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旅游热度持续走高,上海旅游节、光影节、敦煌艺术展等精彩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2.7%,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日均接待游客超 8 万人次。辰山自然生活节共接待游客 6.57 万人次,同比增长 46.33%。民宿生意红火,供不应求,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4.4%,多家门店出现 「一房难求」 的火爆场面。
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势头良好,国庆假期,上海纺织服装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 倍。百联青浦奥特莱斯广场人头攒动,累计吸引客流 31.9 万人次,销售规模近 2 亿元,同比增长 15.7%,10 月 2 日销售额达到 3451 万元,创下国庆假期历史单日新高。安踏集团今年 1 - 9 月销售额突破 40 亿元,同比增长 33%,国庆期间在上海一地销售额就突破了 2200 万元。
特色活动带动重点商圈人气回归,静安大悦城国庆期间举办 6 大动漫 IP 快闪活动,日均客流量保持在 10 万人以上,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0%。10 月 2 日,商场全天客流突破 11.5 万人次,同比提升超 40%,创下商场开业以来单日客流历史新高。豫园商城在 「2024 豫园仲秋月神游」 灯会中吸引客流量约 126 万人次,同比增长近 10%,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5%。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上海消费市场的活跃与繁荣,以及在特色活动和政策支持下的强劲发展态势。
二、政策助力消费升级
(一)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
上海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补贴品类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等 8 大类产品外,还增加了对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等家电、家装、家居和适老化产品共 60 类产品的补贴。补贴标准为销售价格的 15%,单次补贴不超过 2000 元。这一政策实施后,商品销量实现了翻倍增长。
自 9 月 7 日【上海市加力支持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消费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实施以来,截至 9 月 30 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海线下踊跃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门店近 1000 家;苏宁易购、天猫商城、京东等线上平台已经率先开放;以旧换新补贴拉动全市家电销售额达 7 亿元。截至目前,共有 3 万余个家电商品品类(SKU)、2 万余个家居家装适老化产品商品品类(SKU)已纳入以旧换新补贴产品库,拉动全市所有品类交易额接近 9 亿元。
(二)餐饮消费券拉动作用明显
餐饮消费券对餐饮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餐饮消费券发放以来,预定量、客流量和客单价显著提高。自 9 月 28 日第一轮首批发放以来,消费者和商户对活动始终保持较高关注度和参与积极性。9 月 28 日消费券开抢时,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三大发放平台的 APP 或小程序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达到 1190 万人次。餐饮券第一轮前两批发放期间,上海餐饮业线下消费 163.06 亿元,同比增长 37.8%。尤其是第一轮正值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市参与活动的餐饮企业门店预订量、客流量和客单价明显提高,朋友聚餐、家庭聚餐有所增加,有力提升了企业经营信心。国庆黄金周七天全市餐饮业线下消费 81.92 亿元,同比大涨 44.8%。满 1000 减 300 元券面核销率最高,其次分别为 100 元、200 元、50 元面额。
目前参与消费券核销的餐饮企业累计达到 3465 个,门店累计 14310 家,参与门店数比 9 月 30 日增加 21%。国庆期间浦东新区 3 号仓库正大广场店、圆苑正大广场店、醉东九六广场店、花悦庭九六广场店等餐饮门店带动销售分别占比 60% 左右,环比分别增长超过 60%。第三方机构服务的活动参与商户,国庆假期期间业绩出现了显著提升,日均营业额相比第三季度均值提高了近 20%,客单价环比提高超过 2.8 倍。而同期其他未参与活动的餐饮商户在国庆期间的日均营业额仅提高了约 5%,客单价提高不超过 20%。
三、消费市场的挑战
(一)经济下行压力显现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消费市场疲软态势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下降。2024 年 1 月至 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有部分波动,但整体仍呈下降趋势,同比下降幅度达到了 3.5%。工业总产值也出现下滑,1 月至 10 月,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4567.23 亿元,同比下降 1.5%,其中部分传统制造业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下滑较为明显。
房地产市场供求双双回落,新房供应面积持续减少,成交面积也大幅下降。二手房市场虽成交套数有所增加,但价格持续走低,「以价换量」 的趋势依然明显。这一系列现象表明上海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消费市场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二)失业率高与工作压力大
年轻人在上海面临着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2024 年下半年,上海失业率平均值仍高达 4.5%。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和无数失业者在就业市场中苦苦挣扎,求职竞争异常激烈。部分行业用工缩减,企业招聘需求减少,甚至出现裁员现象。
工作压力大也成为年轻人的沉重负担。「996」 办公制度在上海许多公司普遍存在,年轻人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要承受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加员工工作量和考核标准,使得年轻人疲于应对。在各大招聘软件上,「双休」 成为吸引求职者的重要福利。面对工作重压,年轻人不敢 「裸辞」,生怕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这种高失业率和大工作压力的状况,直接导致年轻人的收入预期下降,进而影响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三)生活负担加重
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让上海的年轻人生活负担日益加重。上海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购房压力巨大。许多年轻人不得不选择租房,但租金也不便宜,占据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生活成本方面,日常开销如饮食、交通、娱乐等费用较高。年轻人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减少,而生活成本却难以降低。这使得许多年轻人不得不成为 「月光族」,甚至需要依靠花呗、借贷等方式来维持生活。消费降级趋势在年轻人中愈发明显,从以前追求品牌和品质,转变为更加注重性价比。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使得年轻人的生活负担加重,消费降级成为无奈之举。
四、物价高的原因探讨
(一)商品名称影响价格感知
在上海,商品名称的优雅似乎成为了物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像原本普通的盖浇饭,改名为中式能量碗后,价格便出现了明显的上涨。网友们纷纷调侃,这一改名仿佛赋予了食物全新的价值。例如,西安肉夹馍变成猪肉帕尼尼,河南的胡辣汤摇身一变成为安格斯嫩牛豆腐皮菌菇白胡椒浓汤,价格也从原本的几元飙升至几十元甚至更高。数据表明,这样的名字变化使得产品溢价数倍。
上海人仿佛天生就擅长给商品起优雅的名称,就如同做论文降重一般,将普通的食物通过改名变得高大上,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份 「优雅」 买单。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通过赋予商品更洋气的名称,商家希望给食品赋予更高端的形象,以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尤其是那些追求时尚、注重品质生活的年轻人和外国游客。同时,新奇的名字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好奇心,从而增加销量,提高利润空间。
(二)消费场景差异
消费场景的不同对价格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上海,米其林餐厅的价格普遍较高,一顿饭可能花费上千元甚至更多。以在上海某米其林餐厅为例,点 4 个菜 1 瓶酒 1 笼包子 1 杯水,总价就高达 1500 多元。其中,白灼唐生菜虽只是几棵用水煮熟的生菜加上调味浓汤,却卖到 138 元;糖醋小排一盘只有几块,售价 398 元;清蒸带鱼菜量极少,价格也不便宜;水晶虾仁作为上海经典菜品,价格同样较高。此外,一笼蟹黄包售价 168 元,一杯汽水要 50 元,白开水一杯 18 元。然而,上海街边小吃的价格相对来说就比较亲民。
虽然物价也比其他城市略高一些,但总体在可接受范围内。比如,普通的早餐花费可能在几十元,但能品尝到各种特色小吃。这种价格差异表明,消费地点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米其林餐厅通常以其高端的环境、精致的摆盘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消费者,因此价格较高。而街边小吃则以其便捷、实惠和地道的口味受到大众的喜爱。不同的消费场景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反映了上海消费市场的多样性。
五、消费水平变化趋势
(一)近几年物价整体温和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上海物价虽有波动,但整体温和上涨,未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波动。在快速上升阶段,月同比升幅大多数月份在 1.8%—3.0% 之间波动。考量一座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需关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价格变化。过去五年,上海食品价格除粮油外全面上涨,食品类价格分别上升 10.8%、5.8%、4.4%、3.2% 和 2.9%,但涨幅逐年收窄。其中,鲜菜价格年均上升 5.8%,比 「十一五」 期间年均涨幅低了 7.6 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受 「猪周期」 影响,在一路冲高、回落、低迷、反弹中循环,「十二五」 期间上海猪肉价格累计上升 38.2%,比 「十一五」 期间回落 30.4 个百分点。
同时,工业消费品价格因升级换代较快等因素出现下降。价格下降最明显的是家电和数码产品,过去五年内上海市场上通信工具价格累计下降 55.5%,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累计下降 35.8%。另外,汽车价格持续下降,上海首饰价格五年内累计下降 34.2%,汽油价格累计下降 18.7%。
(二)消费降级与升级并存
消费降级现象在一些领域较为明显,例如月饼市场。今年的月饼季显得格外冷清,消费者购买热情减退。主流价格集中在 70 元到 220 元之间,平价礼盒多在 60 元以下,500 元以上天价月饼礼盒已基本退出常规市场,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也得到遏制。餐饮消费也更惨,2024 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88.8%,利润率低至 0.37%;上海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收同比下降 2.6%,营业利润为 -7.7 亿元。
然而,上海楼市却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次消费升级,中心地段的高端住宅日光,购房者的选择更加注重地段和品质。例如,黄浦的城央项目在开盘之日便销售一空,新天地、浦东等地的高端项目也备受瞩目。中产阶级在购房时虽然选择范围变窄,但对于地段有潜力、产品有质量的房产仍会积极行动。在上海楼市调整周期中,房产消费升级反映了城市人口结构和购买力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持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