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磋商中,中企私下妥协欧盟,商务部:扛压方显英雄本色

2024-10-17财经

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个重大决定:自10月31日起,对我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7%至36.3%的反补贴税。

欧盟认为对我国汽车征收关税是保护本土车企应对我国电动车产业崛起的直接举措。

然而,就在中欧双方就此进行磋商之际,欧盟在私下里的举动,实在令人无奈。

据我国商务部10月12日发布的声明指出,欧方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与部分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

在我与欧盟的谈判处于关键时刻,部分中国企业迫于压力,竟然在私下里单独与欧盟接触,试图寻求个别妥协。

这一行为引起了我国商务部的强烈不满,并发出了正式警告。

那么,谈判是如何演变到这种地步的?中国企业与欧盟进行私下接触究竟意味着什么?欧盟采用了哪些策略?

«——【·欧盟决定加征反补贴税·】——»。

欧盟对我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早有预谋的应对措施。

自2023年10月起,欧盟委员会便展开了对中国电动车的调查,认为中国政府对本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的补贴造成了这些车辆在欧洲市场上的不公平价格优势。

我国企业在电池技术及供应链方面表现出的强劲竞争力,给欧洲本土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欧洲对我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根本原因。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慢慢抬头。

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欧洲必须减少对我国制造的依赖,以防止其本土产业被「压垮」。

最终,欧盟决定采取反补贴税的方式,通过加征关税来削弱我国电动车的价格优势。

欧盟内部就对华加征关税的决定展开了激烈争论并出现了明显分歧。

10月4日,欧盟成员国对此进行了投票表决,尽管最终成功获得通过,但投票结果清楚地体现了欧盟内部的矛盾和不一致。

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这个结果清楚地表明了欧盟在面对中国电动车议题时所持的不同立场。

支持加征关税的国家主要以法国为代表,他们认为这是保护本土产业的必要手段;而反对加征关税的国家,比如德国和匈牙利,则认为这违背了全球自由贸易原则。

德国的大众、宝马和戴姆勒等车企也对加征关税表示不满,认为这种措施会削弱全球合作,从而损害欧洲车企的长期竞争力。

«——【·积极磋商与反制措施并举·】——»。

我方针对欧盟的加税决定迅速作出了反应。

早在欧盟正式宣布加税之前,我国便开始积极与其展开磋商,力求通过对话化解争端。

我国提出了一项折衷方案,建议将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价格设定为不低于3万欧元(约23.2万人民币),以此换取欧盟免除反补贴税。

然而,欧盟并未接受这一建议,他们认为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即使设定价格下限,也无法有效保护欧洲本土车企。

9月初,我国采取了反制措施,正式宣布对欧盟出口到中国的白兰地等商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对中国白兰地生产商,特别是干邑地区的酒企产生了直接影响,激起法国国内的强烈反对。

此举被视为对欧盟加征关税措施的直接回应,引发了法国国内的强烈抗议。

尽管如此,我国依然致力于通过磋商化解问题,我国商务部和机电商会代表整个电动车行业与欧盟进行了多轮深入谈判,努力为行业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然而,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僵硬立场使得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导致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私下接触我国企业·】——»。

在磋商陷入僵局的背景下,欧盟采用了一种颇具争议的策略,旨在制造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分歧。

10月初,欧盟开始秘密接触部分中国电动车企业,试图通过与个别企业达成价格承诺协议,绕过我国政府的整体谈判框架。

欧盟希望借此削弱我国政府在谈判中的整体实力。

至于具体细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一些中国公司,尤其是那些严重依赖欧洲市场的公司,担心高额关税会对其市场份额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开始考虑与欧盟单独达成协议。

对这些公司而言,尽快解决关税问题、保持市场竞争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然而,这一举动激起了我国商务部的强烈反应。

10月12日,我国商务部正式发出警告,指出欧盟在与我国进行整体磋商的同时,却在背后与部分我国企业进行单独的价格承诺谈判。

商务部要求欧盟停止这种「小动作」,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整体谈判的结果。

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磋商的基础和双方的互信。

我国商务部的警告还特别强调,那些试图与欧盟私下接触的我国企业,必须以国家和行业的整体利益为重,避免因个人利益而影响中方在整体谈判中的布局。

我国政府坚定地表示,将继续在国际贸易中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并且已准备好应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措施。

对于某些中国电动车企业而言,面对欧盟的关税威胁,市场现实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压力。

近年来,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欧洲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特别是在中高端市场,已经赢得了相当一部分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一旦欧盟征收高达36.3%的反补贴税,这些企业的成本将大幅上升,导致它们被迫提高在欧洲市场的售价。

这可能会导致我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优势迅速消失,从而影响市场份额,给企业造成巨大打击。

因此,一些企业选择与欧盟进行私下接触,试图通过妥协来避免关税的冲击。

据悉,一些中国电动车企业在与欧盟的谈判中已经做出了让步,愿意接受一定的价格上涨,以换取欧盟部分取消反补贴税。

这些企业的妥协显然是出于自保的考虑,但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其他相关行业协会均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些企业的单独谈判可能削弱整个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欧盟与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争端将持续发酵,未来走向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欧盟的立场似乎难以改变,尤其是在法国等主张加税的国家的强烈推动下,欧盟欲通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为本土车企争取更多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展现出极大的诚意,渴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面对欧盟的强硬态度和分化策略,谈判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

部分中国企业私下采取的妥协行为不但未能简化谈判的复杂性,反而可能使中方的整体立场变得更加微妙。

如果欧盟不肯让步,未来双方的磋商将继续进行,但中欧之间可能将面临进一步的贸易纠纷。

中国可能采取更多反制措施,扩大对欧盟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范围,甚至对欧盟出口到中国的燃油汽车实施更严格的限制措施。

这将给欧洲车企带来更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在燃油车领域逐渐衰落的大型企业,因为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语·】——»。

中欧电动车争端不仅仅是普通的贸易纠纷,更是涉及技术、产业和全球市场格局的一场深刻较量。

欧盟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保护本土车企的行动,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满和回击,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两国的每一个决策都充满了复杂的利益考量和艰难的选择。

在这场谈判中,欧盟试图离间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的策略激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应,而中国企业的部分妥协行为也让局面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这场争端的结局不仅将影响中国与欧盟的电动车市场格局,还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势产生深远的 ec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