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长江鱼库洞庭湖,一年出鱼1.6亿斤,禁渔期10年,现如今生态如何

2024-05-31三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90年代,洞庭湖作为渔业大省,因盛产鱼而被誉为「长江鱼库」。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各类鱼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

当时的渔民老张经历了那一年的大丰收。」「那是个令人惊叹的好年景啊,我们几乎从早忙到晚。

"他兴高采烈地回忆道,"收获实在太大了,鱼儿就像是永远也捕捞不完似的,源源不断地从江里钻出来。我们都开玩笑说,要是这样捕鱼下去,几年之内就能把江里的鱼都捞光了。

洞庭湖果然名不虚传,是一片广袤无垠的鱼米之乡。它的总面积高达2579.2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鄱阳湖。

如此庞大的水域,为无数的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

"那时候,江里的鱼品种繁多,四大家鱼、鲤鱼、银鱼、凤尾鱼等应有尽有,个头都十分壮观。"老张感慨地说。

如今,在河边、海边,二三十斤的大鱼随处可见,有的捕鱼人甚至能收获满满一箩筐。卖个好价钱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

好景不长,从21世纪初开始,洞庭湖的鱼类资源就表现出急剧减少的趋势,鱼货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丰富。这一情况使曾经在繁荣年代里辛勤劳作的老渔民们感慨万分。

78岁的李大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洞庭湖打了一辈子的渔,被视为江边的老资格。"那几年,鱼突然就捕不到了,我们都惊呆了。

"李大爷皱着眉头回忆,"我们曾以为是运气不好,可是一年两年过去了,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当年随手一撇就能捞上来的大鱼,现在几天几夜都捕捞不到一尾了。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以及三峡大坝的修建阻碍了洄游性鱼类的回流,从而导致洞庭湖的鱼类资源急剧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1世纪以来,洞庭湖流域已经有10多种鱼类彻底灭绝了。曾经辉煌的"长江鱼库"正在逐渐衰落。

李大爷感叹道:「我这一把年纪了,能够在江边干渔活,过着勤恳朴素的日子,这辈子也就实现了。但是,我儿孙后辈们呢?如果鱼捕捞不到,他们的生计就成了问题。

」。

以往中华鲟、白鲟、白鳍豚等大型鱼类在江河中数量众多,如今想要在江河中见到它们已经非常困难。

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珍贵鱼类,2019年,政府启动了为期10年的长江流域禁渔保护计划。这项禁渔令的推出使得曾经热闹非凡的洞庭湖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所有的渔业活动。

虽然这个方案给当地渔民的生计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为了长远发展,他们只能暂时将渔场让渡出来。

「刚开始那会儿,大伙儿都有些愁眉不展的。」李大爷回忆道,「可是鱼类已经快要被捕捞光了。如果不禁渔,我们的孩子就别想在江边谋生了。

尽管禁渔令实施之初引发了争议,但渔民们惊喜地发现,在禁渔令实施的头两年里,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已经开始了可喜的恢复。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洞庭湖的水生生物种类比2018年足足增加了30个!其中,曾被认为已经消失的鳤鱼竟然重新现身,让人惊喜不已。

"你看,我们当年在江里经常能捕到的那些稀有鱼类,现在好像都开始回来了!"李大爷兴高采烈地说,"听说还有人在江里瞥见了几条白鲟和白鳍豚的身影,虽然最后没能确认,但我是坚信它们并没有真的灭绝的。

李大爷的话不假。实际上,许多人都坚信那些被宣布永久灭绝的物种其实只是暂时隐藏在洞庭湖的某个角落,等待有一天能够重新出现的奇迹。

正如我们发现朱鹀在陕西的重新繁衍生息一样,李大爷深信,只要环境恢复,动物们就会再次回归。他满怀期待地说:「只要环境好转,它们就一定会回来的!」。

除了珍稀濒危的鱼类,李大爷心中还怀揣着一个更为遥远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能在洞庭湖看到传说中的超级鱼王。

李大爷讲起了他的捕鱼经历,他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我们当年在江里,曾经见过什么了不起的大家伙!我曾捕捉过一条104斤重的超级大瓦子鱼,那可真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大的鱼了。

李大爷提起那件往事,仍然很清楚:"那天我和伙计们在江中央撒了支大网,没想到居然抓到了那么一条大家伙。

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它拽上船。那鱼可是个头不小,把大伙儿都吓了一跳。后来卖了个好价钱,我们那段时间过得可壮了。

李大爷更为向往的,是1997年捕获的560斤重的超级中华鲟。"你们能想象吗?560斤!这可是有洞庭湖有记录以来体型最大的鱼!"李大爷连连摇头,语气充满了震撼,"当时把它捞上来的那个渔民,让我们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物种,早在约1.5亿年前的白垩纪就已存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甚至与恐龙共同度过了那个神秘而壮观的时代。

虽然曾经捕获过这么大的鱼,但在禁渔令实行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洞庭湖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李大爷无奈地说:「那几年,我们在江边见不到成群的鱼儿游弋,更别提江豚这种大家伙了。

在当年洞庭湖这一带,曾生活着至少1500多头江豚,然而在最后,却仅存不到200头。

值得庆幸的是,实施了长期禁渔保护措施后,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渐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再次展现在渔民的面前。

「您看,江面上成群结队的大鱼纷纷游过来了,还有江豚不时在水面上翻腾捕食的景象呢!」李大爷的儿子高兴地向大家讲述着。

更令人欣喜的变化还不止于此。就在前年丹江口水库发生溃洪时,李大爷亲眼目睹了一个惊人的场景:突然之间,一股巨大的水势涌来,将江里成群的大鱼一并冲走了。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大爷仍感到十分惊愕:"我们都被吓了一大跳,没想到仅仅两年的时间,江里就能养出这么大的鱼。"

期待已久的洞庭湖生态复苏已经拉开帷幕,这使得当地渔民们兴奋不已。

随着洞庭湖十年禁渔期的结束,渔民们的期待落在了未来的何去何从。

"这十年对你们年轻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李大爷认真地说,"但是对鱼儿来说,这可是足够它们繁衍两三代了。"

到时候,洞庭湖里的鱼类数量和个头,或许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

李大爷的话语中充满了期望,他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洞庭湖作为长江流域的"鱼库",曾经创下一年内捕捞量高达惊人的1。6亿斤的记录。

现在,经过长达10年的禁渔保护,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这种盛况将会重现。

"我得告诉你,我是坚信可能发生的。"

李大爷的儿子同样充满期待,说道:「没错,我们都在期盼着。不仅是因为鱼儿长大个头,更重要的是洞庭湖中的珍稀动物也开始重新出现。

洞庭湖在禁渔令的保护下,终于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