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上海財經大學博物館館藏集萃·貨幣卷】釋出

2023-12-18收藏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6日電(徐斌 許婧)【上海財經大學博物館館藏集萃·貨幣卷】釋出會暨「博物館的創新發展與文化使命」座談會(下稱【館藏集萃·貨幣卷】)15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育衡樓舉行。

據介紹,【館藏集萃·貨幣卷】從上海財經大學商學博物館館藏7000余件文物中遴選了302件(組),覆蓋了從先秦貝幣到人民幣的各個歷史階段。

該書采用圖文相結合的方式對藏品進行展示和介紹,主要由藏品名稱,藏品圖片,藏品時代、質地、重量、尺寸、形態及錢文描述,以及與藏品相關的背景資訊等四部份構成。其中對藏品相關背景資訊的介紹,是本書區別於一些貨幣圖冊的特別之處,比如對布幣、刀幣、圜錢的起源、變化及流通區域的介紹;對釿、寽、化、甾、銖、兩、錢等重量單位的介紹;對秦半兩、五銖錢、開元通寶等歷史價值和意義的介紹;對王莽幣制改革的介紹;對錢文內涵及錢文字型(小篆、隸書、楷書、瘦金體)的介紹;對年號錢、對錢、禦書錢、大錢、紅錢的介紹;對錢幣與朝代和政權關系的介紹;對第一套人民幣歷史背景和作用的介紹等。透過對錢幣進行多維度的解讀,讓讀者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貨幣的文物價值和所承載的歷史內涵。可以看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貨幣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勤勞,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的繁榮與興盛,承載了中國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這已成為我們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之一。

「今年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誕生1000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上海財經大學博物館館藏集萃·貨幣卷】正式釋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上海市錢幣學會秘書長陳鋼介紹道,錢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證,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錢幣貫穿於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多方位地承載和展示了中華文明歷史行程中的各種元素。

在陳鋼看來,上海財經大學在錢幣研究、錢幣文化傳播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學校館藏古錢幣體系完整、品質高、數量多;並且圍繞錢幣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和豐富多彩的錢幣文化推廣工作,【館藏集萃·貨幣卷】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成果和證明,體現了一所百年學府的底蘊和擔當。

作為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將普及商科知識、傳播商學文化作為自身的使命和責任,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李增泉告訴記者,上海財經大學在錢幣研究和錢幣文化傳播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彭信威、劉絜敖、葉世昌著名學者都曾在學校從事貨幣史教學與研究。學校早在1952年就曾設立「貨幣展覽室」,2017年又建成了包括貨幣館在內的商學博物館,幾代上財人為普及中國貨幣知識和推廣貨幣文化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嘗試。今天釋出的【館藏集萃·貨幣卷】正是我們對前輩事業和學校傳統的繼承與弘揚,不僅體現了我校博物館在文物征集、利用、研究工作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更是體現了學校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和行動自覺。

釋出會現場,向與會的高校博物館、行業博物館、學會代表和專家學者,上海財經大學及學校基礎教育集團成員校的師生代表贈送了新書。

上海財經大學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館長喻世紅表示,【館藏集萃·貨幣卷】是上海財經大學「育衡叢書」博物館系列的第二項成果,2019年率先釋出了【館藏集萃·保險卷】,學校後續還將持續推進相關編研工作,爭取能夠推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在隨後舉行的「博物館的創新發展與文化使命」座談會中,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中國證券博物館、上海造幣博物館、上海市錢幣學會、寧波市錢幣學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文物保護與展覽策劃、品牌建設與育人實踐、智慧場館與資源利用、館際合作與社會服務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應立足高校育人根本任務和文博工作實際,積極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