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动物界全系列】粉介壳虫科—团纷蚧亚科(下):榄粉蚧

2024-07-08科学

粉介壳虫科—团纷蚧亚科(下):榄粉蚧

11.榄粉蚧属

榄粉蚧属(学名:Pedronia),团纷蚧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呈长椭圆形。触角6节,也有7、8节者。眼存在。足正常发育稍细长,爪下表面无齿。常具有背裂和腹裂。肛环位于体背部末端,具成列肛环孔和6根肛环毛。臀瓣通常发育正常,臀瓣略显露,常具硬化条纹,臀瓣端毛比肛环毛长约2倍。三孔腺分布于体背腹两面。多孔腺分布于体腹部腹面。五孔腺数量很少或五孔腺缺如,或仅偶见于腹部末端分布。管状腺分布在腹部腹面,形成亚缘带或横列。刺孔群15—17对,刺孔群通常由2根锥状刺(少数有1或多根)和一些三孔腺组成,末对刺孔群由锥状刺和三孔腺及附助毛组成,虫体背面中部具有强壮的圆锥形刺,并在背面此刺常组成刺孔群。体背面分布有小刺和体毛,体腹面分布有体毛。

(2)分布范围

本属已知有3种,主要记载于亚洲东南部。分布于东洋区2种,非洲区1种。我国常见有2种。

(3)麻榄粉蚧

麻榄粉蚧(学名:Pedronia tremae)是粉蚧科榄粉蚧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呈宽卵圆形。体长约1.9mm。触角8节。足细弱。爪之下表面具1小齿或呈不明显的齿状突。前和后背裂均不大。腹裂1个,很小,其大小变化很多,有时腹裂缺。肛环具2列环孔和6根肛环刺。臀瓣发达,臀瓣刺之长度几乎是肛环刺长度的1.5倍,在臀瓣刺之基部有一长条状硬化纹。刺孔群沿着体缘、亚体缘和背中线分布。体缘具有15至17对刺孔群,在腹部的所有刺孔群除了臀瓣上的外均具有2根圆锥形的刺和4—6个三孔腺,臀瓣上的刺孔群(第18对刺孔群)由2根圆锥形的刺和2—3根刺毛及一些三孔腺组成。胸部和头部的刺孔群经常是由1根刺和1—3根刺毛及一些三孔腺组成。亚缘刺孔群7—9对,这些刺孔群大部分是由2根刺,很少由1根刺和1根刺毛及一些三孔腺组成,有时这些刺孔群彼此离的较远,沿着虫体背中线分布的刺孔群共有11对,它们是由2或3根刺及一些三孔腺组成。管状腺在虫体腹面集成小群形成亚缘带。多孔腺在腹部各腹板上集成横列。五孔腺缺。三孔腺数量很少,但在背和腹两面到处可见。在虫体背面除有刺孔群外,还有小体刺分布。体毛分布在虫体背和腹两面。

②栖息环境

寄主:山黄麻Trema sp.,此蚧虫常栖居在寄生植物近土壤之茎部。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云南(景东)。

12.牦粉蚧属

牦粉蚧属(学名:Planococcoides)是属于团纷蚧亚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椭圆形。触角8节。胸足发达,爪之下表面无齿或偶有齿。背裂2对,发达。腹裂存在或缺如,若存在则位于第3、4腹节腹板间,常大型有侧凹和节间褶。肛环位于背部末端或接近背部末端,有成列肛环孔和6根长环毛。臀瓣较宽并显露,腹面常有硬化条纹,臀瓣端毛长于肛环毛。刺孔群18对或少于18对,刺孔群有2—10根刺,和成群三孔腺,如为2根刺侧有附助毛。三孔腺分布背、腹两面。多孔腺分布于体腹面。管状腺呈领形,通常在腹面,少数种背、腹面均有分布。体毛背面短小,有的呈小刺状,少数背部中区形成刺孔群,体毛在腹面较细长。

(2)分布范围

目前已知有14种,其中东洋区6种,古北区1种,非洲区6种,新热带区1种。在中国已有记录4种。

(3)刺竹牦粉蚧

刺竹牦粉蚧(学名:Planococcoides bambusicola)是粉蚧科牦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椭圆形,体长约3.75mm。体外被白色蜡粉,体末端有数对粗短蜡丝。触角8节。眼存在。喙2节。胸足发达,后足基节有许多透明孔,爪之下表面无齿。背裂2对,后背裂较发达。腹裂1个,两侧凹陷。肛环有2列肛环孔和6根长环毛。臀瓣略显露,腹面有硬化条纹,臀瓣端毛长于肛环毛。刺孔群18对,刺孔群C1—C17位于稍硬化的片上,有15—16个三孔腺和几个锥形刺组成,其中刺孔群C1、C6、C12、C14、C16上分别有3—4根锥形刺,刺孔群C2有3—5根锥刺,刺孔群C3、C4、C7上分别有5根锥刺,刺孔群C5、C8、C10上分别有4根锥刺,刺孔群C9、C11上分别有3根锥刺,刺孔群C13有2根锥刺,刺孔群C15有2—4根锥刺,刺孔群C17有4—5根锥刺,刺孔群C18位于硬化片上,由6根长的尖锥形刺和许多三孔腺组成。三孔腺分布背、腹面。多孔腺仅分布在腹部腹面的阴门附近形成大群,阴门前约60个形成1横列。分布在体边缘较粗的管状腺比多孔腺小,分布在腹部腹面后半部较小的管状腺比三孔腺稍大或相等,并数量较多。体毛分布在虫体背面的较短小,其顶端尖锐略弯曲,分布在体腹面的毛较细长。

②生长环境

寄主:刺竹。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台湾。

13.臀纹粉蚧属

臀纹粉蚧属(学名:Planococcus)为粉介壳虫科的一个属。

(1)臀纹粉蚧

臀纹粉蚧(学名:Planococcus citri)是粉蚧科臀纹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多呈椭圆形,也有宽卵形者。生活着的虫体通常体色多为粉红色或绿色。体外被白色粉状蜡质分泌物所覆盖,体缘有18对白色蜡质细棒呈辐射状伸出,其中腹部末端最后1对蜡棒最长。虫体长约4mm,宽约2.8mm。触角8节,其各节均较细长,各节之长度有各种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其第2和第3节以及顶端节较长。喙发达,常位于两前足基节之间。后足基节和胫节粗大常具有透明孔。背裂很发达,其裂唇常硬化。腹裂1个,大而明显呈长方形。肛环椭圆形具2列孔,外缘孔常为不规则的圆形,内缘孔常为卵圆形。肛环刺6根。臀瓣发达,较为突出于虫体末端之外,臀瓣腹面具一长条形硬化纹,其顶端生有一根臀瓣刺和3—5根长短不一的刺毛。多孔腺在腹部各节之腹板上形成横列或横带分布。管状腺有时可分为2种大小,其中大管状腺数量很少,有的个体缺如。如有大管状腺则常分布在背面腹部边缘1—4腹节的每个刺孔群附近,或只在某一个刺孔群附近具一个大管状腺。小管状腺分布在虫体腹面,特别是腹部之各腹板上分布数量较多,并且在前足基节和体缘之间常有分布。在近前胸气门附近也有成群的管状腺分布,在腹部1—3节腹板边缘不规则的形成管状腺小群,并在腹部第4—6节腹板上、在多孔腺上方形成横列,在腹部第4—6节腹板边缘也有成群的小管状腺分布。刺孔群18对,皆由2根刺和若干三孔腺组成,刺孔群之刺较细,除第16对刺孔群(C16)、第17对刺孔群(C17)、和第18对刺孔群(C18)的刺较粗大外,其他刺孔群之刺常具毛状顶端,有时刺孔群着生在不大的小丘状突起上。虫体背面的体毛较长而粗。体腹面的体毛则纤细。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云南。

国外分布: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非洲,欧洲,美洲,新西兰等地。

(2)榄臀纹粉蚧

榄臀纹粉蚧(学名:Planococcus planococcoides)是粉蚧科臀纹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椭圆形.体长约2.5—4.0mm.。触角8节。足正常发育,爪之下表面无小齿。前和后背裂均不大。腹裂1个,较发达。肛环具2列孔和6根长肛环刺。臀瓣发达,臀瓣刺之长度几乎等于肛环刺长度之2倍,在臀瓣刺之基部有1长条形硬化纹。沿体缘分布有18对刺孔群,沿着背中分布有4—5个刺孔群列,分布在虫体背中线和边缘的刺孔群均由2根刺和一些三孔腺组成,除了头部第3对刺孔群由3根刺组成外,大部分虫体中部的刺孔群皆由1根刺很少由2根刺组成。管状腺集成小群分布在虫体腹部腹面边缘,在腹部各节腹板上管状腺还排成横列。多孔腺在腹部最后5节之腹板上成列分布,并在胸部也有小群的多孔腺。五孔腺缺。三孔腺分布在虫体背和腹两面。在虫体背面除了刺孔群外,还有各种大小的小体刺分布。体毛只分布在虫体腹面。

②生长环境

寄主:醉鱼草,柯树,柃树的枝叶上。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云南(景东,思茅)。

14.疣粉蚧属

疣粉蚧属(学名:Tylococcus)是属于团纷蚧亚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椭圆形。触角一般8节,少数可7—9节。眼存在,位于触角后头部边缘。胸足粗大,爪下表面无齿,后足基节、腿节和胫节上常有成群透明小孔。腹脐1个,扁椭圆形,位于第3、4腹节腹板间。背孔2对,发达,内唇缘常十分硬化。肛环有内、外列环孔,有6根长肛环毛。臀瓣硬化,十分突出,其腹面常有硬化条纹,臀瓣端毛长于肛环毛。三孔腺分布背、腹两面。多孔腺仅存在于腹面,分布在阴门附近。单孔在背面有时存在。管腺分布腹面。刺孔群16—17对,有的可多达18对,或有的可少至11—12对,均呈硬化之突疣状,疣上着有锥状刺约2—10根和一些三孔腺或附毛。体背部分布有毛、小刺或粗刺,体腹面分布仅有细毛。

(2)分布范围

本属已知有13种,其中分布在东洋区2种,非洲区11种。我国已知1种。

(3)榕疣粉蚧

榕疣粉蚧(学名:Tylococcus fici)是粉蚧科疣粉蚧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椭圆形。体长约为2.0—2.5mm,宽1.3—1.6mm。虫体黄褐色,外被白色蜡粉。触角9节(端节似乎分为2节)。眼在触角后头部边缘。胸足短小,爪下表面无齿,后足基节有许多透明孔,胫节端有一些透明孔。背裂2对,显著。腹裂1个,较大,椭圆形。肛环有成列肛环孔,长肛环毛6根。臀瓣突出如疣,其腹面分布有8—10根细长毛及许多三孔腺和少数管腺,臀瓣端毛长于肛环毛1倍。刺孔群18对,刺孔群C18大而圆,约与肛环同大,略硬化,由2根细长锥刺和约30多个三孔腺及3—5根附毛组成,位在突出的疣上,其他刺孔群较小,不硬化,缺附毛,均位于突出的上疣,由2根锥刺和一些三孔腺组成,刺孔群C1—C3各由3根锥刺和三孔腺组成。三孔腺分布背、腹两面。多孔腺在腹部腹面,在阴门周围及其前成横列。管腺细长分布在腹面,位于体后端,少数可分布在胸部侧缘。体背面分布有短细之刺状毛,比刺孔群刺小,也比三孔腺数量少,在背中部刺毛间杂布细毛,腹面体毛细长且多。

②分布范围

中国台湾。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