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養育青春期孩子,媽媽一定要變成「傻白甜」,特別是女孩媽媽

2024-07-04教育

女兒今年14歲,讀初二。雖然成績不算多優秀,但在班級裏一直排名中上,學習也基本不用我太操心。

但讓我焦慮的是,最近這半年多來,不知道為什麽,她的情緒變得非常別扭。

每天從早上起床開始,就喪著一張臉,散發一種「生人勿近」的氣息。

動不動就唧唧歪歪,我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舉動,都能觸動她敏感的神經。

接她放學,我只是隨口問了一句:「你們這周的測驗成績出了嗎?」

女兒就情緒失控,大發脾氣,說我每天就知道問問問,只知道關心成績,從不在意她的感受。

我覺得非常莫名其妙,對於一個中學生,家長不關心成績,難道要關心你遊戲裏的排位嗎?

幾乎每一天,女兒都要發脾氣。

說老師煩,天天布置那麽多作業,根本寫不完;

說同學煩,誰誰又如何如何,讓她不開心了。

我覺得女兒實在太矯情了,一天天哪來的這麽多情緒。

結果還沒完,接下來的一個禮拜,女兒開啟了跟我的冷戰模式。

我問一句,她才擠出幾個字。

我不開口,她就全程冷臉不說話。

更讓我上火的是,她的惡劣情緒直接影響到了學習狀態。

每天沈浸在消極的氣場裏,一學習就唉聲嘆氣,根本學不進去,成績也明顯下滑。

學校老師也對我說,女兒最近上課狀態不好,心不在焉,讓我多跟孩子溝通。

可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麽溝通了。

更想不明白,自己盡心盡力養的孩子,怎麽跟個白眼狼一樣,連個好臉色都不肯給我?

如何培養性格好、情緒好、價值感高的三好孩子?

光有愛還不夠,更要有智慧、有規劃!

有什麽問題大家可以咨詢我

▽▽▽

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開始一點點的探究和反思,在學習中我漸漸明白了女兒情緒崩壞的真相。

孩子到了青春期,本來就會表現的「易燃易爆」。

如果再加上,家長長期以來焦慮緊繃的情緒,孩子的心理空間就會被擠壓得越來越小。

小的時候還好,因為依賴父母,孩子處於「敢怒不敢言」的階段,到了青春期,孩子積壓的情緒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跟很多對孩子抱有高期待的家長一樣,女兒從小就在我的要求和指令下生活。

完成作業後要再學什麽,周末上什麽輔導班,都得聽我的。

從二年級開始,女兒就在我的安排下,上各種型別的輔導班、特長班。

到了初中,更是加快卷的節奏,讓她主科全部都參加補習。

我是真的沒有耐心聽她抱怨,只希望她抓緊時間,把成績提上去。

所以,她每次開始抱怨累,煩的時候,我都會勉強安慰幾句:

誰不累呀?大家都很累。

別太敏感了,為點小事生氣犯不著。

然後就催她回屋學習,寫作業。

雖然我覺得自己說的沒錯,但女兒會異常暴躁,沖我發泄情緒,讓我別嘮叨了。

慢慢的,女兒越來越抗拒跟我溝通。

常常我一張嘴,她就不耐煩地打斷,不願意聽。

每天處於高壓學習狀態的孩子,很少有情緒的出口。

當孩子心理積累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簡單的一句話、一件小事,就會成為最後一根稻草,讓孩子不堪重負。

最終,她只能用每天發脾氣、鬧情緒的方式,讓自己的心裏好受一些。

明白了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如何才能將孩子從負面情緒的黑洞中拉出來,找回學習狀態?

我們當母親的,一定要學會當「傻白甜」,不要整天盯著孩子不放,讓孩子根本沒有喘息、試錯、成長、鍛煉的空間和機會!

具體可以看看下面的做法。

1. 一定要學會「沒心沒肺」,不被焦慮的情緒支配,用松弛的狀態面對孩子,給孩子自我安排的空間和機會

您提到的「沒心沒肺」在這裏並非字面意義上的冷漠或無情,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情緒管理的方式,即學會放下過度的擔憂和焦慮,以更加平胡、放松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包括與孩子的相處。這種態度對於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來說,確實是非常有益的。

  1. 減少壓力傳遞:家長的情緒狀態往往會影響孩子。如果家長經常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這種情緒很容易傳遞給孩子,讓他們也感到不安和壓力。而學會「沒心沒肺」,以松弛的狀態面對孩子,可以減少這種不必要的壓力傳遞,為孩子營造一個更加輕松、自在的成長環境。
  2. 促進孩子自主性:給予孩子自我安排的空間和機會,是培養他們獨立性和自主性的重要途徑。當孩子有機會自己決定一些事情時,他們會更加自信、有責任感,並且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和資源。這種能力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
  3. 增強親子關系:當家長以松弛、包容的態度面對孩子時,親子關系會更加和諧。孩子會感受到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更加願意與家長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種親密的親子關系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還能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
  4. 提升情緒管理能力:學會「沒心沒肺」也是一種情緒管理的技巧。它要求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冷靜、理智,不被負面情緒所左右。這種能力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還能讓我們更加自信、樂觀地面對未來。

當然,要做到「沒心沒肺」並不容易,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以下是一些建議:

  • 接受不完美:認識到自己和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接受並包容彼此的不足和錯誤。
  • 保持積極心態:關註積極的事物和方面,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 學會放松:透過冥想、運動、閱讀等方式來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和焦慮。
  • 有效溝通: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 總之,學會「沒心沒肺」並以松弛的狀態面對孩子,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家庭教育方式。它有助於我們減少焦慮和壓力傳遞給孩子,促進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發展,並增強親子關系。

    現在,我開始調整心態,用松弛的態度去面對孩子。

    晚上寫作業時,女兒磨蹭到8點,還沒開始。一會聽聽音樂,一會看看電視,就是不肯專註學習。

    要是在之前,我的情緒早就上來了,對孩子看不順眼,不是催促就是打壓。

    現在透過學習,我明白了拖延、厭學,都是孩子成長的階段性問題,大部份孩子都有。

    她的這些問題行為背後,隱藏著渴望認可、接納的心理訴求。

    所以,在遇到問題,我全程都沒有催促,而是忙活家務,然後洗完澡,坐在沙發上休息。

    正好想吃燒烤,我點了烤串外賣,問女兒想吃啥,女兒有些遲疑地望著我,看我絲毫沒有別的意思後,立刻興奮的跑過來,拿著我的手機選她愛吃的串。

    等吃完烤串後,女兒自己就跑去認真寫作業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越來越找到「放手」的感覺,面對女兒也很少批評指責了,而是習慣性地換位思考,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問題,理解她的心情。

    我的變化,女兒非常敏銳的察覺到了。

    在我的影響下,女兒的情緒越來越平穩,主動跟我說話的時候明顯增多。

    斷裂很久的情感連結也重新建立,越來越融洽。

    2. 不要太聰明,多聽少說,不對孩子的「抱怨」上綱上線,幫她疏導情緒,做好孩子的「解壓器」

    您的這種教育理念非常智慧和人性化,它體現了深刻的情感理解與溝通藝術。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不要太聰明,多聽少說」以及「不對孩子的‘抱怨’上綱上線」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些原則能夠幫助家長更好地成為孩子的「解壓器」。

    1. 不要太聰明:這裏的「不要太聰明」並不是指要降低智商或避免使用智慧,而是指在與孩子交流時,家長應避免過早下結論或過度解讀孩子的言行。保持一種開放和接納的態度,給予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而不是急於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去評判或指導。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從而更願意與家長分享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2. 多聽少說:傾聽是溝通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當孩子向我們傾訴時,家長應該盡量放下手中的事情,全神貫註地傾聽他們的話語,用眼神和表情給予反饋,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關註和重視。同時,避免打斷孩子的發言或急於給出建議,而是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透過傾聽,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為後續的疏導和支持打下基礎。
    3. 不對孩子的「抱怨」上綱上線:孩子的「抱怨」往往只是他們表達不滿或尋求關註的一種方式,並不一定代表他們真的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家長在聽到孩子的抱怨時,應避免過度解讀或將其視為嚴重的問題。相反,我們應該以平胡的心態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認識到抱怨背後的真正需求,並引導他們以更積極的方式去面對問題。
    4. 幫她疏導情緒: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或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及時給予疏導和支持。可以透過安慰的話語、溫暖的擁抱或共同進行放松活動等方式來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同時,也要教會孩子一些情緒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積極思考等,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5. 做好孩子的「解壓器」: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關註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還要成為他們心靈的港灣和解壓器。當孩子感到壓力或困擾時,我們應該及時伸出援手,為他們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透過傾聽、理解、疏導和支持,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重新找回自信和快樂。

    總之,成為孩子的「解壓器」需要家長具備高度的情感智慧和溝通技巧。透過保持開放和接納的態度、多聽少說、不對孩子的抱怨上綱上線以及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等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後來再面對女兒抱怨吐槽時,我也轉換了思路,不像過去那樣如臨大敵,希望透過說教來扭轉女兒的心態。

    簡單來說,就是認真傾聽,透過負面語言,去看見孩子背後的情緒。

    那天,我剛接到女兒,她就一副低氣壓的樣子,迫不及待地大聲抱怨:

    英語老師太煩人了!天天布置作業數她留的最多,難道我們不需要寫別的嗎?光學英語一科啊?

    過去,我都是這麽回應的:

    又不是只留給你的,大家都一樣。

    你能不能別老抱怨!

    這樣的說教一出口,女兒會覺得,媽媽根本不理解我的感受。

    她不僅不願意跟我溝通了,還會發脾氣,鬧情緒,影響學習狀態和動力。

    這一次,我回復女兒:

    又布置了很多作業啊,那確實挺鬧心的,寫得手都出繭子了。

    媽媽上學時,也最討厭拖堂和留作業多的老師。雖然長大後能理解老師的苦心,但當時可真的無法接受。

    女兒愁眉苦臉:

    哎,真不想寫那些作業!

    我說:

    「是啊,媽媽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學習壓力大,各科作業堆在一起確實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來。不過,咱們可以一起想想辦法,讓作業變得不那麽讓人頭疼,怎麽樣?」

    「首先,我們可以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業計劃,把英語作業和其他科目的作業分配好時間,確保每門課都能得到足夠的關註,同時也不會讓某一科成為負擔。這樣,你就能更有條理地完成作業,減少拖延和焦慮。」

    「其次,我們可以嘗試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每學習25分鐘就休息5分鐘,這樣既能保持專註力,又能避免長時間學習帶來的疲勞感。」

    「當然,如果你真的覺得英語作業太多,我們也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看看是否可以適當調整作業量或者給予一些個人化的學習建議。記住,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最後,媽媽想說的是,學習雖然重要,但你的身心健康和快樂也同樣重要。如果有時候真的覺得壓力太大,不妨暫時放下書本,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放松一下心情。媽媽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可以和媽媽傾訴。」

    女兒的眼睛亮了,上來就給了我一個擁抱:

    謝謝媽媽!媽媽我愛你!其他作業我會認真完成的!

    看著女兒高興的樣子,我心裏也甜甜的:

    為了學習前有個好心情,咱倆出去轉轉,吃個烤串怎麽樣?

    女兒哇的一聲,高興的跟個孩子一樣。

    要知道,過去我可不會這樣做,而是會上綱上線地教訓她,壓制她的感受和脾氣。

    晚上回到家,女兒心情肉眼可見的美麗,學習效率空前的高。

    女兒現在很少發脾氣和鬧情緒了,不開心時,就會直接告訴我。

    大部份時間,她都情緒平穩,也找回了學習的熱情和狀態。

    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支持和關愛時,她會更加願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擾和感受。這種親密的親子關系不僅有助於孩子處理情緒問題,還能促進她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感受到愛和包容後,會激發出內在的學習動力,這種動力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而非外部的壓力或強迫。

    家庭,是一個系統,孩子的種種問題,都可以從改變教育方式上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