鹽堿地具有不滲水的先天條件,鼓勵村民試種水稻。

「從2021年開始,我們村就按照專家的建議,從洙趙新河提水壓堿。在整個水稻的生長周期內,一年共提水20多次。就這樣,年年提水,年年壓堿,一幹就是三年,每年測產,村民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李愛文比著手勢說。這塊鹽堿地主要由胡契山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嘉祥縣胡契山村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來經營。李愛文擔任合作社理事長。

胡契山村鹽堿地。

鹽堿地變「聚寶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合作社的不懈努力下,這560畝鹽堿地不再那麽「桀驁不馴」,而是逐漸給予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以越來越豐厚的報酬。李愛文激動地說,2021年,這片鹽堿地水稻畝產只有600斤,2022年達到了近900斤,2023年平均畝產超過了1200斤。而2023年的小麥畝產也超過了1000斤。

「真不敢相信,我們這片鹽堿地能打這麽多糧食,足足1200斤水稻、1000斤小麥吶!與三年前沒有改良時只收300斤小麥相比,今年一畝地一年多收1900斤糧食。算下來,這560畝地多收1064000斤糧呢!。」李愛文掰著手指說,臉上掛滿喜悅。

胡契山村縣派第一書記劉述篇告訴記者,他們把本村產的大米送到上海檢測發現,這些大米均為富硒大米。這一訊息令社員們激動不已。

村支書李愛文(中)與縣派駐村第一書記劉述篇(左)、仲山鎮組織委員董倚天(右)。

「在省派嘉祥縣工作隊的幫扶指導下,我們改良鹽堿地質、調整種植結構,實作了黨建工作和農業發展的有機融合,打造了‘生態胡契山’品牌,昔日寸草不生的鹽堿地正變成群眾致富的‘聚寶盆’。」嘉祥縣仲山鎮組織委員董倚天說。

下一步,村裏打算自己建加工廠,打造「生態胡契山」這一自主大米品牌,帶動全體村民受益。目前,在省派工作隊的協調下28畝建設用地已經批復完成。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劉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