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024-10-28科学

一、运动的定义及重要性:

1. 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2. 对运动问题的思考是世界观中的重要问题。

二、不同历史时期对运动的认识:

1.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多数哲学家认为事物处于运动中,如孔子、赫拉克利特等。

2. 西汉时期及欧洲中世纪:董仲舒提出 「天不变道亦不变」 的形而上学观点;欧洲神学家否认物质自我运动,认为是上帝推动。

3. 资产阶级兴起时期:时代要求使人们承认运动的普遍性,但受机械论世界观影响,对运动的了解狭隘,如狄德罗等人。

4. 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使机械论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动摇。黑格尔用唯心主义辩证法形式克服机械论运动观,但因把运动看做 「绝对观念」 自我运动,不能作为科学方法论基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三、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1. 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特殊形式或一定状态,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2. 物质的运动形式和每一事物的运动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静止是相对特定运动形式而言,相对静止是理解绝对运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着的物质的基础。

3.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离开相对静止无法具体了解运动,相对静止是事物过去运动的结果和将来运动的出发点,也是理解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条件。

四、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意义:

1. 认识论意义: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承认事物相对静止才能对不同事物进行具体科学分析和研究。

2. 方法论意义: 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相对主义 和诡辩论,如庄子、 克拉底鲁 罗伊斯 柏格森 等的观点;应在具体环境和发展中对事物进行分析,反对诡辩论。

五、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1.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担当者,现代科学对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运动同物质不可分离。

2.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相关式、现代物理学核聚变现象都证实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没有物质的 「纯粹」 运动不存在。

3. 掌握运动同物质不可分割的原理对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有重要意义,如批判柏格森和怀特海的生命哲学、过程哲学把运动和物质割裂的唯心主义观点。

六、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运动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一切实际的物质运动过程都合规律地进行,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