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黄金峡,北端秦岭,南边巴山

2024-08-26科学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的【地理中国】栏目,早在2018年3月,曾播出过一档名叫「探秘兴隆岭」的专题片。兴隆岭地处秦岭山脉主脊南侧,为冬季风·背风坡与夏季风·迎风坡,海拔3071米,也是汉中境域山脉最高峰。兴隆岭冬季相对温暖,夏季则多降水,并与黄金峡在气候、水文等方面有着密切之影响。所以央视【地理中国】栏目,对两者地貌形态之间的某些关联要素,做了科普解析。

「黄金峡」西起洋县黄安镇,东至渭门村(属洋县黄金峡镇,后同),全长约50公里。汉水在此轭形曲流,穿切呈态弧度。峡中岭谷与积坝交替出现,水流湍急处,险滩多密布,以龟、笼、金溜子等河滩为最甚,早年众纤夫船工在此艰辛通途。

黄金峡有大、小两峡之分。小峡从洋县黄安镇东村到还村庙(属黄金峡镇,后同),长约20公里,地处汉中盆地与盆东岭丘的过渡带;大峡从还村庙至渭门村,长约30公里,为全峡核心地段,汉水深切峰崖,两岸峻峭成谷。黄金峡分别沟通陕南两大自然地理单元—西侧汉中盆地与东侧安康谷地,凸显咽喉走廊性质,也是汉水上游最长的峡谷型河段。

峡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通常是由于地块抬升和流水下切的作用共同引起的,在江河流经之地尤为明显。而黄金峡所地处华北、扬子两大古板块汇合点(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汇合形成的「秦岭造山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且因汉江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

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之「探秘兴隆岭」专题片中,对黄金峡内容的视频截图。受其早期版块碰撞挤压的影响,秦岭南坡与巴山北坡各之余脉在此隔河遥对,更加具有地理意义。

汉水流经黄金峡段,河道在峡口西侧浅宽,东侧深窄。上源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人口稀疏散居,水土流失较轻,即便有泥沙进入峡谷,也多为有机土质类的冲积良壤。

因所处的自然环境,汉水流入黄金峡后渐而由浊变清,故此峡又称之「过滤器」。但由于近年来,黄金峡河段已在修建水电站以及配套于两岸的公路、桥梁等基础工程,使得对此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性影响,如峡中河流,已不像之前地理题解的表述那样「清澈过滤」,而是黄土涌流,只待水电站建好后,能还原这一片绿水青山!

黄金峡谷中段,汉水支流子午河在此汇入干流。子午河发源于秦岭深山中(宁陕县境),正源又称「汶水河」,上游与纵贯秦岭的「子午古道」蜿蜒交替,形成水陆险脉。子午河汇入汉水这里地名叫做「白沙渡」,人车均可通行,但因受水电站建设影响,渡口已经关闭,如要渡江,则需前往白沙渡西侧2公里的黄金峡大桥,大桥于2017年建成通车。

黄金峡大桥上瞰望汉水下游方向,附近就是水电站的建设工地。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核心项目,也被称为陕西省内的「小南水北调」。关中及渭北台塬地区为暖温带气候,相对少雨干旱,虽有黄、渭、泾等河流蜒绕,但使用价值仍杯水车薪,所以只得从水蕴资源更加丰富的汉水流域进行提取引灌,以实现「一水穿秦岭,润得三秦兴」的发展目标。不过这样一来,对汉水流域所造成的压力与影响就很大了,汉水上游虽说植被茂密,但经此重大工程的建设后,自然生态环境亦会产生重大改变,如最普遍的水土流失现象。而汉水中下游还得同时担负对华北平原的「南水北调」工程,即使水源充沛,所面临的生态压力也非常大。至于如何取舍,未来自有评说。

黄金峡东侧的渭门村,这里已离开峡谷地貌区,空间地势也渐渐变得宽缓,在临河冲积滩一带,遍布农耕,多以油菜、豆类等为主。村户为山地式散居,建置于河畔高台上。

汉水下游方向,前方不远处,已进入西乡县境。

虽然现代水利工程影响了河道环境,但黄金峡仍留保持着那份「绿水青山」般的地理气势,涌缓在秦巴山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