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正经历着城镇化的持续高速发展,而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人才外流、产业萎缩、发展落后等严峻挑战。促进城乡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鸿沟"、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其中,人才在城乡之间双向合理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户籍改革为人才流动扫清障碍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分割,导致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受阻。尤其是附着在城镇户口上的各种身份特权,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很少有人从城市返回农村。这种"单向流动"不利于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改变。多地出台了便利农村落户的政策举措,允许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落户农村,甚至允许拥有农村宅基地的外出务工人员将户口迁回原籍。比如山东早在2020年就宣布,进城农民可返乡落户;而最新的湖南政策则明确,2016年户籍改革后到城镇落户的农村人口,可申请将户口迁回原籍地。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打破了过去户口在城乡之间的"单向流动",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合理诉求,更为城乡之间人员的双向流动扫清了制度障碍,有利于推动城乡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二、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人口外流、人才荒、产业萎缩,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大短板。而高质量人才回流农村,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动力。
首先,回乡人员能为农村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他们接受过良好教育,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将极大促进农村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很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农村生产实践中,带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
其次,回乡者还将带来资金、信息等其他要素资源。通过资金投入和创业就业,他们推动了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使农业延伸到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了乡村产业融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他们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有利于农产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再者,各类高素质人才回乡,有利于农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医生护理人员的回乡,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师资力量的补充,提升了农村教育水平;务农专家的回乡,则推动了农技人员队伍建设。优秀人才的汇聚,必将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三、吸引人才回乡仍需努力
人才回流农村,将给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动力。但要真正实现大规模人才回流并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仍需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持续优化乡村发展环境。
首先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高素质人才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要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为人才回乡创造基本条件。
其次要提供充分的就业创业空间。农村高端就业岗位有限,仍是阻碍人才回流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空间,并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最大限度留住和吸引各类人才。
再次要努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当下的农村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生态问题、环境污染等都影响了乡村的宜居性。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让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让乡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热爱农村、热心乡村事业的人才扎根家乡。
与此同时,农村需要主体意识觉醒,完善村级自治,提高集体经济组织活力,创新农村用地、用工、用资等方式,为人才回乡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只有城乡要素资源在发展中实现良性循环,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优化,人才回乡的呼声和动力才会越来越高涨。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的广泛参与。政府要持续优化制度环境,破除城乡身份壁垒,畅通人口流动通道;农村地区也要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回流。只有城乡紧密联系、协调发展,优势互补、人才自由流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才能持续向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大潮才能行稳致远。让我们共同期待,通过不懈努力,人才回乡潮将日益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