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能力一般、語言很少的自閉癥孩子也能就業,這些崗位很適合——

2024-04-02教育

一名在包裝車間工作的心青年(融愛融樂供圖,由新京報記者拍攝)

2023年,我們分享了不少自閉癥孩子成功就業的故事,其中既有工作了10年能力很好的阿斯,也有程度中等,但在崗位上表現穩定、吃苦耐勞、深得老板認可的自閉癥青年,這讓很多家長感到振奮,似乎看到了自家孩子未來工作的希望。

現在,國家在小齡幹預、學齡融合上的政策不斷完善,但在大齡安置上的突破還非常有限,大齡自閉癥群體的出路問題依然是2024年ALSO關註的焦點。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一篇指導性非常強,關註自閉癥群體就業的實用文章,分享人是北京融愛融樂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計畫經理、具有10年就業輔導員從業經歷的曲卓老師。家長關於自閉癥孩子就業的種種疑惑文中都有涉及——

●能力不好甚至沒有語言的孩子能工作嗎?

●就業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自閉癥人士能做的工作崗位有哪些?

●在找工作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自閉癥孩子怎樣提高找工作的機率?

●如何成為一名就業輔導員?家長可以做自家孩子的就業輔導員嗎?

……

對這些問題,曲卓老師都給我們進行了詳細解答,希望家長們讀完能有所思考,有所行動。在這裏我們也想強調一句:就業不是自閉癥孩子唯一的出路,但職業能力的具備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以下為曲卓老師的回答。

曲 卓 | 10年就業輔導員工作經驗,北京市海澱區融愛融樂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計畫經理

心智障礙群體的就業模式分為哪幾種?

(1)支持性就業:就業輔導員支持心青年到普通的企業環境中工作,這也是殘疾人保障法規定的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模式的一種。

(2)輔助性就業:把心青年聚集在一個保護性的環境裏,大家一起工作,同時有專業人員進行支持。和普通的職場競爭力相比,輔助性就業競爭沒那麽激烈,庇護性更強,工作產能、工作壓力、社交壓力都更小一些。

(3)靈活就業:根據心青年的個人能力、特質以及意願偏好,尋找適合的勞動機會,在工作時間、薪資收入、是否繳納保險等方面都比較靈活。

(4)一般性就業:把心青年直接放到職場環境中,像普通人一樣去工作,一般不需要就業輔導員的支持。

心青年在永輝超市實習(供圖:融愛融樂)

就業輔導員是幹什麽的?

2020年2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釋出智慧制造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資訊的通知】,規定「在職業指導員(4-07-03-01)職業下增設‘殘疾人就業輔導員’工種」,正式認定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這一職業,推動殘疾人就業輔導員職業化。

融愛融樂的就業服務模式屬於支持性就業,就業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就主要體現在這「支持」二字上,支持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對心青年的支持。就業輔導員在上崗前對心青年進行職業潛能的評估、職業素養的培訓,然後根據其特質、擅長的工作,開發適合的崗位。

為了讓心青年持續穩定地留在這個崗位上,就業輔導員會在他入職前一個月,每天陪他上班,帶他適應職場環境,學習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學習與同事協作相處,等心青年能夠獨立勝任崗位工作之後,就業輔導員再逐漸撤出,整個過程相當於職場版的影子老師。

第二方面是對企業的支持。就業輔導員要向企業介紹這一群體的特質,他們擅長什麽、能做什麽,與企業合作設計出適合的崗位,完成人崗匹配。

這一過程中,我們會給企業傳授跟心青年相處的小技巧,比如說話要慢一點,盡量使用簡單的詞匯和句子,不要一連串發好幾個指令……也包括有的心青年工作之後,難免會出現一些狀況和紕漏,或者跟同事發生一些小摩擦,這時就業輔導員會協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支持他們在職場中乘風破浪。

融愛融樂職業轉銜培訓現場(供圖:融愛融樂)

疫情之後心智障礙群體的就業有沒有變好?

單純從就業崗位的數量、我們服務的上崗人數看,2023年和2022年並沒有太大變化,但心青年進入到企業參與試崗體驗、去實習的人數在增加。

目前就業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就業輔導員只能調整自己的短期目標和方向,著手練內功。比如在疫情之前,2019年融愛融樂就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組織戰略,計劃利用3到5年,搭建起心智障礙者就業轉銜的支持體系。

為什麽做這件事?我們都知道心智障礙者就業很難,難在他個人的就業意願、職業能力以及社會化人格、職業素養等方面都需要提升。

但我們不能等他們從學校出來了再進行這些能力培養,最好在職業教育階段就給他打好基礎。融愛融樂近幾年一直在聯合一些省市的特校,研發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樣本課程,把心智障礙者已經就業的這些行業、崗位拿去進行職業樣本拆分,去設計特校的教學內容。

另一方面,我們也開發了更多和企業合作的機會,讓心青年在職高階段就有機會到企業去試崗,在體驗中讓企業真實了解心智障礙者的特質,知道他們能做什麽,需要什麽樣的支持,提升企業的職場融合管理思路。

所以從短期看,心智障礙者的就業挺難的;但從長期看,如果外界環境向好,這一群體的就業情況也會轉好。現在我們可以抓住這段空檔期,把內功做好,把企業、學校的職業支持體系搭建出來,這樣有了工作機會的時候,就業過程也會更加順暢。

心智障礙者能在哪些行業就業?

目前,心智障礙夥伴從事的主要還是簡單、重復性強、流程明確、接觸的人相對固定(少)的崗位。

根據我們過去服務100多名心青年的情況來看,滿足以上條件的工作崗位目前有30多種。要說明的是,這個數位是變化的,可以拓展更多機會。比如在北京這樣以服務業和高端智慧產業為集群的城市,心青年能做的崗位有保潔、前台、收發快遞等崗位,認知好的心青年還能做打印、影印、掃描等一些辦公室工作。

服務行業就業空間更大,比如進入到餐廳後廚、酒店客房部的布草間等這樣幕後的服務崗位。

再有就是一些生產加工類企業,比如在車間打包,在庫房運送物料。也有人進入到了洗車行業,可能洗整輛車還有困難,但操作其中幾個環節是能勝任的。我們也開發過蔬菜種植方面的崗位,整體而言都是重復性比較強的工作內容。

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一直以來,我們都嚴重低估了心青年的就業價值,他們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做得挺認真。尤其在服務行業,人員流動性非常強,但對心青年來說,只要企業不發生變化,他會一直做下去,而且越做越熟練,穩定性非常強。

我們有一位心青年在麵包店工作,這家店分早晚班,早班早上6:00就上班,但下午2:00就下班了;晚班要一直上到晚上10:00。店長就問心青年員工,想上早班還是晚班?

其實大多數員工都喜歡上早班,這位心青年卻表示要上晚班,他說喜歡麵包被賣光的感覺,非常有成就感。

可以說,心青年員工一旦在單位建立了歸屬感,工作熱情是非常高的,這就是他們在企業堅持做下去會非常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們獨有的優勢。

在餐廳工作的心青年被【鳳凰周刊】采訪(供圖:融愛融樂)

哪些原因影響了自閉癥群體就業?

融愛融樂支持上崗的100多名心青年裏大概有19位自閉癥人士,占比1/6左右,少到很難梳理出一個成體系的專業支持方案。可以說,自閉癥群體是心智障礙群體中最難就業的。

自閉癥人士自身的特質,他的思維模式、學習模式、社交模式跟社會對職場人的要求差距比較大;而且這一群體的職業教育非常欠缺;企業也不知道如何設計適合他們的崗位,怎樣和他們協作,對企業員工的挑戰非常高。

另外,不管是譜系家長還是其他心智障礙型別,其家庭教養模式亟待改變。很多家庭包辦代勞嚴重,真正在家做家務的孩子非常少。要知道工作本身就是勞動力,一定會吃苦受累,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就是就業,就要從小鍛煉他幹家務活,培養勞動習慣,成功就業的機率才更高。

在企業端,有的企業內部對於是否能夠接納自閉癥人士成為自己的同事並沒有達成統一理念,也會影響他們的入職。因此就業輔導員在做崗位評估時,如果覺得環境不夠友好,早點下來可能對他們更有利。

企業不接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不了解,也跟工作性質、工作強度有關。當下很多年輕人處於996這種高壓態勢之下,自己的活兒都幹不完,一位自閉癥同事突然出現在他的職場環境中,要給他帶來額外的工作任務和相處壓力,他可能很難拿出友好的態度對待心青年員工。而且有的自閉癥人士自己也很有個性,比如有的喜歡和年輕漂亮、說話溫柔的同事工作,把他放在倉庫和大叔一起就很不高興。所以不僅社會對於接納自閉癥人士有要求,心青年自己對於和人相處也有要求。

企業制度也會影響他們的去留,我們曾經把一位心青年學員送到一家星級酒店工作,人崗匹配度非常高,但試用期之後,企業沒有跟他簽勞動合約。部門主管講,不能留他的最大原因在於,酒店有績效考核制度,績效獎金按人頭發放,如果把他放在這個部門,就會影響其他人的績效獎金,而實際上心青年能做的工作達不到一名普通員工的工作量。像這樣的企業,氛圍是友善的,制度就成為了壁壘。

心青年在菜鳥驛站送快遞

目前的大環境下,對自閉癥人士來說,如果能穩定就業一年以上,我們就覺得是成功的就業案例了。

我們支持過一位能力中等偏上的自閉癥小夥子上崗,他刻板行為不是很嚴重,動手能力、記憶能力還不錯,但理解力不太行,認識很多字但並不知道他們的意思。雖然語言不是很豐富,但在規則性和回應方面還不錯,可以說簡單的描述句,表達基本的意願。

他的家庭環境一般,媽媽上班,爸爸癱瘓在家,所以他從中學起就承擔了一部份照顧爸爸的責任,不僅能生活自理,還會給爸爸端茶倒水和翻身。

到職高階段,他在特校接受了比較好的職業訓練,學的是烹飪專業。畢業時,一家酒店的餐廳後廚有一個幫廚的崗位,我們推薦了他去面試。他和家人非常重視,面試頭天晚上自己烤了小餅乾帶給面試官,表達了想得到這份工作的誠心,又展現了自己的廚藝,面試就成功了。

後期支持他上崗的過程也很艱難。他和同事之間出現了一些摩擦。這位同事平時說話音調比較高,有時口氣會重一點,加之後廚噪音本來就大,有時需要靠吼來傳遞工作資訊,心青年員工就解讀為這個同事特別兇,會頻繁地跟其他同事和家人抱怨,不想和XXX一起工作,給同事造成一種誤解:我們都很接納你了,你怎麽還這麽挑剔?他的家長也因為資訊不對稱,覺得孩子受了委屈,不想讓他去上班了。

遇到這個問題,就業輔導員第一時間介入,進入心青年的工作環境裏觀察,他不喜歡的那個同事做什麽了引發了他這個印象。我們也和這位員工進行了交流,他也表示壓力很大,很委屈,畢竟後廚的工作就是很緊張,很難避免不大嗓門。

我們把這些資訊轉述給媽媽,媽媽才了解其中的原委,下次孩子再向她反饋這些負面資訊時,媽媽除了安撫,也給了孩子一些正向支持,告訴他要接納同事的特質,就像同事接納了他的不同一樣。

可以說整個過程並不那麽順利,但這個孩子從小培養出的勞動能力,後期訓練出的職業能力,以及求職時的用心,父母的支持等多種因素綜合起來,最終使他能夠留在這個崗位上。

障礙程度比較嚴重,沒什麽語言的自閉癥人士我們也服務過。一位沒有語言的自閉癥青年曾經在一家工廠短暫就業了兩個月,在車間做包裝工作。他跟同事所需的交流僅限於工作指令的下達和接收,幾點鐘吃飯,幾點鐘下班等,都是比較簡單的工作指令,工作環境也並不復雜。他後來的工作沒有繼續下去,跟語言沒有關系,主要還是情緒出了問題。可見沒有語言的孩子也能工作,情緒穩定、能承受壓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更加需要的。

總結這些成功個案,以下四方面能力是自閉癥群體融入職場的必備技能:

一,要有勞動意願和勞動習慣。在家就要學會幹活,這樣進入到職場交給他任務,他才能夠有願意去完成。

二,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或者自主生活能力。要管理好個人衛生、形象;能做到獨立就餐、獨立出行;有自主表達能力和與人相處的基本界限,這些都是剛需。

三,解決問題的意識、求助的能力。遇到困難知道找人求助,而不是楞在那裏被動等同事發現,最後工作也耽誤了。

四,適宜的情緒表達方式。自閉癥人士表達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他能否在職場容身。如果情緒一上來就撕心裂肺地大叫,突然跳起來很高,這些都超出了職場一般的接受範圍,企業出於對其他員工的保護以及工作環境的和諧,可能就一票否決了。

這四方面能力是必要能力。錦上添花的能力包括守規矩、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有禮貌等,總而言之,哪兒都喜歡愛幹活、對人友善的人。

從職業準備上來說,家長比較容易入手的途徑可以有:尋找社群周邊的小店鋪,問問老板願不願意在不忙的時間段給孩子提供一兩個小時的工作機會,比如幫忙上貨、幫助送快遞,不一定非要工錢(家長可以給孩子支付「薪資」)這些是比較容易開拓的工作機會。

在這種體驗當中,孩子就業的興趣、自我管理的意識可能會被激發出來,一旦進入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他的身份感自然而然就上來了,他的表現可能跟在家裏和學校完全不同。

在小賣部上貨的心青年

你還在「寶寶」「寶寶」地叫你家孩子嗎?

從上一個職場必備技能談起,我們可以延伸出另一個話題——心智障礙人士隨著年齡增長,必須完成成人化的過程。

什麽叫成人化?

雖然他們的心智還是一個孩子,但是他們的社會內容必須像一個成年人。我覺得無論是不是就業,這個問題都值得去探討。

生活中一些心智障礙夥伴年齡已經二三十歲了,可他的心智還停留在六七歲,很多人就會跨越他的真實年齡,根據他的智力年齡和他交流,見面就說出「寶寶你好可愛」這樣的話。

在我看來,二三十歲的人了,我們應該直呼他的名字,以一個成年人的態度來帶他,而不是帶著優越感,以俯視的姿態和他們相處。要意識到他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某方面有障礙、有特質的個體。同樣,他進入職場,我們也要把他視為職場人,讓他去完成工作,畢竟沒有哪一個企業會用哄孩子的心態對待員工。

成人化首先要求我們這些支持者,按照真實的年齡去對待他,盡管和他講話措辭要簡單,但語氣態度一定是面對一個成年人的自然狀態。

我們同時建議,如果家長未來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融入社會、融入職場,那麽在小時候可以做,長大了不能做的事情,現在就盡量不要做。一些不好的社交習慣一旦建立,並且得到強化,進入到職場,一些舉動可能會讓人產生驚嚇和誤會,比如男女相處的邊界,有些心青年的行為表現就非常誇張,企業就沒辦法再留他。

如何幫助孩子盡早實作成人化,以下總結一些方法:

一,成年人的一個標誌是他自主性的體現,他是不是對他己有一點點了解:身高多少,體重多少,穿多大碼的衣服,多大號的鞋,這些基本的跟自身相關的資訊,家長要有意識地告訴他,提升自我認知。

很多家長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習慣替孩子做決定,但你的選擇孩子是不是喜歡,是不是有參與其中,這很重要。職場裏就算環境再友善,他也一定會參與到一些個人化問題的解決中,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一直處於被安排的狀態,他就不知道怎麽和外界做應對,所以自主性的引導很重要。

第二,培養做家務的能力,盡管他們學得很慢,也要耐下心來教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減少對家長的依賴,這樣將來家長不在了,他的生活品質也有保障。

第三,環境建設。不管他將來工作,還是在社群生活,或者進入到溫馨家園這些職康機構,都需要有一個支持環境,他身邊的人能夠認識他,知道他是一名自閉癥人士,當他遇到情緒行為問題時,可以安撫他一下,這種生活環境中發展出來的支持非常珍貴。

很多家長不好意思把孩子介紹給外人,甚至親戚朋友、同事都不知道,就很難給孩子創設這樣友善接納的環境。

家長成為就業輔導員支持自家孩子可行嗎?

首先成為一名就業輔導員,是需要專業系統的學習的。

從服務理念上,要知道如何科學地看待心智障礙者,看待他們的社會融合。

從技術上,要知道如何對心青年進行就業能力的訓練,還要懂得人力資源方面的知識,能夠讓企業認同我們的融合理念。

家長化身為就業輔導員支持自己孩子就業的,確實有先例,但基本上都是失敗的先例。家長的優勢是了解這個群體,也有足夠的愛心、耐心來對待心青年。

劣勢也很明顯,家長既是媽媽,又是專業服務人士,角色很難拎得清。你的弱點全捏在孩子手上,容易被孩子利用;你的身份也會讓企業很尷尬,當企業給你的孩子提出一些職場要求時,會不知道怎樣開口。

尤其是心青年下崗了、離職了,這時候是矛盾沖突容易爆發的敏感時期,企業並不願意直接去面對家長,他們很害怕背上道德包袱,反而增加了溝通成本,這時候就業輔導員作為第三方角色,反而可以成為企業和家長之間的緩沖,把影響降到最低。

最後,想跟各位家長分享,職場環境是心青年進入社會融合環境一個很好的通路,是一個展示他個人能力,進行自我倡導的機會,深層次來說,是為了能夠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有意義,享有越來越高的生活品質,但就業絕不是人生的唯一路徑,任何一種安置方式,只要是適合他的,能夠讓他享有較高生活品質的,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選擇。

融愛融樂的就業輔導員團隊(供圖:融愛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