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中國近代貨幣制造中心——天津造幣總廠舊址

2023-12-08收藏

天津造幣總廠

天津造幣總廠舊址,位於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159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末民初,天津出現三座造幣廠,即「寶津局」鑄幣廠、北洋銀元局鑄幣廠、戶部造幣總廠。天津造幣總廠舊址,即是當年的戶部造幣總廠。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了推動幣制改革,緩解因流通不足帶來的經濟蕭條,用世界通用的「銀元制」取代傳統的「銀兩制」,於是在天津機器局東局(俗稱東局子)內設「寶津局」。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建成「寶津局」鑄幣廠,後又改名為北洋鑄幣廠。

光緒造幣總廠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鑄幣廠試鑄銀元,翌年正式投產,鑄出半元、一角和五分的輔幣,上有「北洋造」字樣。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又鑄出「壹圓」「龍洋」,除有「北洋造」字樣外,背面有蟠龍圖案。然而,北洋鑄幣廠剛剛形成生產力,就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毀於八國聯軍攻打天津的戰火之中。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原李鴻章所率淮軍護衛營舊址建起第二座造幣廠,即北洋銀元局鑄幣廠,也稱為「西廠」。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為了解決貨幣混亂問題,原計劃在北京建立國家造幣廠,卻因找不到合適的地點,於是改為在天津選址,並將這一任務交給了袁世凱。經過反復選址,最後決定在中州會館前建立國家造幣廠,因其隸屬清政府戶部,所以稱為戶部造幣總廠,也被稱為「東廠」。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戶部造幣總廠建成投產。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戶部造幣總廠更名度支部造幣總廠。1910年(清宣統二年),清政府下令將造幣權收歸中央,並將直隸、湖北、江寧、福建、廣東、奉天、河南、四川、雲南等九個省的造幣廠,劃歸該廠管轄,由該廠負責提供鑄幣的「祖模」,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造幣總廠。

由該廠首鑄繼而推向全國各地的錢幣、紀念幣達50多種。其中,人為熟知的「袁大頭」的「祖模」,就是在該廠原創,然後分發給所隸屬的全國九個省造幣廠。該廠成為中國近代規模最大、裝置最精、產品最豐富的造幣企業,也是全國貨幣制造中心。

造幣總廠舊景

1912年3月,袁世凱為了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故意造成不能南下就任的假象,指使軍隊制造兵亂,史稱「壬子兵變」。在這次兵亂中,大量商鋪被搶劫一空,造幣總廠也被焚毀。

袁世凱於1913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又不斷地大造輿論,使朝野認為國家造幣廠仍放在天津更為適當。於是,在造幣總廠舊址上,於當年5月建成財政部天津造幣總廠,為支撐北洋政府和北方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造幣總廠舊址

造幣總廠舊址是一座多進四合院,古樸典雅的拱劵式青磚門樓上方的「造幣總廠」四個大字,為吳鼎昌所寫。吳鼎昌從日本留學歸來,曾入大清銀行就職。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後,被任命中國銀行總行長,後調入天津造幣廠任廠長。

造幣總廠舊址

當年,在梁啟超的指點下,吳鼎昌編寫了【造幣總廠報告書】,由梁啟超進行了最後審定,留下了這一段珍貴的歷史資料。(賈長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