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沙漠變「漁場」 浙江科技援疆助力沙漠「海鮮」養殖成功

2024-09-30三農

潮新聞 記者 陸斯超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鹽堿水域養大的青蟹,體型肥碩,重量達三兩多。陸斯超 攝

國慶期間,浙江省市援疆指揮部助力新疆群眾吃上沙漠「海鮮」。今年,在素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浙江援疆與對口支援的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正合力締造一場養殖傳奇。近日,沙漠鹽堿水域孕育的海鮮珍品三門青蟹、南美白對蝦、龍膽石斑魚等陸續上市,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

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土地鹽堿化嚴重,為保持土壤酸堿平衡,當地每年需用大量水資源對土地進行壓堿作業,堿水匯聚產生鹽堿水域。今年5月,在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團成員、寧波大學教授王歡的指導下,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六團新開嶺鎮引進浙江台州三門縣的3萬只優質海蟹放入鹽堿水進行養殖實驗,目前已到收獲期。

9月27日上午,工人們撈起蟹籠,一只只肥美的青蟹被拉上岸,在陽光照耀下,蟹殼充滿光澤。大家將捕撈出水的青蟹進行分揀、過秤、綁線、包裝。「177克,品質良好。」「我得給它翻過來測,要不然它就得跑,太活潑了。」現場一片歡聲笑語,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養殖戶一早就開始捕撈青蟹。陸斯超 攝

三門縣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長毛玲君表示,經過4個月試養,當初米粒大小的蟹苗,已蛻變成「金爪、緋鉗、青背、黃肚」拳頭大小的「沙漠青蟹」,令人驚嘆。三門青蟹,這些原本生活在東南沿海的「美味」,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在荒漠鹽堿水中生長蛻變。

新「疆味」的順利出產,飽含著註重民生的科技賦能。利用鹽堿水進行海鮮養殖,需攻克三個關鍵難題:能否養活?能否養大?能否量產?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團成員、青蟹養殖專家及寧波大學技術團隊為此指明方向。

寧波大學技術員李雲濤說:「我們根據這裏鹽堿地的特質,不間斷對水質進行監測和調控,補充蟹苗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離子肥和菌藻等,確保水質適合青蟹生長。」

為攻克鹽堿水養海鮮的技術難題,前期,在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團的引領下,寧波大學技術團隊多次到一師阿拉爾市進行調研,不斷測試、篩選,突破不少技術瓶頸。鹽堿地劣勢變優勢,成了高效養殖海鮮的場所,也打破了傳統上青蟹只能在沿海地區養殖的局限。

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團成員、寧波大學教授王歡在捕撈現場講解青蟹生長習性。陸斯超 攝

「除了調控好的水質,這裏還有更優質的光熱資源,無汙染的水域環境和豐富的微生物環境。加上原產地蟹苗良好的適應力,青蟹在鹽堿水塘中生長良好,個頭與三門青蟹差不多。」李雲濤說。

蟹塘邊,新疆三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用剛捕撈的青蟹招待客人。「這裏養的青蟹,殼更薄、膏更黃,腥味更小、味道更鮮,還有甜味。」李軍說。

近兩年,一師阿拉爾市水產養殖業占整體農業的比重越來越大,羅非魚、南美白對蝦等海鮮先後在一師鹽堿水塘裏成功養殖,推向市場反響良好。日前,在台州市援疆指揮部的支持下,三門縣農創客發展聯合會與十六團新開嶺鎮再簽訂了1400畝「鹽堿水養殖青蟹產業計畫」,預計青蟹年產量可達五六十噸。

除了鹽堿水利用,一師阿拉爾市還傳來好訊息,湖州市援疆指揮部推進實施的「湖鮮疆養」計畫,也將進入收獲期。今年5月,4.35萬尾白玉蟹蟹苗從湖州搭乘飛機來到一師阿拉爾市。這些飲用天山雪水的大閘蟹將在國慶後上市,透過飛機運往全國各地,供消費者嘗鮮。據測算,該計畫將為當地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110萬元左右。

在科技援疆力量的支持下,這些沙漠中的「海鮮」「湖鮮」正逐漸成為帶動增收新途徑,也為浙江與新疆之間的產業合作提供了新的範例。

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長毛玲君(右一)介紹如何打造一師阿拉爾市養殖的青蟹品牌。拍友 卿朋 攝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