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連江坑口:「線面之鄉」的新生力量

2024-03-16三農

「丹陽有三寶——線面、肉燕和豆腐。咱們坑口村是有名的‘線面之鄉’!手工制作的線面,細如發絲,好吃又勁道。」近日,連江縣丹陽鎮坑口村村民孫玉欽變身主播,站在油菜花田前,向網友熱情推介家鄉特產。

誰能想到,在過去,坑口村是一個貧困村,存在三少——村集體收入少、遊客少、產業少。如今,這裏湧現了一批鄉村主播、「田秀才」等,助力坑口村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岸綠景美的坑口村。

鄉村旺起來

農民當主播 手機成農具

丹陽鎮歷史悠久,是一個千年古鎮。坑口村屬省定老區基點村,是有名的「線面之鄉」。

「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如箸玉簪橫。」線面又稱太平面、長壽面,系唐末「隨王入閩」的美食,有著平安長壽等美好寓意。近日,記者在坑口村看到,白如銀、細如絲的線面掛在支架上,勾勒出一道道五六米長的美麗弧線。

「我們家一天能做50公斤線面,很快就賣完了,客人都說好吃。」村民陳太惠和妻子,是村裏的線面夫妻檔。陳太惠做線面已經40多年了。每天,他3時許便開始忙碌起來,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面、日曬,一忙就是12個小時。他的堂哥開了一個小型加工廠,借助自動化裝置等,一天能生產500公斤線面。

「線面是丹陽鎮‘三寶’之一。坑口村是‘丹陽線面’的發源地,產品好,口碑也好。」坑口村黨支部書記林國建說。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坑口村線面雖好吃,但買的多是本地人,如何才能出圈呢?

2023年,坑口村開始了轉型——建設直播基地,培養了20多名鄉村主播。之後,村民的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直播基地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回鄉創業,「95後」陳蕾馨便是其中一位。「看到家人時常為農產品銷路發愁,我就想透過直播來拓寬家鄉產品的銷路。」陳蕾馨說。

「我們村的直播間面向村民免費開放。」村幹部王慶告訴記者,當地還成立了新興農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線下開設農特產品展銷館和展銷櫃,線上則透過電商平台推廣銷售,讓線面、肉燕等農特產品走向全國。

坑口線面白如銀、細如絲。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鄉村美起來

「田秀才」湧現 「閑田」變「忙田」

線上有帶貨主播,線下有「田秀才」。「70後」連端妹便是其中一位。她是連丹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也是2023年福建省高素質農民鄉村振興先鋒。

眼下,她的油菜花基地迎來開花期,宛若一幅金色畫卷,吸引了不少村民來此打卡。

連端妹告訴記者,她的油菜花基地正在開展「選美」——從全國各地引進早熟油菜花新品種,形成「早稻+晚稻+油菜花」的一年三茬新模式,讓「冬閑田」變「農忙田」「觀光田」。

像這樣的種地「田秀才」不在少數。孫玉欽和丈夫是一對種地夫妻檔。他們經營著飛常家庭農場,推廣水稻、玉米、毛豆等優質新品種。今年50歲的孫玉欽常常化身主播,在田間地頭向網友推介自家的農產品。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丹陽鎮串聯坑口村、新洋村等地資源,打造了「賞花風景線」:花園村打造了「蘭花大觀園」,培育了700多個蘭科品種;山邊村培育了「丹霞」「紅粉佳人」等數萬株櫻花,入選了福建省十大浪漫櫻花打卡地;杜棠村依托連江最大古民居三落厝,打造了桃花公路等網紅打卡點……

孫玉欽變身主播,推介家鄉特產。

鄉村強起來

產業「做加法」 人才「幫幫團」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除了賞花經濟和線面經濟外,坑口村不斷在產業上「做加法」。

駐村第一書記劉昌金告訴記者,坑口村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產業,積極引進種子基地、油茶種植基地;發揮特色產業線面優勢,計劃將村集體糧食加工廠改造成線面廠,打造傳統手工線面特色產業集群;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了兩岸觀光鐵索橋、露營基地、沿溪棧道、坑口小院等計畫。

記者看到,坑口小院依托連江第一酒廠舊址,整合了電商直播、圍爐煮茶、兒童樂園、戶外遊戲等體驗計畫,吸引了不少遊客。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坑口村每天的遊客量在2000人次以上。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我們還成立了‘鄉村振興顧問團’‘坑口村鄉賢會’‘教育基金會’‘企業招商引資團’‘村民電商合作社’等,整合企業家、退休老幹部、鄉賢、村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坑口的鄉村振興。」劉昌金介紹。

得益於此,坑口村實作了2023年村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上,入選了2022年度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村、第二批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2023年度省級「一村一品」(線面)專業村。

坑口村也是丹陽鎮加快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丹陽鎮黨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丹陽鎮將用好「紅色黨建、綠色生態、古色文化」三大優勢,深度整合坑口小院、三落厝、貝裏蟹谷、蘭和園等文旅資源,做活做強「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形成生態文創旅遊、休閑農業旅遊、紅色文化旅遊多點開花的全域生態旅遊新亮點。

交通小貼士:

駕車從福州市區出發,經繞城高速,透過飛石出口或丹陽出口,轉入104國道,即可前往丹陽鎮坑口村。

記者 鄭瑞洋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