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空錢裏的龍圖騰
劉春聲
鏤空錢始於漢迄於清,跨越兩千寒暑,漢之飄逸,唐之雍容,宋之矯健,元之獰厲,遼金之粗獷,明清之世俗,都有表現且多數兩面圖案相同,材質明以前青銅,明嘉靖後青銅黃銅均有,以黃銅為主。古老的薩滿教法器中有它的身影,湖南龍山洛塔出土的一批土家族梯瑪祭祀器中有鏤空雙龍錢實物,說明它自古供人珮戴懸掛,用以祈福納祥,驅邪禳災。農歷甲辰年正向我們走來,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見龍在田,終日乾乾。
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四靈之首,故龍的題材在鏤空錢中甚為多見。
這是中國最早的鏤空錢,鏤空錢和其它形式的古錢相比,更受歐美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士關註和喜愛,他們稱為符牌,因為沒有文字,圖案一目了然,也因為是避邪祈福之物,各民族也都有類似的風俗和形式。
年代:漢
漢代牌飾中也有鏤空龍的形象,雙降龍屬於早期品,兩龍尾向上反卷相吻,龍首相對,兩龍首之間有焰珠(也稱寶珠),造型古樸,比例恰當。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的隋唐時期,鏤空龍時有鑄造,歷五代到宋,從宋開始龍紋樣鏤空錢進入發展快車道直至明清,龍紋不再為皇家獨有,形成官民並用的局面。
年代:唐-五代
鏤空錢最主要的特征是鏤空工藝。鏤空是中國傳統雕塑工藝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的玉器、青銅器,並影響到以後所產生的多種造型藝術,如剪紙、皮影、建築中的什錦窗、傳統家具中的透雕等。鏤空錢正是借用了傳統鏤空工藝的表現手法,在表現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上獨樹一幟。
年代:遼
年代:宋 雙龍穿花
在幾千年形成的民俗文化中,龍紋由於用途廣泛而形成了龐大的家族,有所謂「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的傳說,龍的形態也形成行龍、團龍、正龍、盤龍、坐龍、升龍、降龍等結構,並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裝飾意象,如「三停九似」「蹬打撓踹」和「不似之似」的美學意念,使中華龍紋不僅呈現出威嚴鎮懾的陽剛之美,又有以人性化為出發點的具有廣泛文化內涵和復雜多重的社會內容。
年代:元 升龍
年代:唐-宋 降龍
年代:唐-宋 升龍
年代:宋-金
通常官方龍紋突出神性,追求金碧輝煌,富麗典雅;民間龍紋則追求寓意吉祥,秀美生動,甚至有擬人化傾向。
年代:遼
年代:遼
自晚唐五代始,大錢漸多,兩宋時期,特別是南宋,政府鑄行大錢,壓勝錢也受其影響,故宋遼金元時期的大型壓勝錢叠出,大型鏤空錢也如雨後春芛,與日俱增。
年代:金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明顯,同樣是龍題材,但表現手法各異,因此兩千年過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龍的鏤空錢「千姿百態」,精彩紛呈。
雙龍的形態到遼金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兩龍相峙變為首尾相追。遼金時期的追尾龍,錢體厚重,穿郭圓渾,銅質精良,龍騰雲中,作張牙舞爪狀,角、麟、鬃俱備,霸氣十足。特別是遼代所鑄壓勝銅錢,大多不惜工本,銅質精良,密度大,厚重壓手,和遼鑄小平錢形成明顯反差,說明對精神理想世界的追求高於對食貨的要求。
年代:遼 鎏金僅見
宋遼金時期還出現數種方穿的雙龍鏤空錢,是雙龍題材中的稀見品,其造型雍容華貴,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均珍。至明清時期,鏤空中的雙龍形象逐漸世俗化,不再呈現威風凜凜的姿態,有的面帶笑意,有的萌態十足,從天上回歸人間,更接地氣了。
年代:宋-遼 大型僅見
年代:遼 刻花生坑
大型朱砂雙龍趕珠錢 明代鑄。四爪龍紋首現明代官員朝服之蟒袍,此龍四爪騰雲,眥睚披發,霸氣十足。錢體減地處施附朱砂,古有朱砂可避邪的信仰和傳統,錢施朱砂,意在祈福禳災,拔除不祥。此錢直徑大盈於掌且厚重精美,非民間物,應為王公貴戚所鑄,極為少見。
年代:明 大型
年代:宋 銀質 僅見
年代:遼 刻花熟坑
鏤空錢和壓勝錢的聯系應追溯到它們發生的源頭--商周至戰國時代。它們沿襲了兩條發展路線。前者是走了玉璧的路,外廓圓形,中為圓穿,此種花錢以鏤空為多見,這和戰國、兩漢時期的玉璧圜錢的外在形態是一脈相承的,有些玉璧形的玉器,本身就是鏤空的圖案。有一些邊輪內飾有珠圈的鏤空錢,甚至可以看作是流行於戰國、漢代玉璧谷紋紋飾的最後遺韻。直到清代乃至民國時期,圓穿的鏤空花錢還在鑄造和流傳。
年代:宋-遼 大型僅見
年代:遼
年代:遼
後者則是借了方孔錢的形制作為載體,早在方孔錢的幼年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如雙龍雙鳧雙魚帶掛錢牌等。其時,圓廓方穿的半兩錢做為統一貨幣的地位 剛剛確立不久。嗣後,漢五銖錢、新莽大泉五十錢就較多地出現了帶有吉語、圖案的壓勝錢,方孔花錢 同樣也延續二千多年,直到晚清民國時期。
年代:遼 大型
年代:唐-宋 (魚化龍)
年代:元 (魚化龍)
年代:清 白銅
年代:明
年代:宋-金
宋以前,動物紋樣凡成對出現的,都分雌雄二體,或明顯或不明顯,有的僅在細微處加以區分,龍也不例外,這才符合中國古人特別是道家思想家構建的陰陽學說,由此大千世界才得以平衡,這一哲學思想貫穿著整個中華文明。
年代:宋 極小型 A面 凸睛為雄性
年代:宋 極小型 B面 凹睛為雌性
年代:宋元 左瘦軀為雄性 右碩軀為雌性
年代:宋 蒼龍教子
年代:明清
可惜到明清時期,這種物分陰陽的文化被遺忘或者被其它文化破壞,自古以來,文化從誕生之日起都經歷過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其間不斷被改變、扭曲和割裂,當然也在不斷兼收並蓄,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這都屬正常,但,歷史的選擇並非總是正確。
年代:晚清 壽字邊郭
年代:宋 龍騰虎躍
註1、插圖錢品均為作者收藏
註2、正文摘自作者本人所著【中國古代鏤空花錢鑒賞】和作者主編【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編】兩書
作者簡介:
劉春聲,文化學者,筆名齊庚,睛川,別署宜齋、漢風堂主人。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中國錢幣學會理事、專家庫成員,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委員、主編。著有長篇小說【天雨】,文化散文集【探花集】、【情滿呂梁山】,專著【中國古代鏤空花錢鑒賞】,【打馬百錢】。主編出版首部【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發表文學、學術文章150余萬字。曾任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客座教授,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客座教授,北京炎黃藝術館副秘書長,北京長城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本文已由作者授權樂藝會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