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15年江苏男子翻看亡母留下的铁盒,意外找到600万存单,银行假的

2024-07-27财经

2015年5月江苏省的刘海斌夫妇在整理母亲黄小妹的遗物时,意外在一个尘封已久的铁盒中发现了一张面额高达600万元的存单。

这张dated至1994年的存单,瞬间点燃了夫妻俩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当他们满怀希望走进江阴农商银行时,却不曾想到这将引发一连串令人始料未及的事件。

从银行的质疑到警方的介入,再到漫长的法律诉讼,这张小小的存单竟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究竟是天降横财还是一场骗局?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尘封多年的谜团。

2015年春天刘海斌和妻子徐红叶回到江苏老家,原本只是为了整理亡母黄小妹的遗物。谁料在翻找一个老旧铁盒时,竟然发现了一张面额惊人的存单。

那一刻夫妻俩的心情犹如坐上了过山车,既惊喜又困惑。

刘海斌作为银行从业人员,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他仔细端详着这张dated至1994年2月17日的存单,手指微微颤抖。

"六百万?"他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徐红叶则回想起婆婆生前的种种,突然灵光一闪。"会不会是炒股赚的?"她兴奋地说"记得婆婆那时候特别热衷股票市场。

"这个猜测让夫妻俩眼前一亮,似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由于工作繁忙刘海斌不得不先行返回成都。临行前他再三检查了存单的细节。"有银行公章还有母亲的签名,应该是真的吧?"他自言自语道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最后他将存单郑重其事地交给妻子,嘱咐她务必小心处理。

徐红叶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江阴农商银行。她本以为很快就能兑现这笔巨款,却不料银行工作人员的反应让她大失所望。

"需要原件才能验证,"工作人员冷淡地说,"复印件无法确认真伪。

这个回答让徐红叶既沮丧又困惑。她开始意识到事情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带着满腹疑问她再次返回家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存单原件。

第二天徐红叶再次来到银行,这次她带来了原件。银行接收了存单,并出具了一份证明。徐红叶长舒一口气,以为终于要尘埃落定。

然而当她满怀期待地等待结果时,银行却始终保持沉默。

日复一日徐红叶的心情从期待变成了焦虑。她不断给银行打电话询问进展,却总是得到模棱两可的回答。最终她不得不求助于远在成都的丈夫。

这个意外发现的存单,本应给刘海斌家庭带来惊喜,却意外地成为了一个难解的谜题。夫妻俩万万没想到,这仅仅是一系列复杂事件的开端,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刘海斌接到妻子徐红叶的电话时,正在成都的银行忙碌。妻子焦急的声音让他心头一紧,预感到事情可能出了岔子。

作为资深银行从业人员,他深知存取款业务通常不会拖延如此之久。这种反常的沉默,往往意味着存单可能存在问题。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刘海斌感到天旋地转。他极力辩解道:"这是我母亲的遗物,怎么可能有问题?"然而行长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如坠冰窟。

"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行长缓缓道来"这张存单上的字迹模糊不清,而且与我们的历史记录不符。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电子系统中没有这笔存款的任何记录。

刘海斌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找出合理的解释。然而还没等他理清思路,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江阴市公安局介入了调查,以"涉嫌伪造金融凭证"为由对刘海斌展开调查。

一时间刘海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不断往返于公安局,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每次问询都让他精疲力尽,却又无法自证。

他反复强调这是母亲的遗物,绝无造假可能但似乎无人相信他的解释。

雪上加霜的是刘海斌供职的银行得知此事后,立即对他采取了停职措施。这一决定如同重锤,彻底击垮了刘海斌的心理防线。

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因为一张意外发现的存单,陷入如此窘境。

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刘海斌夫妇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警方的质询,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

邻里间的窃窃私语,亲友的疏远都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每一天他们都在煎熬中度过,既要竭力证明自己的清白,又要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

然而越是艰难刘海斌越是坚信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他开始仔细回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试图找出这笔巨款的来源。

母亲是否真的在股市上赚到了大钱?还是有其他未知的收入来源?这些疑问不断在他脑海中盘旋。

同时刘海斌也开始研究相关法律,为可能的诉讼做准备。他翻阅了大量的法律文献,咨询了多位律师朋友。尽管前路未卜但他决心要通过法律途径还自己一个清白。

徐红叶也没有放弃。她四处奔走寻找可能知情的亲友,希望能找到有关母亲这笔存款的蛛丝马迹。然而她的努力似乎都石沉大海,没有人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就在这样的压力和困惑中,刘海斌夫妇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日子。他们既要应对警方的调查,又要面对银行的质疑,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异样眼光。

但他们始终坚信,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随着调查的深入,案情变得越发扑朔迷离,而更多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

为了查明真相那张命运多舛的600万元存单被送至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医鉴定中心。刘海斌夫妇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结果,希望能借此洗清嫌疑。

然而2016年终于出炉的鉴定报告不仅没有厘清疑云,反而让案情愈发扑朔迷离。

鉴定专家指出存单存在三处可疑之处。首先存单上的签名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真伪。其次核查章内的数字几乎无法识别,仿佛被岁月抹去了痕迹。

最令人不解的是,存单上的公章并非江阴农商银行的印章,而是江阴市夏港信用社股金专用章。这些发现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刘海斌心中仅存的希望。

面对这些质疑刘海斌感到既困惑又无助。他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母亲真的留下了一张假存单?还是有人在中间做了手脚?"这些疑问如同一团乱麻,让他夜不能寐。

与此同时江阴农商银行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进一步加深了案件的复杂性。

首先银行称这种存单款式是1995年才开始使用的,而存单上的日期却是1994年。这个时间差异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

其次银行表示自1992年就已启用电子存款系统,但在数据库中却找不到这笔巨额存款的任何记录。

最后银行认为1994年600万元无疑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这些质疑如同一把把利剑,直指存单的真实性。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起原本简单的存单兑现案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充满悬念的谜题。刘海斌意识到要还原真相,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决心要查个水落石出。

面对重重质疑和不利证据,刘海斌决心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真相。2015年他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江阴农商银行归还存单原件,并支付600万元本金和累计超过200万元的利息。

这一决定标志着这场关于存单真伪的拉锯战正式进入法律程序。

然而首次判决结果令刘海斌大失所望。法院驳回了他的诉求,认定存单存在重大疑点。这次失败对刘海斌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但却没有动摇他追寻真相的决心。

相反它更加坚定了他继续战斗的信念。

在这漫长的诉讼过程中,刘海斌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精力代价。仅诉讼费用就高达6万多元,对于一个已经失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但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让刘海斌感到不解和愤怒的是,江阴农商银行在收到西南政法大学的鉴定报告后,竟然声称已经销毁了那张600万元的存单原件。

这一举动不仅让刘海斌失去了关键证据,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追查的决心。

尽管屡屡受挫刘海斌仍然没有放弃。2021年在经过了长达6年的法律争战后,他再次提起上诉。这一次他的诉求依然是要求银行归还存单原件并赔偿损失。

面对法官刘海斌声音沙哑但坚定:"我不是为了钱,我只是想还原真相,还我和母亲一个清白。

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役不仅消耗了刘海斌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他失去了工作家庭关系变得紧张,甚至有人开始质疑他的动机。

但即便如此刘海斌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案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同情刘海斌的遭遇,认为他是银行系统漏洞的受害者;也有人质疑他的动机,认为他可能在试图诈骗。

无论如何这个关于600万元存单的故事,仍在继续上演真相似乎仍被迷雾笼罩。

当记者将麦克风递到刘海斌面前,询问他为何如此执着时,这位历经沧桑的中年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我并非贪图财富,"刘海斌声音低沉而坚定,"我只是想弄清楚母亲未能告诉我的事。

"他坦言从未预料到一张存单会引发如此漫长而艰难的抗争。

支撑刘海斌继续前行的,不仅是对母亲的信任,更是洗刷冤屈的决心。这场持续多年的官司不仅耗尽了他的积蓄,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然而他依然坚持着,希望有朝一日能还原真相,还自己和母亲一个清白。

刘海斌的经历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质疑他的动机,认为他可能在试图欺骗银行;也有人同情他的遭遇,认为他是金融体系漏洞的受害者。

无论如何这个关于600万元存单的故事,依然在继续上演,真相似乎仍被重重迷雾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