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保山隆陽:編織蠶桑全產業鏈「新絲路」

2024-07-20三農

眼下,夏繭收購已進入尾聲,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左所村下施家村村民萬準柱抓住最後幾天時間趕緊交售蠶繭。

「今年預計能有6萬元左右的收入,像我們村種桑的時間也比較早,現在家家戶戶都已經脫貧致富了,家家都把小平房蓋起來了。」萬準柱說,今年他養了兩張半春蠶,收入8000多元。現在夏繭賣了128公斤,收入7000多元。

肢體殘疾四級的村民萬準柱,正是蠶桑產業賦能下的受益者。還幫村民們共育小蠶350多張,按每張100元計算,小蠶共育費就達到了35000多元,等中秋繭育出來,他的收入還要增加,算起這些收入,他樂得合不攏嘴。

「種桑養蠶不是很苦,每天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大,蠶寶每天吃多少桑葉,就采多少,一點也不費力氣。」經過農科人員的指導和萬準柱自己不斷地學習、摸索,現在萬準柱成了村裏小有名氣的蠶桑指導員和養蠶專業戶。

在隆陽區,近萬名像萬準柱一樣的蠶農透過發展蠶桑產業走上了致富的路子。「今年蠶繭市場行情特別好,春蠶收購價格是60元每公斤,夏繭收購價格也達到了57元每公斤,有些農戶一張繭收入達到了3000多元。」保山凱喜雅絲綢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徐利梅介紹,2023年他們支付給農戶的繭款達9000多萬元,其中板橋鎮西河村支付了450多萬元繭款。

截至2023年,隆陽區有蠶桑種養專業合作社51個,帶動了6267戶農戶參與蠶桑種養,全年養蠶數量4.1萬張,產繭量高達182.45萬公斤,蠶桑農業產值達1.32億元。

有了優質的蠶繭,接下來的關鍵便是如何將其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保山凱喜雅絲綢有限公司自2020年4月3日成立以來,在蠶桑生產、蠶繭收烘等領域精耕細作,積極引進並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在繭絲綢生產加工銷售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2023年,公司實作工業產值1.56億元,解決近300人的勞務用工,全年發放薪資1000多萬元,成為保山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保山凱喜雅絲綢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汪峰介紹,從2023年5月份開始,歐洲拉蒂集團總裁、義大利繭絲綢協會會長,還有今年愛馬仕集團總裁、品質總監、技術總監,巴西繭絲綢總公司總經理先後到保山進行基地考察。

凱喜雅集團是國際絲綢聯盟的發起和主席單位,現已建成從蠶桑基地建設到繅絲、織造、印染、成衣的大紡織全產業鏈,並已在歐洲、柬埔寨、緬甸等多個國家進行全球化布局。集團透過整合產業鏈資源,實作了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面控制,確保了產品的品質,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我們透過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使繭絲品質不斷提升,現已經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規模化養殖雄蠶和規模化生產6A級最高等級的生絲企業之一。」汪峰說,2023年,他們生產了白蠶絲132噸,其中高品位生絲就達到了72噸,被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認定為高品質生絲指數協作單位。

在做優傳統繭絲綢產業鏈的同時,凱喜雅集團還在保山建立了生物產業研發基地,打造蠶桑大健康產業鏈,進行桑蛋白、絲素蛋白、絲膠蛋白的開發和利用,依靠蠶桑產業的新質生產力打造「新絲路」,讓保山蠶桑產業走向崛起新征程。

近年來,在國家「東桑西移」、鄉村振興等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隆陽區以蠶桑全產業鏈模式,打造了一條新時代的「新絲路」,引領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了蠶桑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實作了農民增收、產業發展、企業增效的「三贏」。

雲南網記者 楊艷鵬 通訊員 寸喜梅 陶江龍 許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