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男人心头好的「天上人参」,1亿只都险些灭绝,保护级别连升4级

2024-07-08科学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 ,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黄胸鹀(wú)现在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很多人可能对它不甚了解,但是当说起禾花雀、黄肚皮、黄胆、稻雀、秧谷鸟、烙铁背这些地方俗名的时候,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见过它的,甚至还吃过。

据统计,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黄胸鹀的数量大概在一亿只左右,从来没有人想过稀松平常的它们会濒危。

它是一种和麻雀差不大的小鸟,曾经也像麻雀一样随处可见,但是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它的美味。

于是一场「吃鸟」的风吹到了它们身上,以至于它们在短短的17年里,保护等级连升4级。

在2000年时,黄胸鹀的在濒危等级上还是「无危」,但是仅过了4年,它就被「晋级」为近危级别,又是4年,黄胸鹀的等级再次调整,成为易危动物。

2013年时,黄胸鹀又成为了濒危动物,2017年又成为了极度濒危物种,在17年的时间里,黄胸鹀就从无危到了极度濒危,近1亿只的黄胸鹀就所剩无几了。

然而让黄胸鹀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竟是因为一道被人称作「天上人参」的「烧鸟」菜,相传它还有「补肾壮阳」的功效,这让一些很有需求的人对它更加地趋之若鹜。

现在黄胸鹀险被灭绝的原因被人们粗鲁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 黄胸鹀是被广东人给吃绝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黄胸鹀的「消失」 ·】»

在珠三角地区,黄胸鹀的大名无人不知,它是一种很典型的候鸟,在它的世界里是没有国界的,它的生存范围很广泛,在中国,芬兰、俄罗斯,日本等这一大圈都是它们的繁殖地。

当繁殖期结束之后,它们就会再次往南迁徙,到东南亚地区过冬,每年都如此往返。

繁殖期它们主要是以昆虫为食,而在它们的迁徙路上,恰好是高粱和水稻长穗子的时候,这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它们路上的口粮,它们尤其喜爱刚刚灌浆的稻米,鲜嫩多汁,十分美味。

然而也正是因为它们会啄食未完全成熟的稻米,因此在南方它们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害鸟,「禾花雀」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甚至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它们还曾因此遭到过捕杀,但是数量上仍没有大的波动,还是一如既往的多。

黄胸鹀算是广东的一道传统美食,但是黄胸鹀的个头很小,有些在经过处理之后,全只都不足一汤匙。

为了能够做出一盘像样的菜肴,往往就需要大量的黄胸鹀,在它最盛行的时候,单是一个地区每年就要消耗上百万只的黄胸鹀。

而黄胸鹀的繁殖由于种群基数很大,所以它们每年的繁殖数量是很多的,每年的五到七月份是它们的繁殖期,每只雌性可以产下四五枚鸟蛋,不到半个月就可以孵化。

在没有人类的大肆捕杀的情况下,它们完全不存在生存危机,在意识到黄胸鹀数量急剧减少的时候,科学家们甚至最先想到的是栖息地的减少又或者是食物竞争太激烈。

然而事实却是,它们是被吃到濒危的,但是如何捕捉它们是一个大问题,它们的个头很小,而且会飞,想要抓它们还是很费功夫的。

«【· 广东人把黄胸鹀「吃绝」? ·】»

它虽然是季节性的候鸟,迁徙的时候能够形成数千只的群落,并且繁殖区域十分广泛,但是在整体的迁徙过程中相对于地域而言也是相对分散的, 那么为何在广东能够如此大量而又集中的捕捉到黄胸鹀呢?

这就与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有很大的关系。

在生物专家观测到的黄胸鹀的迁徙路径大概是从西向东跨越数千公里,进入中国境内,然后在抵达东南亚范围的温暖地区过冬的。

在进入中国境内后,黄胸鹀首先会在渤海湾逗留,大多数途经中国的迁徙鸟类都会在这里中转,稍作休息。

而天津和唐山也是捕鸟的「重灾区」,广东人餐桌上的黄胸鹀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这里,在天津也有一条专门的街,一家挨着一家全部都是制作黄胸鹀的食店。

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黄胸鹀会继续向南迁徙,这时黄胸鹀的迁徙队伍就会慢慢变得分散,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都能看到它们,但是 在即将到达过冬地点之前,它们会再有一次短暂的汇合,地点正是广东。

因为受到太平洋和云贵高原的夹击,只有很窄的一段路能供它们通行,它们的路线就会被地形地势影响,向广东偏移,在这里有大量的聚集。

也正是这样的迁徙过程成为了它们能被大量捕杀先决条件。

后来随着黄胸鹀的名声大躁,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沿街随处可见的烤鸟店,还有专门的捕鸟人,在田野里布下天罗地网,无论黄胸鹀落脚哪一处,都没有逃脱的可能。

在市场需求最旺盛的那几年,甚至有人专门在郊区种植高大的芦苇类植物,吸引黄胸鹀来此投宿,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把它们一网打尽。

在被端上餐桌的黄胸鹀中,甚至没有一只是人工养殖的,全部都是来自野外的捕捉。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是2001年一年的时间,就有100万只黄胸鹀被捕,当地的食客更是将其奉为了「天上人参」,深入人心。

那么黄胸鹀到底有没有所谓的「补肾壮阳」功效呢?

在国内外古今的医书当中均没有提到过和黄胸鹀可以入药,而人们之所以会如此偏爱这道美食,大概也是因为它的数量多且肥美。

在迁徙过程中,它们所食的灌浆期的稻米能够给它们提供更多的营养,以至于它们都十分的膘肥体壮,而广东的气候也很适宜,鸟身上的油脂丰富,这才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 被猎杀威胁的物种 ·】»

而黄胸鹀也并不是唯一一种差点被「吃绝」的物种,青石爬鮡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小河里到处都能抓到的,甚至还有人专门抓来喂鸡,但是到了21世纪,它的价格一路飙升,涨到了每斤500块左右。

之后因为数量越来越少,价格都在上千元一斤,即便是如此高价,仍有人愿意一掷千金「尝尝鲜」。

现在的很多人几乎都不认识这种物种了,野生的更是少见,而人工养殖的难度也很大,它们对水质的要求很高,生活的环境也是人工难以复刻的。

不论是黄胸鹀,还是青石爬鮡,它们的濒危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与动物之间也应该和谐相处。

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多少都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影响,并且如果它们彻底灭绝将意味着世界上永远地失去了一个独特的物种。

参考:

新京报评论【若无恶俗的「壮阳文化」,禾花雀本会活得很好 | 新京报快评】,2017-12-07

人民资讯【30年来,在餐桌上走向灭绝的禾花雀】,2021-10-13

中国绿发会【盗猎打而未绝,我国90个受胁物种存在猎捕风险|【nature】研究揭示】,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