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海派寧波,為何選了這條「土」賽道?

2024-09-30三農

潮新聞 記者 翁雲騫 通訊員 嚴舒瑋

「土特產」,農業高品質發展的火熱賽道。

日前舉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寧波主場活動上,來自各區縣(市)的數百款「土特產」同台拼人氣。剛剛開幕的寧波全市惠民共富展銷中,紮根一線的農指員又帶著200余種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

寧波擁江攬湖、枕山面海,優越的地理地貌形成種類繁多的「土特產」。余慈楊梅、象山柑橘、奉化水蜜桃……它們是土生土長的家鄉味,也是農業產業的金名片。

寧波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阿拉寧波」。通訊員供圖

抓「土特產」,寧波很拼。這幾年,寧波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接近1700億元。今年,該市又以「一特一鏈」為目標布局農產品深加工體系,鼓勵以標準化生產和技術創新為「土特產」拓銷路、漲身價。

海派寧波,為何選了這條「土」賽道?

不一樣的「土特產」

肉質細軟、汁多味甜、香氣濃郁,奉化水蜜桃素有「瓊漿玉露」美譽,如今一家名為圓藍的加工企業為其開發了更多新奇吃法。

「既可以做桃汁桃醬,也可以做果脯果凍,這兩年我們新開發了桃膠飲品,今年光桃膠這個品類銷售額就突破了百萬元。」企業負責人鐘雪珍介紹,他們還為桃類加工新產品設定了統一的視覺標簽,增添了文創元素,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很受歡迎。

圓藍食品推出的奉化水蜜桃加工產品。受訪者供圖

受種植地小氣候乃至土壤土質等因素影響,「土特產」往往有著濃郁的鄉土風味,但受保鮮加工等技術限制,要拓展銷售半徑並不容易。這幾年,寧波各地湧現出一批新型農產品加工主體,他們利用規模和集聚效應吸引資金技術,從挖掘開發鄉土特色農產品資源到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土特產」煥新了,變「潮」了。

楊梅酒家家會泡。但在余姚鳳山街道,回國創業青年祝歡引入專業裝置自研清香型蒸餾酒,使楊梅酒產品在甜度、色澤等方面都做到精準可控,大大提高了市場議價能力。

「好酒要有原料。我們與村鎮合作建設統一收購渠道,搭建起從施肥、疏花到采摘的楊梅原料標準化供應鏈。今年楊梅季,楊梅收儲量超過520噸。」祝歡說。

標準化生產可以提質增效,創新研發則能幫助傳統「土特產」實作多元化開發、多環節增值。

以水蜜桃為例,上市早中期均有代表品種,但精品果銷售時間最長不過一個月,這導致每個階段都會有大量冗余疏果及賣不上好價的次等果留下,如何利用?

遠看像青梅,近看是一顆顆小桃被果凍包圍。高顏值的「翡翠幼桃」,正是圓藍食品利用水蜜桃幼果等打造的新品爆款。「別看是果凍,技術含量很高。」鐘雪珍介紹,他們與寧波農科院團隊合作,在保留果實色澤、脆度,褪苦味素等方面進行了大量試驗,一款產品就申請了好幾項專利。

楊梅紅了。幹建寅 攝

「土特產」變身背後,是鄉村產業形態的整體叠代。「研發新產品,引領新消費,離不開計畫投入和要素集聚。」寧波市農業農村局產業與市場資訊處處長岑丞說,依托新型深加工主體的發展壯大,大量創新人才、加工裝置、專業服務等要素資源註入寧波鄉村,增強優質農產品供給的同時,推動農業建成現代化的大產業。

柑橘是象山最具代表性的「土特產」。當地組建象山縣柑橘研究所,建成柑橘產業大腦,提高了柑橘產業的競爭力。2024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報告顯示,「象山柑橘」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已高達36.38億元。

「一特一鏈」搶跑新賽道

規上加工業企業超過9萬家、全行業營收達20.3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正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之一。

借助出口貿易發達、制造業基礎雄厚等優勢,寧波在農產品加工領域起步甚早。上世紀90年代,寧波就曾建起上百家水煮筍加工廠,年產值最高可達數千萬元。但由於加工手段粗放、季節性用工流失快加之總體利潤低下,該產業逐漸歸於沈寂。

在岑丞看來,農產品難申請專利,進入門檻低,它的整個產業體系是相對脆弱的,「因而必須跟標準化工業制造相結合,形成高價值產業鏈條,實作現代化的永續生產。」

高價值、現代化,都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突圍重點則在產業鏈。

針對部份「土特產」頭部鏈主型企業數量較少、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占比不高等發展短板,今年浙江就提出要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打造鏈條更完整、業態更豐富的「土特產」全產業鏈。

寧波的目標是「一特一鏈」。「構建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機制,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實作農產品加工對農業生產的托底和全產業鏈增效。」寧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斌表示。

海通毛豆加工流水線。陳紀算 攝

「特」,就是要握指成拳,立足特色集中發力。

以楊梅產區余姚為例,這兩年,當地在最佳化楊梅規模種植的同時,持續透過生產要素傾斜、農業特色計畫布局等辦法,推動楊梅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實作從鮮果到深加工、從季節性到全年性的轉變。楊梅酒、楊梅酥……古老楊梅「鏈」出了更大效益。

「鏈」,則要強化龍頭牽引,做好全鏈條的融通聚合。

奉化區構建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鏈創新發展,透過資金和政策引導,加速水蜜桃全產業鏈創新發展。今年,當地農業產業補鏈強鏈計畫總投入超過500萬元,此外還投入600多萬技改資金支持傳統水蜜桃種植區域升級轉型。

「我們正在醞釀農業科創園區的招引方案,未來將引入專業化深加工企業,加快要素資源集聚整合,推動水蜜桃產業鏈上下遊協同發展。總投資3.7億元的水蜜桃文化博覽園計畫也正加快推進。」奉化區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與經濟發展指導科科長丁盛說。

為補齊倉儲、加工等關鍵環節的產業鏈短板,今年,寧波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現代設施農業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為農產品生產加工及冷藏保鮮等公共設施提供單計畫最高400萬元補助,目前已下撥補助資金超3000萬元。

破瓶頸,爭一流

企業用力,政府發力,寧波「土特產」正煥發新生機。但若以「一流」目標來對照,寧波在全市域產業能階、名牌名品產出等衡量指標上仍有較大差距。

「像‘麗水山耕’這種有省域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品牌還沒有,新產品研發上也缺少標桿。放眼全國,農業加工產業的總體競爭力還不夠。」岑丞表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龍頭企業的實力,決定著一整條「土特產」產業鏈的競爭力。

作為一家由國企轉制而來的加工企業,圓藍食品借助強大的加工實力將藍莓做成了貴州黔東南州的農業支柱產業,鐘雪珍希望將藍莓的成功模式移植到寧波。但目前來看,還需突破不少瓶頸。

「‘土特產’有鮮明的地方標簽,如果不是行業領軍企業,在品牌打造、市場教育上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沈澱。」鐘雪珍表示,受鮮果原料供應和線下市場的門檻限制,農產品深加工規模難以迅速擴大,這又導致企業在行銷上不敢大膽投入。「我們投資建設了農業加工產業園,提升產能的同時,希望透過資源、裝備的共享來提升競爭力。」

鄞州椿霖水產創業創新園區的現代化設施水產養殖大棚全景。通訊員供圖

這幾年,象山透過出台國家級團體標準等辦法,極大提升了紅美人等「土特產」的競爭力,但深加工缺少行業標準,卻讓不少企業感到「使不上勁」。余姚市梅苑生態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掌握了楊梅蒸餾酒原菌種發酵的獨門技術,使以「果」代「糧」成為現實,但該企業的新產品常常淹沒在競品廣告中。

「什麽是楊梅酒,行業都沒有明確區別標準。更不要說優質楊梅酒。」企業負責人程堯華告訴記者,目前果酒產業方興未艾,浙江也出了楊梅酒產業的實施意見,他們將透過做強核心技術來設定「護城河」。「目前我們正加緊拓產線擴產能,明年楊梅收儲能力預計可達5000噸。」

作為經濟大市,寧波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完善的流通體系是做大做強「土特產」的底氣所在。農民豐收節寧波主場活動上,「四季甬味——十桌百鮮」特色農家菜釋出。湯圓、年糕、甲魚……涵蓋寧波各區縣的特色食材,串起一條條滋味綿長的農業全產業鏈。

市場「無形之手」疊加政策「有形之手」,「土特產」的放射線帶動能力不斷凸顯。如何強化同類「土特產」的縣市域統籌,形成規模和集群效應?

「既要優勢互補深化合作,也要開啟視野通盤謀劃。」岑丞介紹,在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升產業平台能階的同時,寧波將在農產品流通環節加快謀劃布局,努力形成跨部門涉農政策合力,在「土特產」這條賽道上跑出「寧波加速度」。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