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明天是世界孤獨癥關註日 來自「星星的孩子」有愛不「孤獨」

2024-04-01教育

明天(4月2日)是第十七個世界孤獨癥關註日,今年主題是「全生涯服務 全方位關愛」。中國孤獨癥患者1000多萬,並且仍有增長趨勢,孤獨癥已成為導致中國兒童精神殘疾的首要疾病。

人們通常把孤獨癥患者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不善與人溝通,通常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裏,就像星星一樣,在屬於他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

隨著社會對孤獨癥患者的關註和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資源和政策向這個群體傾斜。在山東濰坊市寒亭區的一家醫院裏,兒童康復科被改造成了孤獨癥患兒的特殊學校,走近這群「來自星星的孩子」

來自「星星的孩子」 有愛不「孤獨」

僅僅是貼上這樣簡單的動作,10歲的大陸也無法獨自完成,他的手指沒有那麽靈活,也無法長時間專註到一件事上,甚至不能完整地說出一句話。大陸總是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好奇,鏡頭一推進,他的小手就摸過來了。

大陸母親 鄭明明:很關註自己的這個世界,可能你傷心或者你要忙什麽,他完全就關註不到,就是在自己的世界裏面。

鄭明明是大陸的媽媽,她告訴記者,在孩子8個月的時候,她就註意到有很多異常情況。

大陸母親 鄭明明:孩子八個月也不會翻身、也不會爬、也不會坐,我們就去醫院裏面檢查,做了核磁共振,發現這個大腦和別的小朋友可能發育就不太一樣。

從山東到北京,鄭明明帶著大陸去了好幾家專科醫院,檢測結果都是發育落後、行動障礙、無法溝通……種種跡象指向一個病癥——孤獨癥。孤獨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患者常常表現出社交障礙、語言溝通困難以及重復刻板的行為模式。從那時起,夫妻倆帶著大陸走上艱難的康復治療之路。

大陸母親 鄭明明:那個時候其實還是比較崩潰的,因為你不知道要怎麽去面對未來,也沒有想過你的生命當中突然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

科學幹預幫助孤獨癥患兒融入社會

大陸最終在北京一家醫院的康復科得到了針對性治療,逐漸能聽懂老師和家長的大部份指令。可是這時候,巨大的治療成本讓大陸一家越來越難以承受,這也是很多孤獨癥患兒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

對於孤獨癥患兒來說,孤獨癥將伴隨他們一生,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和訓練。為了解決孤獨癥患兒家庭的實際困難,2023年濰坊市寒亭區人民醫院將8樓的病房改成了兒童康復病區,引進了一批專業教師,對孤獨癥患兒進行科學幹預,幫助他們融入社會。費用方面,按醫保報銷80%的比例收取康復治療費用,極大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這個學校模樣的兒童康復中心,是孤獨癥患兒和家長的心靈港灣。

家長 黃女士:因為我們有一節個訓課,一對一的,他本身註意力就不好,但是他生活自理方面、寫字方面、認知方面都比以前提高了。心裏很高興了,老師教得挺認真挺細的。他比以前進步了,肯定是越來越好。

醫院針為每一位孤獨癥患兒,制定一對一課程的「個訓課」。課程包括認知理解、表達、聽音辨識、對話、社交遊戲、生活自理等一系列康復訓練,每個孩子都有單獨的檔案,根據每天的上課情況翔實記錄孩子的狀態,定期對孩子們進行測試,透過數據對比可以直觀地看出康復效果。

濰坊市寒亭區人民醫院兒童康復教學主管 王娟:像我們的孩子將來走向社會之後,需要融入集體環境,他需要有一個強大的技能作為支持。個訓課程就會提供這樣一個技能,在集訓課當中去展現出來,再到生活當中去運用出來。

孤獨癥患者需要全生涯服務 全方位關愛

孤獨癥譜系障礙目前無法治愈,即使經過系統治療,部份癥狀也會持續到成年。因此,孤獨癥患者需要社會全生涯服務,全方位關愛。

根據【中國孤獨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孤獨癥發病率達0.7%,孤獨癥譜系障礙人群超過1000萬,其中,0至14歲兒童約有300萬—500萬人。孤獨癥患兒的家長,對孩子都有很強的愧疚感。

北京市海澱醫院康復醫學科主管治療師 蔡小娥:大家不知道聽過沒聽過冰箱媽媽理論,媽媽自己在玩手機或者在幹自己的事情,小朋友自己在玩積木,最開始是這樣的一個理論基礎,所以就會導致家長非常的自責,她會認為是我沒有把孩子帶好,所以導致了這樣的障礙,這是不對的。因為後面經過一系列的研究證實,我們已經摒棄了冰箱媽媽的理論,也就是說不是照顧者養育方式不對造成了孩子的障礙,就是天生的早期的神經發育的障礙。

除了自責情緒以外,孤獨癥兒童家長還普遍面臨如何有效幫助孩子、如何尋找合適的康復資源等難題。調查顯示,從事孤獨癥兒童康復的教師缺口很大,與龐大的孤獨癥患病人群相比,比例嚴重失衡。

家長 黃女士:他們表達不出來,只能用情緒來代替,對我們來說就是特別大的一個困難。而且找到一個很好的老師帶他們很難很難。

專家建議,孤獨癥兒童越早幹預效果越好,一定不要放棄治療。如果暫時找不到專業康復機構,家長可以購買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的影音材料,在家為孩子進行幹預。家庭訓練可以從制訂結構化日程表開始,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模仿能力訓練,大運動和精細動作訓練,社交技能訓練如角色扮演等。6歲前是幹預最佳年齡,每天幹預時間不少於3小時。

對「星星的孩子」多一分了解 多一點耐心

假如在生活中,您有機會遇到孤獨癥的孩子,該如何與他們相處,交往中又需要註意什麽呢?讓我們對孤獨癥多一分了解,這樣當我們遇到他們的時候也會多一點耐心,哪怕只有一點點,對他們都是一種鼓勵和肯定。

孤獨癥譜系障礙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核心癥狀為社交障礙、興趣狹窄和重復刻板行為,多數在3歲前發病,男孩比女孩患病率更高,約為4:1。孤獨癥譜系障礙按照智力水平胡能力劃分,可分為低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和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他們都會有一些典型特征,比如表達不暢、對呼喚缺少反應、不愛與他人玩耍、不能理解他人情緒、喜歡重復性活動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醫學首席專家 鄭毅:實際上是以孤獨、社會交往困難和行為刻板這樣的一些特殊的形式來出現的,所以給他的社會功能帶來很大的損失。初期的時候,很多孩子是有玩的動機,但是由於他不會,他就會受挫,受挫以後他就會出現簡單的攻擊行為。

專家介紹,與孤獨癥孩子交流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盡量語言簡潔,少用比喻、隱喻和幽默。交流時加上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和手勢,多用鼓勵性語言,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當孤獨癥兒童沒有交友意願的時候,不要強迫他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醫學首席專家 鄭毅:強迫讓他去拉著跟孩子一起玩,其實這時候他的收縮感更嚴重,所以要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去訓練,這樣的話才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在訓練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過分的攻擊,過分的一些註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可以借助一些藥物的治療來幫助他們。

大部份孤獨癥患者經專業指導後可融入社會

另外,社會上還普遍存在兩種誤區。一種誤區是,孤獨癥患者都是天才。另一種誤區是,孤獨癥患者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無法融入社會。專家介紹,這兩種誤區都太極端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醫學首席專家 鄭毅:有一部份的孩子他不自閉,甚至沒有生疏感,他主動接觸你,他沒有人際之間的界限概念。這也是孤獨癥的一種,這就是高功能的孤獨癥,也就是說具有天才特質的這些孤獨癥,但是,不是所有孤獨癥都是天才。

專家介紹,孤獨癥患者在接受專業的指導和訓練後,大部份是可以融入社會、自食其力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醫學首席專家 鄭毅:越早診斷越早幹預是越好的,只要掌握核心的問題,社會交往的能力、交流的障礙和刻板的行為,這些方面有針對性地去幹預去治療,效果會非常好。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