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卡得寶隆重推出:水滸閃卡版本寶典 | 版本篇

2023-12-18收藏

卡得寶®是一家成立於中國的卡片評級品牌,專註「中文卡評級服務」,秉承科學嚴謹、客觀公正的原則,開展收藏級中文卡評級服務。

「卡片評級」作為卡片收藏和交流的一個重要環節,卡得寶®將評級概念引入食品卡,對深化中文卡收藏文化、推動中文卡收藏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

每當看到小諾古力水滸卡,總會想起那些美好而難忘的童年時光。小諾古力水滸卡在中國的90年代末到20世紀初非常流行,它不僅是當時孩子們的一種娛樂和社交方式,更是 中國卡片流行文化的起始

小諾古力水滸卡蘊含一代人的記憶,每當談到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集換式卡片,人們總會頻繁提到「小諾古力水滸卡」。而水滸卡中制作最精良的,當屬 小諾古力水滸閃卡,簡稱「水閃」

小諾古力水滸閃卡以其獨特的魅力經久不衰,水滸閃卡的收藏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水滸閃卡版本眾多,每個版本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收藏價值,因此了解和收集不同版本的小諾古力水滸卡,對於卡片收藏家們來說非常重要且樂此不疲。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小諾古力水滸閃卡的不同版本和辨認特征,以幫助藏家更好地了解小諾古力水滸閃卡並做出正確的收藏選擇。

根據小諾古力水滸卡發行先後順序,延續水滸卡藏家圈的普遍共識,將水滸卡劃分為 14代次共108張

水滸閃卡按照投放方式和材質,水滸閃卡大致可分為四大類:硬面閃、軟閃、獎閃、碎閃(碎閃易於區分,不再贅述)。

根據產地、特征等資訊又可以進行細致劃分。

1.硬面閃 東北版

①投放數量 :只出了第1代12張卡,總量不多,遼寧地區近水樓台投放量最多。

②投放地區 :基本上涵蓋了東北三省、京津、內蒙古、山西等大部份北方地區,其它地區可能也存在串貨的情況,比如福建大袋子,筆者認為也是東北硬面串貨過去的。

③版別區分 :公孫勝、林沖、秦明、魯智深、楊誌、李逵6個人物又有 長山 短山 的區別(見圖2)。長山12張卡基本為大袋子卡,無面痕,極個別有熱封、窄袋子的情況,很少見;短山6張卡大多為顆粒熱封卡,多數有較重的面痕,無面痕的卡數量很少,短山個人只在東北地區見到過(見圖1)。

④基本特征 :東北硬面特點是紙質厚、色調比較柔和,長短山色差較明顯,背面相對粗糙,有一種不太幹凈的感覺,小諾古力圖案的顏色大部份程深棕色、很多還有些重影,極少數也有「黃熊」的情況出現,但也比獎閃要深一些(見圖3)。不只東北硬面,其他版別不少也有「棕熊」的情況,獎閃沒見過「棕熊」。市面上1代硬面卡東北硬面占了大多數。

▲圖1:東北顆粒封大袋子、一字封大袋子和短山硬熱封

▲圖2:東北硬面6個人物長短山區分

▲圖3:東北硬面與獎閃背面熊標的區別

2.硬面閃 昆山小圓角。

投放數量 :也是只出了第1代12張卡,因工藝問題,保存難度較大,好品留下來的不太多。

投放地區 :基本在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安徽一帶,實際也可以劃到江浙滬硬面行列中(都是昆山廠生產),由於其紙質、切角等特點鮮明,因此一般單獨列為一個版本(見圖4)。

版別區分 :原包裝大部份與昆山普通紙卡一樣,是一字熱縮封口的大袋子,也有部份顆粒熱封卡據說主要投放於兩廣地區,可能是批次不同包裝不同(見圖5)。

基本特征 :昆山閃卡紙質半軟不硬,上手比普通硬面薄,跟軟閃差不多,但彎曲起來有些硬度,有一點彎折薄塑膠片的回彈力,所有卡片折光閃度不高、非常柔和,均為小圓角且背面紙質特別粗糙,對光麻面感十足,且文字下面的灰棕色襯色顆粒感特別強,有種劣質印刷的感覺(見圖6)。主要與廣東小圓角軟閃容易混淆,廣東小圓角的背面沒有昆山小圓角粗糙。

·▲圖3:東北硬面與獎閃背面熊標的區別

▲圖5:昆山大袋子和昆山小圓角袋子對

▲圖6:昆山小圓角背面對光對比圖(右1為廣東小圓角)

3.硬面閃 江浙滬版

投放數量 :為第4-11代共48張卡,投放量不算小,市面上比較常見的4-11代硬面卡很多都為江浙滬硬面。

投放地區 :與昆山小圓角投放地區一致,基本在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安徽一帶。

版別區分 :江浙滬硬面原包裝均為大袋子卡,但顆粒封、一字封、上下封等都有(見圖7)。

基本特征 :卡背面總體很幹凈,整體顏色較淺、比較柔和,有點類似獎閃的意思,但獎閃背面大多灰度比較大,江浙滬要偏嫩一點(見圖8)。8-11代卡易與廣東硬面混淆。

▲圖7:江浙滬硬面的一字封、顆粒封和上下封

▲圖8:部份江浙滬硬面與獎閃背面(右)區別

4.硬面閃 四川版

投放數量 :為第1代以及3-5代,共30張卡,1代和3代卡留存數量較少,4代、5代卡相對較多,另有說存在六七代四川硬面的(12張),應該是極為少見,筆者認為有的話也可能是串貨。

投放地區 :基本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和甘肅地區,另有說陜西地區有3到5代硬面,個人沒見過,傾向於是四川串貨過去。

版別區分 :原包裝大部份為壓紋熱封,基本上沒有面痕,有也是壓紋留下的淺痕(見圖9)。

基本特征 :四川硬面紙質比較厚重,很多上手比東北硬面更厚,包邊非常圓潤,點狀紋理比較豐滿,顏色比普通硬面更柔和,側面對光有一種類似三國昆閃那種磨砂感覺(見圖10、11),實際上四川4、5代與江浙滬硬面差距並不太大。另外部份四川硬面是從高俅卡冊上拆下來的,背面有豎條的貼上痕跡(見圖12)。比較稀少的是第三代6張卡,只有湖北和四川投放過。

▲圖9:四川硬面熱封袋示意圖

▲圖10:四川硬面的厚重包邊和磨砂感

▲圖11:四川硬面與江浙滬硬面磨砂感對比

▲圖12:高俅卡冊的貼上痕跡

5.硬面閃 湖北版。

投放數量 :為第1代到11代,共72張卡,這是硬面投放最多的版別,但由於當地的玩卡風俗,能完整保留下來的非常少,見到的多是些「渣卡」。

投放地區 :基本在湖南、湖北、江西地區。

版別區分 :原包裝應該是顆粒熱封袋或者下顆粒上壓紋的熱封袋(見圖13)。湖北硬面以「暗黑」著稱:即卡片印刷色調偏黑色和暗調,但色彩濃郁,可與其他硬面卡形成鮮明色差對比(見圖14)。

基本特征 :湖北卡很多大面痕,紙張厚重、包邊圓潤,有些大圓角的卡,四角比普通卡圓角更大(見圖15),這個特點湖北硬面最多,四川硬面也有但不多見。另外,湖北2、3代硬面背面名字點是八角型的,廣東2、3代軟閃也一樣。 2代硬面卡,只有湖北硬面這一個版別,非常稀有。

筆者註:因湖北硬面特別是2代硬面價值較高,個別流通卡片被采取壓面痕、替換背面、染色、裁切圓角等手段冒充湖北硬面,請註意甄別。

▲圖13:湖北硬面熱封袋示意

▲圖14:湖北硬面卡的暗黑色調和厚重感

▲圖15:湖北大圓角與普通硬面圓角對比、背面八角點對比

6.硬面閃 廣東版

投放數量 :主體為8到14代卡,有少量的6、7代卡(具體是不是廣東產無法考證),共60+12張,總體數量相對其他硬面較多,實際上筆者還在廣東汕頭收到過4代硬面卡,顏色也很獨特,很可能是串貨過去(見圖19)。

投放地區 :基本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地區。

版別區分 :廣東硬面原包裝都為熱封卡(只有宋江為兌換卡非熱封),顆粒、壓紋熱封都有(見圖16),並且色差比較多,很多相同的卡顏色都有細微差別(見圖17)。

基本特征 :廣東硬面大多數都有面痕,無面痕的卡不多(見圖18),背面顏色也比較多樣,黃背、紅背都有,最具特點的是12到14代硬面卡,只有這個版別有,別的產地都沒有。8到11代卡易與江浙滬硬面混淆,面痕實際是最簡單區分的特征。

▲圖16:廣東硬面熱封袋子示意圖

▲圖17:廣東硬面的一些色差對比示意

▲圖18:無面痕的廣東卡評級容易得到高分

▲圖19:廣東汕頭的淺紫色硬面石秀示意

同硬面一樣,軟閃也是投放於幹脆面中。軟閃卡大多數產地都是廣東,四川地區發現過第4代軟閃卡(筆者見過兩張,和廣東卡基本沒什麽太大區別,數量很少,可視作公司內部調貨或串貨產品)。

軟閃(廣東版)

投放數量 :為1到7代,共48張卡,投放量很大,很多兩廣地區的朋友小時候都把所有軟閃集齊了。

投放地區 :與廣東硬面一致,基本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地區。

版別區分 :比較特別的是第一代卡,有普通軟閃、小圓角軟閃、大圓角軟閃的區分(見圖20),通常留存數量普通>大圓角≥小圓角,一般都有較大色差(單靠顏色無法區分版別)。原包裝大部份為壓紋熱封,還有部份膠帶封和極少的平口熱封、顆粒熱封(見圖21)。2、3代和湖北一樣也是八角名字點。

基本特征

普通軟閃 :上手軟軟的紙片,非常薄,基本能夠彎曲90度,回彈力很小,色差多(圖22)。

小圓角軟閃 ,紙質接近昆山小圓角,圓角都很小,回彈力相差不大,區別是廣東小圓角都是熱封卡,背面沒有昆山卡紙質粗糙;一般有粉背和土灰色背(圖23),土灰色背的也會有大圓角的裁切,所以大小圓角也可能是同一種顏色。

大圓角軟閃 ,紙質和小圓角一樣,半軟不硬,圓角與普通卡一致。

▲圖20:普通軟熱封、小圓角軟熱封、大圓角軟熱封示意

▲圖21:廣東軟閃的壓紋熱封、平口熱封、顆粒熱封、一字熱封、 膠帶封

▲圖22:廣東軟閃的一些色差示意

▲圖23:廣東小圓角的粉背和土灰背

點選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編輯

與幹脆面裏拆包出來的硬面和軟閃不同,由於當年小諾古力水滸閃卡在東北地區初步形成市場,出現炒卡現象,後愈演愈烈。後文化部門介入,統一公司為有效回應,在東北地區集中投放了成套閃卡,使用獎卡兌換,和川獎塑膜一樣的典藏冊發行(見圖24),區分北獎和南獎兩類。

1.獎閃(北獎)

投放數量 :後期投放量很大,遼寧最多,也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套卡。

基本特征 :整體顏色與面閃比更加鮮亮(見圖25),尤其是名字條處一般亮色較重;獎閃的閃度也更大,不如面閃那麽柔和,尤其是卡的銀色部份,反光是一種純白色,硬面多是柔和的黃白色或銀灰色(見圖26)。獎閃背面一般比較幹凈,文字背景框灰度較大,「人物小傳」四個字附近多呈明顯的白色,面閃要偏黃一點,這個不是絕對的,要綜合來判斷(見圖27)。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物的獎閃和硬面僅依靠正面的顏色是不好判斷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手上有一套獎閃,對比上下切點位置一致的話就是獎閃,原因是獎閃多是一個批次印制,基本上切點位置都一樣(見圖28)。

▲圖24:獎閃的兌獎卡和包裝卡冊

▲圖25:獎閃的色彩濃度和折光閃度大大高於面閃,相較之下有塑膠感

▲圖26:硬面與獎閃(右)銀色部份反光區別

▲圖27:硬面與獎閃(右)人物小傳處襯色對比

▲圖28:兩張獎閃一模一樣的上下切點

2.獎閃(南獎)

投放數量 :數量較少,實際上並不是南方地區獎閃,是後期投放在吉林、黑龍江地區的修正版閃卡。

基本特征 :主要對紋理重影的問題進行了調整,由於與北獎不同批次印制,出現了很多色差卡,色調更偏向於硬面一點(實際上大部份色差並不很明顯,不同批次色差也不同)(見圖29)。南北獎主要區別是朱富和李立變成了改版卡(見圖30),切點位置基本與北獎一致,個別有偏移,2至9代部份批次出現有專屬粉背卡(見圖31)。

▲圖29:部份色差較大的南獎與北獎對比(左南右北)

▲圖30:南獎標誌改版無手朱富李立

▲圖31:南獎的粉背與黃背

- END -

卡得寶®致力於

中文卡評級工作標準化

讓中文卡更具流通性

令中文卡集換更有樂趣

推動中文卡市場地位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