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湖北省持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

2024-03-22三農
近日,2024年湖北省委一號檔正式出台,吹響了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總號角。按照國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積極組織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精心指導13個試點縣(市、區)深入開展入市探索,為全省鄉村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及鄉村全面振興註入新動能。1、註重結果導向:入市交易試點成效顯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是指具有生產經營性質的農村建設用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不僅顯化集體土地資產價值,還給村集體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同時,後續土地增值收益還可以繼續分配。2023年度,湖北省13個試點地區合計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71宗、面積541.17畝、成交金額8727.83萬元,有效啟用了農村土地資源要素。其中,從已入市土地用途看,工礦用地9宗、倉儲用地8宗、商業服務業用地51宗、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3宗;從入市方式看,出讓71宗,包括拍賣20宗、掛牌43宗、協定8宗;從增值收益分配看,繳納增值收益調節金1632.89萬元,留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4812.56萬元;從社會效益看,已入市土地累計帶動產業投資規模15.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674個,增加薪資性收入4106萬元;累計解決農村脫貧人口就業497人,增加農村脫貧人口薪資性收入384萬元。2、把握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八個關鍵問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審慎穩妥。為此,湖北省自然資源廳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入市改革試點政策,立足中部省份發展實際,統籌農村領域改革與鄉村振興發展,聚焦「8個重大問題」深入開展實踐探索。透過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約束和用途管制,審慎穩妥解決底線「怎麽守」。加快推進全省特別是入市試點地區規劃編制審批,13個試點縣(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部編制完成,試點地區形成村莊規劃編制成果2043個。圍繞土地用途和用地方式,摸清全省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現狀「怎麽樣」。其中13個入市試點地區共有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21.5萬畝,近兩年有入市需求的計畫198個。研究入市與成片開發土地征收之間協同機制,有效破題土地「哪裏來」。譬如,荊州市荊州區大膽探索,打破「圈內」征收、「圈外」入市的固化思維,合理統籌使用全域集體土地,推動城鎮開發邊界內用於全民健身、生態民宿、文旅融合的3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堅持依法監管,建立開發利用監管機制,回答地塊「怎麽用」。省自然資源廳指導試點地區加強入市土地開發利用監管,透過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入市價格監管、開發利用申報、土地市場動態巡查、信用體系管理等措施,完善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堅持成果共享,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明確紅利「怎麽分」。譬如,羅田縣結合山區縣地小、點多、分散的特點,規定以土地出讓總價款為核算基數,商服、工業用地政府分別按出讓總價款的10%、7.5%提取調節金;參照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標準,指匯入市主體按合約約定將土地收益用於農民養老保障。此外,圍繞入市土地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尊重農民入市主體地位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實踐。3、堅持目標導向:統籌推進 多點開花按照國家部署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納入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共同富裕等戰略布局,與全省農村「三地一房」(宅基地、承包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閑置農房)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統籌推進,推動全省入市改革形成「穩慎推進+積極探索」的生動局面。黃岡市羅田縣三裏畈鎮鄉村振興畜牧業養殖基地計畫,采取協定出讓方式入市,成交金額974.59萬元,是湖北省第一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抵押融資地塊。該計畫帶動產業投資1.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3個,增加薪資性收入33萬元,解決脫貧戶就業33人,增加脫貧戶收入33萬元,對於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童廟村典燈書院地塊入市前為一塊坡地崗地和一塊閑置宅基地,一直沒有產生效益。透過盤活閑置資源,為促進農民就業帶來機會,使本地村民由單純依靠農業種植向復合型創收轉變,預計每年每戶家庭收益由2萬元增加到4萬元,大大激發了農民積極性。沙洋縣彭堰村透過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入市土地63.21畝,搭建「土地流轉+就業務工」雙增收平台,為村集體增加收入831萬元,新增就業崗位60個,村民每年每人增收5萬元,真正實作了國家、集體、村民、企業「四方共贏」。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透過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有效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既有利於促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也有利於提高試點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充分彰顯全省入市改革賦能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工作成效。來源:省自然資源廳開發利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