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最近熱度高的不得了,網上的聲音各有不同,無論褒貶如何, 錢多錢少才是直接關系到是不是能舒舒服服地享受大學生活的「真理」 。
近段時間一份「大學娃兒生活費怎麽花」指南,在朋友圈火得不行。這個指南把學生們一個月得花多少錢分成了四檔,目的就是給學生和家長們一個明明白白的標準。
一、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
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分為四個檔次,分別是最省錢的檔,稍微寬裕檔,富裕檔,土豪檔。
最省錢的檔是 一個月花不超過1000塊的同學。這幫學生日子過得相當精打細算,從吃飯到出行,每一筆支出都得過大腦。 月消費在1000到1500之間屬於 稍微寬裕檔 。這部份學生日子過得比較滋潤,基本上啥都不缺,偶爾還能玩玩小遊戲,逛逛街。
富裕檔屬於 月花1500到2000的同學。這檔次的同學,生活品質相當不錯,除了基本的開銷,還能支撐起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買書啦,參加社團啦。壓軸的當然屬於我們的 土豪檔, 他們每月開銷超2000,這群人過的是小康以上生活,想幹嘛就幹嘛,社交活動參加得多,大學生活可以說是豐富的很。
有了這四個檔次, 大家對於「錢花哪兒了」這事兒就有數了, 不同的消費水平直接關系到你的日常習慣和怎麽交朋友。
二、生活費差距的影響
生活費的多少,不光能看出你的日常花銷,還能影響到你的社交圈、消費觀和心態。比如,生活費給得多的同學可能更愛參加各種燒錢的活動, 而生活費少的同學,在這方面就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
長期這樣,不同消費水平的學生就會形成不同的看法和價值觀。高消費的群體可能更追求物質享受, 而低消費的同學可能更註重精神上的滿足和個人成長。
生活費不夠用的同學在花錢方面會表現得很比較局促, 當同寢室的同學喊你一起出去吃飯,可能都會考慮再三, 而生活費寬裕的同學可能會覺得自己錢多,日常消費就很隨意,心理素質薄弱的同學難免會進行比較,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在決定給孩子多少生活費的時候, 找到一個既能滿足基本需求又不至於溺愛的平衡點顯得尤為重要, 這樣孩子才能培養出健康的消費習慣和生活費的管理能力。
三、家長如何合理提供生活費
我們在給孩子定生活費得先看看家庭的經濟狀況能不能承受,千萬別因為孩子的生活費讓家裏其他重要開銷受影響。 不同的城市,消費水平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給孩子定生活費得考慮到他們所在城市的物價水平,確保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沒問題。
定期和孩子坐下來聊聊生活費的事情,聽聽他們的想法和需要。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家裏的經濟情況,幫助你們一起來決定一個合適的生活費標準。
讓孩子學會自己來管理生活費,這不只能教會他們基礎的理財知識,還能鍛煉他們的自控能力。 可以定期和孩子一起看看他們的消費記錄,給他們提提建議,指導一下。
教孩子把一部份生活費留作緊急備用金,比如突然生病需要看醫生。這能讓孩子學會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準備。
結語
不管生活費多少,關鍵是錢得花得明白。那個生活費等級表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它並不代表誰的價值高。每個人的大學生活都是自己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王道。
正確的引導和支持, 能幫助孩子們在大學裏做出聰明的決策,培養起健康的消費習慣和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 這些對他們未來走入社會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