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洪灝:春天終會回歸,市場正在重回基本面

2024-03-16三農

洪灝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量化巨震風波暫息,北京兩會勝利收官,香港樓市全面「撤辣」掀起看房熱潮,A股穩步收復失地站上3000點,上市公司陸續進入業績釋出期.....站在暖意漸起的3月,市場是否大有可為?量化余震是否仍需警惕?作為普通投資者該如何把握開年行情?

在3月初與瑞士寶盛的對話裏,思睿集團合夥人、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就以上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作出了回答。

*以下內容根據洪灝3月與瑞士寶盛對話播客內容整理而成。

對話嘉賓:

洪 灝 思睿集團合夥人、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鄧啟誌 瑞士寶盛香港區研究部主管

鄧啟誌:大家好,歡迎收聽瑞士寶盛的播客節目,我是瑞士寶盛香港區研究部主管鄧啟誌。

進入新的一個月,又是我們跟思睿集團月度對話的時間了,歡迎思睿集團合夥人、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先生,跟我繼續討論中國市場的前景。

5%的經濟增長目標

基本符合預期

鄧啟誌: 上周兩會剛剛結束,會上也釋出了政府工作報告。跟以往一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了好幾個今年的年度目標,其中包括經濟增長目標,大概5%左右;財政的預算赤字大概3%,發行1萬億人民幣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等。

我覺得大部份的數位跟此前市場的預期基本上差不多,唯一一點我的感覺是,財政好像沒有特別的發力,尤其是在政策基調方面,好像是延續了去年年底的主基調。

也有一部份投資人可能會擔心,我們今年要怎麽去達到這個5%的增長目標。

洪灝總覺得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和您此前的假設有沒有什麽重大的改變?

洪灝: 我認為是沒有太大變化的。

比如2024年的GDP目標是5個點,財政赤字是3個點,新增就業1200萬,失業率5.5%,CPI 3%等等,這些數位其實和我們在會議之前預期的差不多。

因為每個省份在兩會之前都會設立自己2024年的增長預期,大部份地區的預期大概都是在5%左右,如果我們把各個省份的增長目標由下自上地去做一個匯總,其實全國的增長目標大概也就是在5%左右。

去年我們的增長是5.2%,對應的財政赤字是3.8%,今年的增長目標是5%,對應的財政赤字是3%。去年四季度我們有一筆1.1萬億的特別國債,這筆國債大約有8000億是留在今年的一二季度來使用,所以加上今年的財政赤字,也差不多在3.5%左右。

所以,一個稍微放慢的增長目標,一個稍微縮小的財政赤字,我覺得這些和市場預期是基本一致的。

之前我們在播客裏面多次講到「財政赤字」的問題,我們認為最好的經濟刺激方法就是用財政轉移的方式,比如發消費券、發現金等等,讓家庭能夠獲得消費支持。

但是我們也知道這個政策推行的難度非常大,而且在國內的歷史上也從來沒有發生過,所以雖然市場也在熱切地討論,但是並沒有很多人把它當做一個best case scenario。

比起經濟增長目標

更重要的是擴大內需

鄧啟誌: 之前在我們播客裏面您也討論過,經濟的火車頭肯定不是投資,肯定不是房地產,那麽大機率會是消費+制造業,對嗎?

洪灝: 我們需要另外一個角度去看財政赤字和貨幣政策。

很多人都說,我們要新的政策刺激,否則中國經濟就不行了。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

在過去兩年我們看到,貨幣政策是非常寬松的,M2一度是兩位數的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經濟系統裏面是不缺錢的。

我們也看到整個系統裏面有280萬億的儲蓄,這其中包括公司的也包括個人的,對於一個120萬億的經濟體來說,裏面有280萬億的存款,你不能說這個系統沒有錢,它的流動性很充足。

這種情況下繼續去寬松貨幣,它的邊際效用其實是遞減的。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更重要的是擴大內需,如果我們和過去一樣,繼續在投資上進行刺激,去擴大過剩的產能,短時間內雖然可以獲得我們想要的高增長,但是也會讓上遊通縮的壓力進一步擴大。

由於我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很大,這個通縮的壓力也會傳到給國外。比如在美國,我們看到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已經出現了通縮的壓力,它的價格同比增長已經是負值。

所以現在我們不需要再去搞所謂的大規模刺激,這樣的政策並不能夠獲得我們期待的效果。

復盤量化巨震

波動性只會分散不會消失

鄧啟誌: 洪灝總剛剛講的一點還是蠻重要的,就是怎麽用正確的手段去幫助經濟結構的再平衡,不要去糾結經濟增長的目標是多少。

當然我們還要繼續去觀察市場後續幾天的反應,比較明顯的是港股和A股的反應比較不同,A股的情緒相對來說比較樂觀,港股相對偏悲觀一點。

講到A股,最近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量化基金。前幾周有頭部量化基金被批評,同時也有一些報道,未來會出台一些特別的措施去限制量化基金過度交易。

洪灝總能不能幫聽眾朋友們梳理一下,近期的量化風波是怎麽發生的?以及為什麽量化基金的這些操作會讓小盤、微盤承受極端的價格波動?

洪灝: 近期量化巨震其實是因為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而發生的。

對於中性策略來說,在一個正常的環境裏,市場微跌對他們是有利的,因為這樣對沖的成本反而在減少,同時我們看到微盤股的長倉也會給他們帶來效益。

所以一個微跌的環境,對微盤股中性策略是非常有利的。但這裏有一個很多人忽視的地方,就是這個策略的容量是有限的。

在過去幾年裏,市場中性策略,尤其是微盤股中性策略的規模急速擴大,達到了幾千億的規模,以微盤股為標的的市場容量可能也就在幾千億左右。也就是說,在過去幾年裏,這個策略的市場容量迅速飽和了。

當所有人都在做這個策略的時候,它必然會導致指數下行的壓力在增大,另一方面隨著雪球產品的不斷敲入,進一步加大了市場的下行壓力。

為了防止市場潛在的下跌風險,量化基金的一些DMA(Direct Market Access)帳戶被限制賣出。

被限制賣出的結果是什麽呢?期貨短倉的基差在縮小,也就是對沖的成本在上升,同時長倉賣不出去在虧錢,這對於市場中性策略來說,是一個雙重的打擊。

所以到了2月的第一個星期,我們看到一些量化凈值下跌了50%。這也顯示了整個市場的發展,很多過程都是環環相扣的,當我們要熨平市場裏面某一個角落的波動性,它必然會產生另一個角落的波動性,因為波動性只能夠被分散,而不能夠被消除。

但是我也相信,經歷了這一次之後,我們看到雪球結構性產品基本上就出清了,微盤股的市場中性策略也受到了市場監管,不穩定的因素得到了消除,後面整體市場執行將會更加穩健。

市場正在重回基本面

維持A港股走勢原判

鄧啟誌: 最近我們也看到了其他很多針對市場的密集式政策,市場似乎也確定了階段性底部,驗證了您之前的觀點。

後續行情大概會是一個L型的反彈,還是可以更樂觀一點,U型或者V型?洪灝總怎麽看?

洪灝: 從去年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來看,M2 兩位數增長,經濟增長5.2%,都沒有問題,我們認為去年A股的低迷和基本面無關。

現在A股收復了3000點,港股繼續在16000點以上徘徊。

當量化風波過去之後,當然可能還會有余震。如果一些量化策略不能繼續,那麽基金經理必須要拿出一個新的交易策略去給投資者提供報酬,否則投資者就會贖回原先的這一部份資金,這些情況都會幹擾市場的執行。

但是因為市場正在重回基本面,所以我們還是堅持我們原來的判斷。

A股區間大約在3000點上下到3500點,港股大概是16000到23000之間,我們還是維持這個原判。

香港樓市滿血復活?

客觀看待真實成交量

鄧啟誌: 講完股票之後我們來聊聊房子。今天我們不聊內地的房地產,我們來講一講香港的樓市。

最近香港取消了房地產交易的所有額外印花稅,包括購買二套房需要交的稅,非港居民購房要交的稅,現在全部取消。從過去一段時間來看,香港樓市似乎重新活躍了起來。從洪灝總的角度來看,香港房地產的春天回來了嗎?

洪灝: 我覺得沒有這麽容易吧。當然我們非常歡迎香港樓市「撤辣」,因為這些額外的印花稅和購房成本早就應該消除了,因為這些是一些非市場化的手段。同時,因為香港的房價已經連跌兩年了,從高點到現在已經跌掉了25%,所謂的「辣招」其實早已經沒有必要了。

周末我們的確看到了一些媒體的報道,說看房量激增600%,又出現了日光碟等等,「撤辣」的舉措也獲得了大家比較積極的反應,但我對這種火熱的現象還是存有疑問。

首先,地產商喜歡講故事。有很多地產商喜歡僱用群眾演員去售樓處排隊,造成一個需求旺盛的虛假局面。香港有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這是第一點。

第二,我看到有新聞說有內地客戶坐高鐵來香港買了八套房,一共成交了1億元。這個故事明顯的漏洞在於,這個客戶是怎麽把1億元運到香港的呢?我們都知道現在資本流動管制是非常嚴格的,所以一下子湧出這麽大體量資金的客戶,是讓人難以置信的。

最近我還看到一個新聞,匯豐銀行通知前線代理,停止「摸貨」交易按揭申請。什麽意思呢?有一些所謂成交,並不是真實的成交,只是在看盤而已。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我們需要客觀地看待現在媒體上報道的香港樓市的旺盛。

當然「撤辣」本身對需求的回暖是有利的,我們也看到今年香港的經濟增長也是充滿挑戰的,今年甚至需要搞煙花秀和無人機秀去吸引內地的遊客來香港旅遊,這背後體現出香港政府已經很拼了,嘗試了很多「奇招」去刺激香港經濟的發展。

在這樣的大環境裏,購房的需求能有多大,這個事情本身我是存疑的。因為買房需要購房人對就業的信心和對未來收入增長的信心。

所以關於香港樓市,我們邊走邊看,讓我相信它能夠在一夜之間回暖,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鄧啟誌: 明白,洪灝總剛剛說的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關於樓市的前景我們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去看經濟發展的前景和人們的就業。

非常感謝洪灝總的分享。聽眾朋友們,敬請留意我們下一次的播客節目,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