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八月打雷,有啥说法?农谚俗语能预兆,看老祖宗咋说

2024-09-12三农

导语

在阴历八月这个时候,中秋节马上就要过了,从夏季进入了秋季最核心的一个时节。

此时节,天气异常,出现了罕见的打雷天气。

于是就有农人从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中找出解决办法。

「八月一声雷,狼烟遍地起」,发生了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阴历八月打雷有什么特别的吗?果然,这个时候打雷必须要研究一下。因为这说明气候变化非常剧烈。

并且马上要发生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

在八月这个时候,不光是天气发生变化,很多作物也要成熟了,传统上也是丰收的季节,所以农忙的农夫也开始紧张起来。所以,这个「八月一声雷」说的是什么?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古老的农谚。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那些农谚,一直都有着普遍性的事实根据,同时也能推测出未来事物发展的方向。

这「八月一声雷」这句话,也是古老的农谚之一,今天就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为什么阴历的八月份会打雷呢?阴历八月中秋节前后,是气候转折的重要时刻。

一年有四季,每年这个时间,有一部分地区会因为天气等原因发生打雷现象。这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个时候,很少有其他时候会出现打雷天气。

冬天都会有雪飘落,但就是没有其他时间会有雷鸣声从天上传下来,只有这个时间才有。

实际上,在我国传统上,有夏令和冬令之说。夏令指的是春天和夏天;冬令指的就是秋天和冬天。这也是我们现在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可能会发生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在每年的5月份左右,我国南方地区进入到夏令,也就代表着天气变得炎热,同时伴随着潮湿。进入到这个时间之后,就会有南方地区的台风带来大量水汽。

如果气温比较高,造成了大量水汽发达的情况下,下雨的时候就可能带着雷电现象一起到来。

在夏令时节,最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所以既然对这段时间有这么多准备,那自然对冬令也不逊色。在阴历八月中旬,说是进入了冬令,其实是进入了秋天中的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这样的天气。

阴历八月是农作物成熟的时间,稻谷成熟的时候听说过什么叫「稻谷笑弯腰」,春天种下去,到了秋天就成熟的差不多了,这说明一年的辛勤劳作没有白费,人们能收获满满的时候。

这是个让人开心的好事,而古代百姓对于此时节还是比较敏感的,他们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东西,到什么时候收什么东西,这些都非常规律,一整年下来不会出错。

白天忙碌,晚上歇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十分规律。

但当这种规律被打破的时候,就不能单方面看待事情,隐隐地感知到可能会出现其他情况的时候,就会十分紧张。

所以下雨听说过「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样下雨不会有寒意,更多的是好雨知时,能够给人们带来好处。

但是这一声雷就不一样了,这说明天气要发生变化了,如果阴历八月上旬的那个星期天忽然之间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还伴随着轰隆隆的巨雷响起的话,那么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被提前预告到了。

我们的新社会与以往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有气象预报,但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充满着智慧,要是加上现代社会的科技,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农业上面也是如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农谚必然有道理,并且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不同时期的不懈实践努力总结得来的。

在民间总结出来可以说是世世代代不断重复实践或者总结出来的农谚,就是因为文化在不断发展,很多东西被淘汰掉或者损坏消失,还有可替代品逐渐流行起来,所以很多古老的东西也随之被遗忘。

但是并不是没有用的东西,就像【论语】中说过的一句,「温故而知新」新的东西需要对之前熟悉的东西重新捡起来研究学习。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几句重要农谚,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找到其中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有所发现。

如果阴历八月出现大雷,而之前没有什么下雨现象突然之间下起大雨,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八月一声雷,狼烟遍地起」就能确定没错了。如果秋天到了,这个时候打雷,可能之前就已经持续降雨了,在大雨之后又来大雷,那么就不是这句话说的毛病了。

这句话是什么?

「狼烟」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汇了,它指的是用火作为信号的工具。打雷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雨,所以只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很多地方在山顶上,会有人专门负责观察天气情况。如果天色渐暗,乌云密布,有可能下雨的时候,这些人就会点火传递信号。

如果天上还有雷电交加的话,就只能用火这个工具传递信息了。点火之后,冒出的浓烟自然很快就能引起注意,而眼尖的人也能发现浓烟背后的闪电,同时还有轰隆隆的声音。

所以,此时在山顶上观看天气的人知道会很快开始下雨,不光是乌云,还有雨水以及很多不速之客——闪电和上天派来的「使者」—— 雷声,这是打雷天气响亮无比的特征。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寒冷见暖空气的时候发生,大气层中有冷空气,有暖空气从远处赶来,一部分阻止了一部分,然后暖空气与冷空气产生碰撞引起震动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闷雷,在天空中滚动着传递震动。

大面积地发出来动静,使人恐慌害怕,但是对于农业来说却不是个好消息。因为农业的发展本身都是依靠着天气变化来发展的,所以对于天气变化高度敏感。

这一声声响亮的大闷雷过后,本来该收获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幅狼烟遍地的场面,并不祥和。

因为这个声音往往带来的不仅仅是雨水,还有台风,还有极端天气状况,这些无情自然都不会给人们留下繁荣昌盛,只会留下狼藉满地。

所以在这句故事成为耳熟能详之后很久,也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而我们今天讲到的这个版本就是最原始的那个版本,让人印象深刻也仿佛回到了当时那个艰难困苦发展的时期。

第二种情况更具经验性,「中秋后闻雷,粮食一半收」这种情况晚上闻到轰隆隆的声音后,再相信自己的感觉判断就比较确定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判断主人决策的时候了,如果冰雹一起下,那么主人的决策直接就是抛荒,如果没有冰雹,那么就观察看看,这个时候决定收成还是绝收,就靠这个时候主人决定咯!

震动层次决定影响。

实际上,如果位置选择合适,不出大意外的话,还能有好的结果。

但是,这个飞雪所发出来的闷雷,在历史上是非常多见,而且格局逐渐加强,发生情况次数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持续具有强劲动力,导致季节变化错位。

如果正常情况下的话,其实阳春四五月份产生大量污浊和湿气,但现在,这样的情况推迟到了七八月份,这样一来,那么冬天和夏天之间交替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季节,可能同时存在北方寒冷和南方暖热。

这样的话,而且是潮湿,还有更多雨水混合在一起,通过辐射排出体外,会因为相互挣扎导致激烈碰撞,同时产生巨大的闷雷巨响,以及大量降水和可能发生冰雹现象,这样对于农业生产影响非常不好。

在洪涝灾害发生之前,有这种明显转变会让人较早知晓,但实际影响无法提前得知,所以可能还是要反应迅速,有所应对措施,与时俱进负责应对。

现在世界发展越来越快,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这种极端天气情况越来越严峻的时候,如果气候变化,他们可能会很努力地去观察各种变化,将之融入到整个社会体系中,让它更为完整地解决问题。

其实严格说来,在以前数年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八月份打雷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老祖宗总结出来还比较准确,但是最近几十年来,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即使没有立秋,也能听到隆隆巨响。

现在有这么一种说法,那就是只要过去几年的规律没有特殊变化,只要根据规律做了那些事,就行;而不是以往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应对自然灾害,因为现在好像作用不大。

面对当今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古老农谚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根据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比如,2019年全国范围内的强降雨天数比十年前增加了20%。这意味着,农民在面对气候变化时,不能仅依靠传统经验,还需结合实时气象数据进行科学决策。例如,及时使用气象预报和卫星监测技术,能让农民在「八月一声雷」时做出更为精准的应对,避免因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

同时,在农作物的管理上,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如土壤湿度监测和气候预测模型,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把握种植时机,确保丰收。在这样的背景下,古老的农谚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这种气候变化愈发剧烈的时代,您认为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农业挑战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