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美國野驢低價賣中國,五年從泛濫成了瀕危?美媒:都怪中國太殘忍

2024-09-21三農

美國曾因野驢泛濫而煩惱不已,沒想到在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下,這些「問題動物」被吃得幾近滅絕。

如今, 美國開始後悔了,曾經廉價出口的野驢如今竟成了保護動物,還要「聲討」中國, 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麽樣的故事呢?

西部荒原的野驢大軍有多恐怖?

如果你曾在 20世紀中期的美國西部荒原 旅行, 野驢無處不在 的景象恐怕會讓你目瞪口呆。這些體型敦實、步履沈重的動物在內華達、亞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亞等地的荒野中到處遊蕩——無論是陡峭的山路,還是幹涸的河床,你幾乎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對於當地試圖維持生態平衡的環保人士和牧場主來說,野驢的瘋狂擴散就像一場「驢災」,給美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要了解美國野驢泛濫的起源,我們得把時間拉回到16世紀。當時, 西班牙殖民者將驢引入北美, 目的是用作交通工具和勞動力。驢是耐勞、適應力極強的動物,它們可以在幹旱、貧瘠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幾乎不挑食。

然而,到了20世紀,隨著農業和交通運輸的機械化,驢的經濟價值迅速下降。牧場主和農民們不再需要它們, 許多家養驢被遺棄在荒原上,成為野驢的先祖。

正是這一時期,美國西部的野驢族群開始飛速增長。由於這些地區沒有天敵,加上西部荒地廣闊,幾乎沒有人類定居,野驢肆意繁殖。結果,到了20世紀60年代, 野驢的數量已經增長到了數十萬只。

野驢以草本植物為主食,它們的大肆啃食,使 原本脆弱的荒原植被面臨巨大壓力

幹旱的氣候條件下植被本就恢復緩慢,而野驢的破壞讓很多地區的草原幾乎陷入了「裸露」狀態,植被覆蓋減少直接導致土地退化,甚至 引發了沙漠化

野驢不僅自己是「生態入侵者」,它們的活動也擾亂了當地的生態平衡。野驢對水源的高度依賴,尤其在旱季,它們會大批聚集在稀有的水源地。

為了飲水,野驢會踩踏河岸,導致 河床坍塌、泥土流失 。更糟糕的是,它們與本土的野生動物爭奪水源和食物,這嚴重 威脅了許多瀕危物種的生存

兩頭野驢正在「挖掘水井」

在內華達州,一種名為大角羊的稀有物種就深受其害。這種大型有蹄動物本來是西部荒野的原住民,但由於野驢的侵占,大角羊的棲息地逐漸縮小。

野驢不僅占領了大角羊的飲水地,還透過大面積啃食植被,剝奪了它們的食物資源 。最終,大角羊的數量急劇減少,生態系中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大角羊

不僅如此,野驢的存在還給美國西部的牧場主們帶來了經濟損失。野驢常常闖入牧場, 吃掉牧草,甚至與家畜爭奪資源。

牧場主們試圖透過圍欄,來保護他們的土地和牲畜,但野驢的體型和力量可以輕松穿過這些阻礙,繼續肆虐牧場。每年,大量牧場主不得不為此付出 高昂的維護成本。

面對數量龐大的野驢, 美國政府嘗試了多種方法來控制 。然而,由於野驢的繁殖速度極快,很多措施 收效甚微 。野驢每年可以繁殖一次,每次一只小驢,加上它們的生命力極強,哪怕是惡劣的自然條件,也無法有效抑制族群的增長。

政府最初采取了 捕捉和屠殺 的策略,但這些措施不僅引發了動物保護組織的 強烈抗議 ,還因為 操作成本高、效果有限,難以長期推行。

此外,野驢具有極強的適應力和警覺性,當感到威脅時,它們往往會 避開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 ,迅速遷移到人跡罕至的荒野深處。

這就讓政府的捕捉行動變得更加困難。即便是在實施了一定的控制措施後,野驢的數量依然繼續增長,仿佛陷入了一種「剪不完,割不盡」的怪圈。

到20世紀70年代,野驢的數量已經增長到難以估量的程度。美國西部的生態系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土地退化、物種競爭加劇、牧場經濟損失接連不斷

而在城市地區,野驢闖入人類居住區的事件也屢屢發生,成為 交通事故和公共安全 的一大隱患。雖然野驢不具有明顯的攻擊性,但它們巨大的體型和不受控制的行動力使得它們在城市環境中顯得格格不入,成為隱性威脅。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最終決定, 大規模捕捉並出口野驢, 來緩解國內的生態壓力。這一決定開啟了中美之間一段出人意料的貿易往來,而這批美國野驢,也即將 踏上前往中國市場的旅程。

但誰能想到,這一原本看似合理的解決方案,卻在短短幾年內導致了更加戲劇性的結果。

從泛濫到瀕危:又開始「甩鍋」中國了?

在出口政策剛剛實施時,美國的捕捉行動非常迅速, 數以萬計的野驢被打包銷往中國 。中國人對驢的理解可要比美國人深入多了,對驢肉的烹飪更可謂是爐火純青。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驢肉肉質鮮嫩,脂肪含量低,吃起來細膩而富有彈性,帶著一股淡淡的甘甜。

此外,驢皮在中藥阿膠中的套用,也讓這種資源格外珍貴。因此,中國消費者的強勁購買力加劇了對野驢的需求,一批批美國野驢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市場。

然而,正是這種過度捕捉,讓野驢的數量在短時間內急劇減少。 不到五年,曾經遍布西部荒野的野驢群幾乎消失殆盡。

這一現象令美國各個環保組織深感震驚,而那些曾經因為野驢泛濫而叫苦不叠的牧場主,如今也感到了反常的安靜。美國西部的荒原仿佛一夜之間脫離了曾經的「驢災」。

隨著野驢族群數量銳減,美國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曾經不知如何處理的「麻煩制造者」變成了 瀕危物種 。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 美國政府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以防野驢徹底滅絕。

在西部多個州的環保組織和動物保護協會的強烈呼籲下,美國政府透過了【野馬和野驢保護法】,停止了野驢的出口。

隨後,美國啟動了多個野生動物保護計畫,試圖透過人工繁育和野外放生的方式恢復野驢族群。為了減少人為幹擾, 政府還設立了野驢保護區,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捉和殺戮行為。

在保護措施的推動下,野驢的數量雖然有所恢復,但族群依舊十分脆弱。美國政府和環保組織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確保野驢從瀕危狀態中逐步恢復。這時,美國人急了! 一些媒體和政客迅速抓住機會,決定向中國「問責」。

眾多美國環保主義人士開始大肆渲染是 「中國吃垮了野驢」 ,描繪中國消費者宰驢、吃驢是多麽殘忍暴虐。

又宣稱中國阿膠市場對野驢皮的巨大需求,是導致美國野驢生態危機的主要原因。總而言之,美國人儼然將一個復雜的生態問題,簡化為一個單純的供需矛盾,然後將臟水直接潑給中國。

然而,稍微具備邏輯思維的人就該明白,雖然中國市場對驢肉和驢皮有需求,但美國主動選擇了大量捕捉並出口野驢。換句話說,最初的決定權在美國手中,你不賣,誰買得到呢?

美國政府和商人在貿易初期就意識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企圖透過出口野驢解決國內的生態和經濟問題,占盡紅利。 如今野驢出現生態危機,又將整個責任歸咎於中國, 豈不是完全無視了美國本身在管理和保護野驢族群上的失策?

在全球化的今天,資源的流動已經不再局限於一國之內。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巨大,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應該為所有生態問題負責。

相反, 美國在出口野驢時,未能充分考慮到對族群的長期影響,過度依賴短期利益,從而忽略了永續發展的原則 。這場戲劇性的「野驢危機」也為全球各國的資源管理敲響了警鐘——任何資源的過度利用都可能帶來不可預見的生態後果,而不著重於解決問題,只顧著轉移矛盾重點的嘴臉也是相當醜惡的。

最後,各位看客心中作何感想,這野驢的生存危機到底是誰的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