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两个老人上山剥棕树皮,一天收获棕毛十余斤,收入15元左右

2024-06-25三农

连续几天的大雨之后,天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明媚的阳光照射着森林,从浓密的树冠中穿过,形成一条条光柱,特别美丽。

安大叶和老伴在林子里面,忙碌地干着活,一刻也没有闲着。

他们用镰刀剥着松树的皮,一圈一圈地割,一层一层地剥,不一会儿功夫,一棵棕树被他们从树根剥到树顶,树干变得光秃秃的,变成了光杆「司令」。

老人姓安,老伴姓李,家住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迎新村。不久前,安大爷去镇上赶场,听说有人收购棕树皮,干货每斤收购价1.2元。

老人来了兴趣,他们家的山林里有很多棵棕树,趁着近期属于农闲时间,可以上山去剥棕树皮。

反正那些棕树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用处,把皮剥下来卖点钱,不管它值不值钱,有一分算一分,也可以拿来买点食盐。

终于等到天晴,安大爷和老伴背着背篓、拿着镰刀,一早就出门上山。

棕树又叫棕榈树,在我国秦岭以南都有分布,西南地区比较常见。棕树的皮又叫棕皮,也称棕毛。

过去,棕树皮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人们用它织蓑衣,做床垫,搓棕绳。

还有一些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鞋袜的人,用它包裹双脚,有较强的保暖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类物资十分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雨衣、雨伞取代了蓑衣,麻绳,化纤绳索取代了手工搓的棕绳,更不用裹棕毛代替鞋袜了。

很快地,棕皮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价值,生活在城里的年轻人甚至都没见到过。

安大爷和老伴从上午一直干到下午,由于年岁较高,遇到较高的棕树,干脆把它砍倒后剥皮,这样就能轻松获取棕毛。

一天下来,他们剥完了4棵棕树,得到的棕皮加起来还不到20斤。把它晒干后,最多十一二斤,每斤售价1.2元,这样算来,一天做下来,最多有15元左右的收入。

老人说:钱虽然不多,但积攒起来,还是能补贴一点点家用。这样,也能多多少少减轻一点儿子的负担。

说到这里,老人又给我说起了他们的家事:

安大爷和老伴出生贫寒,有着十分相似的童年经历。

他在7岁的时候就没了爹妈,是由大哥大嫂抚养长大。大哥非常严厉,隔三差五就要对他非打即骂,他的童年是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

老人说:家里特别贫穷,20岁时都还衣不蔽体。后来在亲友们的帮助下,给他讨了一个媳妇成了家,从此过上了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对于大哥,他的内心有些矛盾,按理说,大哥大嫂把他养大,对他有养育之恩。

但从另一方面考虑,他认为童年时代受尽了苦难,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内心的深处对大哥还是有一丝丝的埋怨。毕竟那时候所受的磨难,已经深深地扎在心底,让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妻子的命运跟他一样,半岁时就死了爹娘,下地才100多天就成了孤儿。好在大伯收养了她,把她当亲生闺女抚养。

虽然没了亲爹亲妈,但大伯和伯母很心疼她,让她顺利地长大成人。

与丈夫相遇后,也许都是孤儿出生,出于同病相怜,两人定下终身,一生惺惺相惜,一直相伴到老。

如今二人都年逾古稀,儿女已经长大成人。但他们仍然坚持劳动,一同下地干活,一同喂猪养鸡,一同携手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