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降薪後的金融圈仍有人花30萬走內推,富二代們也逃不過被收割?

2024-06-29三農

「降薪並不會影響我的收入」,對於「二代」和「資源咖」來說,在不在金融圈,他們的財富都不會受到影響,透過資源嫁接,或圈內朋友引薦、勾搭,他們不在金融圈,賺的錢可能都比在金融圈更加豐厚。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Perry

· · ·

這年頭,金融圈可謂話題不斷,降薪、限薪的訊息滿天飛。

在「打破金融精英論」和整頓行業不正之風的大旗下,金融圈的「大哥」「小妹」也扛不住了,日子可愈發不好過了。

今年5月,平安銀行率先明確舉起「降薪大棒」,直接給今年的金融圈定了調:減薪、裁員,一個都不能少。員工們的績效獎金紛紛「打折」,最高降幅竟然高達40%!這簡直是給金融圈來了一記「悶棍」。

不少小夥伴在想,已變成「雷區」的金融圈,還有人敢往裏沖嗎?此前那些靠家裏資產上千萬甚至上億輕松進入金融圈的富二代、資源咖們,現在又處於怎樣的境遇?是繼續「躺平」,還是已經感受到壓力想要逃離了呢?

1.

/ 30萬推薦費,

金融圈內推內幕「存在即合理」? /

金融圈內建的「魔性」總是讓人「欲罷不能」,年年行情不好,但年年總有人「削尖腦袋」向裏沖。畢竟,這是個充滿機遇、挑戰和無限可能的地方,想獲得「高薪」,最後還得進金融圈。

最近一位圈內人士跟八妹透露,今年雖然行業不景氣,頭部金融機構或公司還是有無數熱血青年費盡心思求職,競爭異常激烈。

在激烈的競爭下,「內推」便形成了一片暗湧的「江湖」。對於很多想湧進金融圈的人士來說,內推是他們的「稻草」,不過這條「稻草」的價格可不低。

近日,八妹從某二手平台看到一則貼文,一個心儀的金融圈崗位,背後竟需支付高達30萬的「推薦費」。這不禁讓人感嘆,金融圈果然玩的是「高端局」。

當然,「高端局」提供的服務也是不一樣的。貼文中寫到,這筆費用可以直接讓你獲得面試資格,並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無外部申請通道」。對於部份求職者而言,盡管價格不菲,但誘人的崗位薪資和未來的發展前景,似乎讓這筆投資變得「物超所值」。

都說「存在即合理」,那內推背後有怎樣合理的存在邏輯呢?

首先,盡管限薪降薪,但金融圈的高薪仍是眾所周知的。動輒幾十萬年薪的崗位,對於眾多求職者來說,極具誘惑力。而大學應屆畢業生,由於缺乏經驗和履歷的支撐,往往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其次,很多金融機構「準入」門檻設定的異常之高,例如,有圈內人士透露有些一線金融機構,本科不是「清北復旦上交」,連網申都不過,「兩財一貿」都不在準入門檻範圍內。這種巨大的供需矛盾,無疑為「付費內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內推」這種形式,其實並不是剛新興起來的,此前,就有博主曝光了開源證券等多家券商公司存在「實習生套娃」,稱有實習生打著正式員工的旗號大搞「付費內推」,並從中獲利。

此外,「1.5萬保證過」「我們是繞過HR直接和領導/導師談的」「實習結束後有實習證明、背調、推薦信」「不需要筆試,面試也是走個流程」,此類說法非常誘人,在金融圈也不絕於耳。雖然時代在變,但人性中的貪婪和欲望似乎從未改變。在金融圈這個充滿誘惑和機遇的地方,這種「付費內推」的現象之後或許還會持續上演。

值得註意的是,在這個江湖裏,有人將內推變成了自己斂財的工具。對於求職者而言,面對這樣的「捷徑」,還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據八妹的觀察,沒有一家「內推」機構提到「如果不過,可以退還費用」。此外,一些「馬甲」公司,可能打著「內推」的旗號招搖撞騙。

而對於招聘方而言,內推機制本應是他們尋找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內推被商業化後,這一機制的公平性便受到了嚴重挑戰。

在內推的過程中,利益輸送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一些企業內部員工或管理人員利用自己的資源和人脈為親友或關系戶提供內推機會,獲取可觀報酬,而一些中介機構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可能會與企業內部員工或管理人員「內外配合」,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同時,雙方可能會透過虛構實習經歷、工作經歷等方式為求職者「包裝」簡歷,然後將其推薦給企業。一旦求職者成功入職,中介機構和企業內部員工或管理人員便能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這種產業鏈的形成不僅破壞了行業的公平競爭環境,還可能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在「內推」已經擺在明面上討論時,曾經「神秘」的金融圈或許也褪去了風光,當你正想花「重金」進入金融圈時,看看「金融二代」「富二代」們怎麽看這個圈吧。

2.

/ 富二代、資源咖的金融圈生存現狀:

「降薪並不會影響我的收入」 /

Archy,1990年出生,紐約大學本科畢業,父親是知名投行高管,自幼便被父母送去了美國讀書,妥妥的金融圈「二代」。他的實習期是在IDG度過,後來回國後,出任XX資產管理公司亞洲區投行部副總裁,現在已經開上了「大勞」。他告訴八妹,年薪百萬在他畢業之後的第三年便達到了。

在金融圈混得遊刃有余的 Archy說,剛進這個圈時,也是從幹各種瑣碎的雜活做起,不是盡調這個計畫,就是要跟上司經常出差談業務見領導,跟身邊的「二代」相比,自己根本不算什麽,在這一時期, 「裝孫子」是常事,要麽因為需要對方提供的資源而喝的爛醉,要麽淩晨5點還在寫「大甲方」的需求報告, 直到晉升到現在的位置時,情況才有了改觀。

對於Archy來說,他認為圈內的「二代」,更像是資源和利益的連結器,需要落地什麽計畫,就把資金和權力方嫁接在一起。有的時候,計畫敲定得非常容易,利用一只雪茄的時間,雙方評估完透過計畫自己可獲取到什麽利益,這個計畫就開始推進。坐到他這個位置,已經不需要再去撰寫什麽報告,他評估完計畫可行性,就會交給下面的「小朋友」走下一個流程。

老江雖然不是二代,但也是年紀輕輕就做到了XX基金的副總,邁巴哈是他的代步工具。他對八妹說,金融圈就是一個「大染缸」,在這個圈裏要善於偽裝,高薪只是針對會處理資源和人脈的金融人來說的。

在老江看來,如果你會嫁接資源,或者你本身就是資源的中心,那獲得豐厚的收入只是順手的事情,但大部份這個圈的從業人士,只是表面光鮮亮麗。雖然老江名跟利都已擁有,但他說到現在為止,依然很少淩晨兩點前睡覺,不是在維護關系,就是在跟更大的基金拓展圈子,自己都害怕哪天會猝死。

對於現在的降薪,Archy和老江都表示,對於他們來說,幾乎不受「降薪」的影響,一方面降薪範圍並不包括他們,另一方面,他們的收入早已不靠公司的薪水,即使降薪,從其他地方也足以彌補。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更感興趣的是自己的「副業」。

例如Archy在大學期間就創立了橄欖球轉播公司,在他進入X資產管理公司之前,該計畫就被收購,他們創業團隊套現了近1000萬美元,靠著這筆錢,Archy又與朋友合夥創立了影視公司、國際學校等計畫,在資產管理公司的工作現在看來,才更像是「副業」。而老江也透過自己額外的投資,賺的盆滿缽滿。

八妹問他們,既然已經有了「躺平」的資本,那為什麽不選擇「躺平」?

他們說,進入金融圈,你的野心是無法被滿足的,同時已經習慣了之前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如果突然停止,自己一定會生病。另外,Archy向八妹透露,這個圈的「二代」完全抽離金融圈非常困難,因為你做的事情,都多少會與這個圈相關;當然即使抽離金融圈,以他們積攢的資源和人脈,重新創業也會不缺收入。

比如他認識的一個「二代」朋友,跟XX上市藥廠的二公子是發小,這位「二代」朋友從金融圈出去後,與發小合夥做起了口罩生意,三年時間,二人至少賺了一個「小目標」。

Archy的另外一個朋友,此前也在金融圈賺夠了報酬。不過他沒有進入傳統行業,而是創立了互聯網租車平台,憑借自己的資源,在他的平台上有很多較為稀有的跑車款式,光是靠朋友和之前積攢的人脈,就足以養活公司,並賺到並不比之前少的收入。

因此,對於「二代」和「資源咖」來說,即使抽離了金融圈,他們的財富也不會受到影響,透過資源嫁接,或圈內朋友引薦、勾搭,他們不在金融圈,賺的錢可能都比在金融圈更加豐厚。

3.

/ 能力和業績優先?

金融圈資源分配的新格局 /

目前來看,「二代」和「資源咖」在金融圈仍占據優勢,憑借著家庭背景和優勢,往往能夠輕易獲取到金融資源,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資源分配的不公。

如果少了「二代」和「資源咖」的參與,金融圈或許會更加註重能力和業績,而不是單純的家庭背景和資源。這將促使金融機構更加註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同時也為那些沒有家庭背景但有能力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對於精英來說,在金融圈,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參與到金融市場的運作中,實作自己的職業價值。而互聯網行業則以其創新性和包容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不過,八妹的另外一位券商朋友說,對於真正的精英來說,他們更傾向於金融圈,例如有「大牛散」在證券公司開設一個帳戶,存入上千萬或上億的資金,自己的兒女就可以在該公司擔任職位,同時可以管理自己的資金,一方面不會無所事事,另一方面,券商可以賺取傭金,而精英們可以獲得超額的投資收益。

而券商行業中的非精英,又被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體制內也就是「後台」,他們的收入主要靠固定薪資,雖然薪資不高,但沒有業績和裁員壓力。而最苦的就是沒有資源的體制外人員,被稱為「前台」,不但收入少(有的「前台」連底薪都沒有,主要靠業績提成),還要面臨裁員和業績的雙重壓力,對他們來說,金融圈曾經的光鮮和他們無關,更不要說現在。

不過,券商朋友還向八妹提到,目前就北京地區來看,即使是體制內的券商人日子也並不好過。有券商總部正在裁撤業績不好的營業部,她所在的公司,目前已裁撤了15%左右的下設營業部。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沒有光鮮亮麗的資源和背景做支撐,就只能去拼自己的毅力和恒心。Vicky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Vicky,1990年出生,普通家庭非京戶,沒有985的學歷,從影視行業轉行進入金融行業,目前是某央企金融機構在編人員。

在與八妹的交流中,她說:「我最早入行因為沒有資源,只能從一名保險員做起,前期經歷過的痛苦和艱難只有自己知道,但是,我堅信有毅力、恒心和拼勁的人也能在金融圈立足,就是靠著這股勁,我才有了現在擁有的一切。」

在她看來,自己跟那些「資源咖」和「二代」們沒法比,永遠也不會有他們的松弛感。「對於像我們這樣沒有資源的人來說,想在金融圈立足,只能去‘拼’,在現在的‘降薪’背景下,更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