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6种发展模式助力宝峰强村富民

2024-06-26三农

近年来,宝峰街道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指导各村大胆实践,逐渐探索出产业带动、自主经营、抱团发展、资源盘活、物业服务、文化旅游6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23年,宝峰街道1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506.44万元,是2020年收入的近两倍,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上的占76%。

产业带动型

立足于晋宁区「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县创建「主战场」定位,坚持打好花卉产业发展牌,引导各村把优势资源、优势力量向花卉产业倾注,在推动优势产业提级增效的过程中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上方古城、韩家营、昌家营、中和铺村委会流转2500余亩土地,支持云天化花匠铺公司、区国资公司实施无土栽培花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建成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现代花卉产业园2个示范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75万元,带动9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自主经营型

鼓励各村打破「一租了之、一入了之」的「懒汉」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和铺、昌家营两个村凭借本村丰富的土地资源,主动寻求与银行、优质花卉种植企业、市场方等合作,充分整合鲜切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资金,计划建设玫瑰花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500余亩,探索「村集体+运营方+农户」的发展运营模式,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鲜切花6000万枝,村集体每亩年均收入2.4万元以上,每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

抱团发展型

引导各村打破村域界限,积极推行「强村+弱村」「资金+土地」的「飞地抱团」发展模式,让小村、弱村「借船出海」「借地生金」,实现共富。上方新街、青龙、宝峰等8个村整合各级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及村级自筹资金900万元,推动实施宝峰街道集贸市场改扩建项目,8个村集体按股分成,让小河口、青龙等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无」到「有」。

资源盘活型

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帮助各村对村集体的土地、山水、田园、「四荒」等资源进行合理盘活和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青龙村发挥林地资源丰富优势,率先推行「包山拾菌」的承包模式,让2000多亩林地得到承包人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村集体每年增收29.7万元;酸水塘村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吸引专业团队投资种植100亩黄精,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6万元,2年后村集体增收预计可达10万元。海龙村依托优质水资源优势,开发饮用水产品,「线上+线下」市场双线发力,聘请资深职业经理人代运营管理,打响玉康龙泉产品品牌,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物业服务型

围绕发展及生产生活需求,鼓励各村探索新业态发展。上方新街村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对沿街32间闲置商铺进行统一装修和管理运营,项目运营后村集体每年预计增收13万元。上方古城村结合集镇停车压力大、停车难的实际,规划建设停车场车位260个,每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昌家营村、宝峰村村级党组织牵头领办合作社,组织本村劳动力承接集镇周边卫生保洁、苗木修剪、绿化管养等服务,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村集体每年增收近110万元。

文化旅游型

各村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清水河村致力打响「中国月季村」名号,依托200亩自主知识产权的月季种苗研发基地和良好的人居环境,年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带动村内3家庭院经济示范户户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双龙村以「绣球文化」为核心,以云客鸿花园餐厅为依托,以「一米菜园子」为点缀,聚力打造具有独创性、文化性、充满记忆点的艺术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坐标;青龙村以洋芋产业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通过「互联网+」线上推介,「洋芋丰收节」线下体验,构建「农产品+文化旅游+体验」一体化格局,进而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

来源:宝峰街道

编辑:毛茗

编审:方维林

审核:冯静

终审: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