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一棵蔬菜带来3亿产值!威宁自治县小海镇蔬菜产业发展观察

2024-06-25三农

夏日的威宁自治县小海镇三道河畔,草木丰茂,生机盎然。

河岸边的坝子里,豌豆尖鲜嫩欲滴,青菜叶透着新绿,群众正在蔬菜基地里忙着采摘豌豆尖,「修」青菜。

「新鲜、水灵……每天我们的豌豆尖运往成都、重庆等地,抢手得很。」贵州掌上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庆升说。

火热的夏天迎来火热的丰收季。行走在小海镇一个个平坦的坝子里,豌豆尖争相上市,莲花白也成熟,大白菜拔节生长......夏秋高山冷凉蔬菜,已经成为小海镇的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该镇今年规划种植蔬菜 30000 亩,种下地的26000多亩,复种指数两季以上,按照去年行情,产值可达3亿元。

一棵蔬菜带来3亿元产值,小海镇是怎么做到的?日前,记者走进小海镇一探究竟。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蔬菜产业

看着坝子里长势良好的大白菜,小海镇镇长朱绍熊感慨万千,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坚持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小海镇产业发展的步子越走越稳健。

小海镇镇长朱绍熊在查看白菜长势

在朱绍熊看来,小海镇发展蔬菜产业有五大比较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全镇有耕地16.53万亩,其中300亩连片以上坝区土地5.3万余亩,适合发展蔬菜产业的土地有8万亩以上。

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全镇有6.5万人口,常住人口7万人以上,其中劳动力人口3.8万余人。

三是交通优势。内昆铁路、都香高速,356国道、220省道穿境而过,通村路、通路组和机耕道四通八达,便于蔬菜运输。

四是自然条件优势。小海镇平均海拔2221m,海拔落差仅为226米,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日照时间1812小时,其高海拔,低纬度,强日照,大温差的自然条件和平缓的地势条件,适合发展高山冷凉蔬菜。

五是产业体系优势。小海距离江楠育苗中心12公里,距江楠物流园仅有5公里,蔬菜育苗、采收打冷、运输具有明显优势。

尽管优势明显,但小海镇发展蔬菜产业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过去,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小海镇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做优长板,带富群众。」朱绍熊介绍,最多的2020年,全镇蔬菜种植达到5万亩。

也就在这一年,由于受到疫情冲击,运输不畅,销售出问题,从外面引进的经营主体因为亏损纷纷离去,2021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下滑到20000多亩。

小海镇

面对蔬菜产业发展走下坡路的境况,小海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分析反思:蔬菜产业失败的原因一是主要的经营主体都是外地引进的,不稳定;二是部分经营主体盲目参与,不懂技术;三是销售渠道多数由外地经营主体掌握,如有销售渠道的经营主体离开,本地菜农就不敢继续种蔬菜。

「尽管蔬菜产业发展遭遇挫折,但小海镇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还是必须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朱绍熊说,镇里按照耕地保护好、政策宣传好、主体选择好、后勤保障好、市场统筹好的「五好」标准抓好蔬菜产业长促发展,让蔬菜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财神」。

培育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发展

站在松棵村双塘组平坦的坝子里,看着长势良好的大白菜,威宁自治县志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志意气风发:「如果行情不变,今年种植的400多亩蔬菜,产值应该超过400万元。」

三年前,从做小生意转行种蔬菜,刘志冒了很大的风险:「自己没种过蔬菜,不了解种植技术,不了解市场行情,加上疫情风险还在,亲戚朋友都不支持。」

在选择种蔬菜之前,刘志是做了很多「功课」,走访了很多种植大户,到蔬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但真正给刘志底气的,是镇里决定培育扶持本地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在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

刘志在查看蔬菜长势

「尽管做了充足准备,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刘志说,施肥、浇水、打药......出点差错就会造成损失。这时,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伸出了援手,特别是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康远林,一有时间就朝刘志的蔬菜基地跑。慢慢地,刘志从一个蔬菜种植「小白」变成了蔬菜种植能手。

「种植蔬菜的第一年由于品种选择和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当年亏了几十万元,但镇里的大力扶持,让我有了继续发展蔬菜的信心。」刘志说,去年他种植了400多亩蔬菜,产值超过400万元,还清原来的亏损还略有结余。

「2021年,外地经营主体撤走后,我们决定培育本地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再由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发展,这样就比较稳定。」朱绍熊说,镇里主要在农技支持、后勤保障和配套基础设施方面下功夫。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大部分时间奔走在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选择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再配套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以来,小海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项目围绕产业走」的思路,投入628万元,配套马铃薯、玉米、蔬菜、烤烟等主导产业运输路19.26公里,建设产业桥2座;3年投入资金约2355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57万亩。

通过3年的培育,小海镇不断涌现一批经营主体和蔬菜种植大户。截至目前,全镇有经营主体26家,种植大户103户,种植蔬菜18000余亩,带动上600余户群众种植蔬菜12000余亩。

能人带动打通蔬菜销售渠道

亮水塘坝子里,圆滚滚的「小铁头」莲花白长势喜人。

「这批‘小铁头’再有头十天就可上市了,但我要把上市时间押后头十天。」威宁智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龙说,因为云南前段时间干旱,种植的「小铁头」上市时间推迟,刚好和我们这批蔬菜重合,影响了市场价格。

赵龙在擦看莲花白长势

赵龙对全国各地蔬菜产地上市时间、市场行情为什么了解得如此清楚?「在回来种蔬菜之前,我在广州江楠集团宁夏蔬菜种植基地种了10多年蔬菜,手里有不少资源。」赵龙说,所以根本不愁销售,就怕种不出来。

贵州掌上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庆升更是销售的行家里手。

「我在搞种植之前,专门从事蔬菜销售。」赵庆升说,我的基地主要种植豌豆尖和红菜苔,品种的选择源于我对全国蔬菜产地和市场的把握。豌豆尖主产区四川的豌豆尖四月初就基本结束,这时威宁的豌豆尖刚好上市,弥补了市场空缺。红菜苔的主产区湖南湖北10月初上市,12月份大量上市。而我们威宁的8月初大量上市,10月份结束,刚好打时间差。

群众正在蔬菜基地务工

「这几天,我们豌豆尖就主要销往四川重庆,价格一吨9000元左右。」赵庆升说。

今年,为了让威宁的红菜苔卖得更好,赵庆升带头在全县成立了红菜苔产业协会,把全县种植红菜苔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确保统一品质,再统一价格,在市场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在小海镇,正是有赵庆升、赵龙这样的能人带动,打通了蔬菜销售渠道,加上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每年除了自己运出去的,还有大量的收购商纷纷慕名而来,在地里直接收走。

「有成熟的技术支撑,有稳定的经营主体,有能人打通销售市场,小海镇蔬菜产业正稳步发展。按照去年行情,今年全镇蔬菜产值预计可达3亿元。」小海镇党委书记糜加省说,蔬菜产业除了从业的26家经营主体,103家种植大户外,还带动600余户农户种植增收,稳定带动4200余人就业,光务工这一块就给当地群众带来6000多万元收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肖大熙

编辑 冯相清

二审 顾野灵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