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这些年,我们认识了好多村书记。在上海这座大都市的乡村发展中,他们就像一个个掌舵人,可以说,一个村好不好,书记是关键。
不过,村书记的队伍正在年轻化。拿浦东新区来说,全区355个村,85后村书记有36位。
没有老书记们的人情练达、威信声望,年轻书记要在广袤田野上既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又得办好老百姓的事,不那么容易。
幸好,他们常常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翻了几位村书记的电话通讯录,发现今天的乡村治理,离不开这些带头人的「朋友圈」。能叫得动什么人、盘得活什么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村的当下和未来。
——————〉〉〉〉〉〉〉
三年前,王少华做了近视眼手术。摘了眼镜,他的眼睛显得更大、更明亮,特别像顺便割了一对双眼皮。
那时他刚刚从机关里出来,赴任奉贤区金星村的村书记。这个一大半面积被划入城市开发边界内、迟早要动迁的农村,当时连个固定的村委会办公楼也没有。
王少华一夜成了王书记,熟悉他的人都不大适应。以前王少华大小是个「地方网红」。他在镇里负责宣传工作,以「王小弟」的身份「出道」,录制了不少用地方方言传播政府民生工作的短视频,很受老百姓喜爱。
不过,王少华倒是「无缝衔接」了。就这两年,在他手里,金星村城市开发边界内的房子真的动迁了,边界之外的纯农区域,人才公寓、厂房、民宿、标准农田等块面,建设氛围浓厚。今年,金星村还想申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呢!
而王少华的「朋友圈」,也逐渐接纳了王书记的身份,有些人还被他「忽悠」到村里参与了建设和治理工作。仿佛人们已经忘了那些吃着晚饭、刷着「王小弟」小视频乐不可支的日子。
视频中的「王小弟」。
1
上海的村与村,资源禀赋差异其实挺大的。就说金星村吧,本来占地不到5平方公里,一大半还属于城市待开发区域,不能发展。浦星路以东、2.35平方公里才算真正的农村,空间结构、治理难度双重复杂。
金星村往北是金汇工业区。跟村委会隔着一条马路,就是一排工业厂房。再北,那就离开奉贤区、进入闵行区了。
地理决定了经济。处于两区交界、城乡交融之地的金星村,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比例长期是1:10,农民房大量出借给工业区里的外来务工者,村民租金收入丰厚。
金星村的集体收入水平也过得去。2023年集体收入总额达到864万元,全村可支配收入522万元。要是光看王少华的这个任期,搞搞开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应该是绰绰有余。
可王少华却有现实的顾虑。村子没有「再生资源」,这一任花完了,下一任怎么办?
再说,金星村的社会治理成本比当地大部分村庄都要高一些。前两年乡村环境大整治,别的村能用少量物质奖励带动老百姓参与宅前屋后清理。可金星村手握几万元年均租金的村民就看不上这点「小恩小惠」。「社会治理找不到抓手,不能开源,也难以节流。」王少华一度觉得无力。
比治理工作更难的是解决信任问题。前几任老书记一直干到退休,他们的个体发展几乎完完全全和这个村捆绑在一起,老百姓愿意相信,「你能替我办事。」
王少华可不一样。上任村书记时,他只有35岁。金星村里有一户他的亲戚,他喊对方姑妈,于是,全村很多老人,也都跟着把他当个「大侄子」。而背地里又盯着看,「看这个大侄子上任后会不会先帮自己姑妈办事。」
工作要想开局,王少华必须得做一件在老百姓心里顶重要的事情。盘来盘去,只有动迁。
金星村拥有上千亩良田。
2
金星村的动迁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早在2008年前后,为迎接上海世博会,金星村西半部分划入城市开发边界内。那时起,所涉的100多户村民,翻建房屋的请求都不再批准了,时间一长,有的成了危房。
但城市开发有时序。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大项目要在金星村落地开发,动迁腾地的工作也无法提上日程。
想要做成这件事,首先得获得镇里的财政支持。王少华翻了翻手机通讯录,找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
其一是和金星村结对的「双休日」书记。早在数年前,当地5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组成了一个「双休日书记团」,专门利用周末时间下基层做一些宣讲工作。另一位,则是金星村所在片区选出来的人大代表。
工作上,王少华与他们接触不多,也谈不上私交。可当王少华拿着一幅幅从村民家里拍摄的危房照片,敲开他们的门,都顺利获得了支持。
往后,王少华但凡去镇里参会,就一定拿出这组照片,把村里的实际情况反映到各个口子。终于,金星村被划入城市开发边界内的区域可以征收了。2022年10月,征收土地预公告在网上贴出。所涉村民可以依照【上海市征地土地补偿费标准(2020)】,拿到土地补偿费。
其实如果没有镇里的重视和积极推动,征收工作不会这么顺畅。可村民还是把这个面子卖给了王少华,觉得是他办成了大家这么多年梦寐以求的事。
2022年10月,征地预公告贴出。100多户老百姓终于迎来动迁。
3
办成了一件大事,王书记想趁热打铁,带着村民们再干一票「大的」。镇里有领导问王少华,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你有没有兴趣?王少华说有。
人家紧接着又问:金星村有什么禀赋,能不能拿出一条优质的旅游线路来?王少华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硬着头皮说有。心里想的却是,村里资金有限,凭啥建设能玩、能看、能增收、能发展的线路。
王少华又一次翻遍通讯录,打给了镇里几位有过几面之缘的领导。听说是为了金星村集体征收,大家都愿意对接项目过来。
而接待这些项目投资人之前,王书记还特意找了一家广告公司,「泡」了一整天。一是为了学些自我推广的话术,二则是用村里现有资源串点成线,做了一张规划图。
就拿一幅愿景,他竟然真的打动了一家经营人才公寓的企业、一家创客基地,还有不少农业企业、旅游公司愿意来村里经营高标准的千亩良田项目、民宿项目、文旅项目。
有人说,王书记是凭借老实真诚的面孔,玩了一出「空手套白狼」。但一个乡村与生俱来的区位和历史资源禀赋其实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毗邻城市地区和工业区,又是奉贤区距离市中心最近的村落之一,金星村不愁产业和旅游人口导入。投资金星村,企业投的是对上海乡村未来的良好预期。
项目进来以后,老百姓的租金收入确实比以前租给务工人员高了不少。金星村委会从中为项目和村民牵线,虽然没有直接收益,但项目方往往需要对租赁房屋的周边环境进行打造,村里无形中省出一笔治理的费用。
4
据说王书记的算盘还打到过小学同学门口家。
他的这个同学住在金星村,多年来把老房子租给一个做塑料加工的小作坊。王少华拿出哥们情谊说事,最终对方同意把房子腾退出来,转租给村委会,打造成了一个村民可以共享的综合服务空间。
王少华的姑妈是金星村一个村民小组的小组长。有需要动员老百姓参与、理解的事,王少华就让姑妈第一个上。周围老百姓看在眼里,反倒更觉得,王书记是公平的。
王书记给老百姓讲述未来金星村的发展。
在金星村的村委班子里,论年龄,王少华排倒数第二。资历尚浅,带团队不那么容易。王少华的办法是,以心换心,先把大家拉进自己的「朋友圈」。
如今,村委会墙上贴着他很喜欢的一句话: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我不需要别人服我,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把事情做好就行。」
上个月,王少华去浙江大学参加了一个基层干部的培训,离开整整一周。村里各项职能有序开展,他连工作电话也没接几个。
一位老书记跟他交心,看一个村书记干得怎么样,就要看他出差时候的电话数量。
一直接电话,说明下面凡事都要请示;一个电话没有,说明管理松散。「我的宗旨是充分赋权放权,条线上的事情就让条线上的干部去办,我只管疑难杂症。」
这趟出差,王书记还有另一个收获:「我发现浙江好多村书记,本身就是企业老总。为了乡村发展,他们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源都带进来,发展那叫一个快。」
能人治理在今天的中国基层乡土社会,仍有它存在的意义。一个村书记的朋友圈有多大,一个村的想象力就有多大,这话有它的道理。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