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河南人高考困难,就怨自己吧!

2024-01-22教育

近 期,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 省大庆市 区,迎来了一 群特殊 而充满活力的学子 ,他们来自 我国中部河南 省。 作为这些初四 毕业生 的家长, 他们选择 抓住时 机,将自己孩子的学籍迁移到大庆市 内的各个 知名中学, 全力以赴地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然而,这一现象引发了 许多当地家长 们的忧 虑,甚至出现了一些质疑 之声。这 并非孤立的个案, 早在去年 ,同样的现象就在我国陕西 省上演过。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河南省考生高考太难了,2023年高考河南 131万考生,40多万复读生,录取率全国垫底,境内没有一所985院校,只有一所211大学,河南高考真的太难了。针对这种现象,河南人诉苦,天天说不公平,就没有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原因?

对于河南中考移民 现象, 我个人虽表示同情,内心却并不 予以支持。作为中华文明的 起源地之一, 河南省深具历史底蕴,其独有的文化传统 孕育出的人民,勤 勉朴 素,坚韧不拔 。在这片土地上, 人们保持了真诚待人、尊崇祖先的良善风俗。河南人中高考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这里没有任何「地域黑」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本人就是河南户籍,生活在美丽的河南。

我认为河南高考困难主要有四个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一,看不清大势。 比如河大本来在解放前是全国前五的著名学府,是河南省最著名的大学。河南大学的没落始于拆分,1949年河大一部分去了武汉,一部分去了台湾省。 河大被拆 解之前内部 早已分 化, 抗战时期众多大学跟随国民党政府西迁,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此时大局已定,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让全国所有著名的大学南迁,这个让大学南迁的命令,几乎不被响应,除了河南大学。

河大姚从吾校长带领河南大学师生3千多人整体南迁,仅有部分进步师生留了下来。自此,河南大学分裂成两部分,大部分右翼南迁,小部分左翼留下。校长 率领 其余院系 移驻苏州办学 长达一年 有余,按照原 先的规划 ,是 进一步迁往广州 ,最后 再转移至台湾 。因解放军前进速度太快,河大最终没有来得及去台湾。在1949年南京解放 后,河大全力克服困难 重新回 归河南。但已经元气大伤。实力不在,既然已经不行了,就只能牺牲弱小保护强大了。 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这次拆分可以说彻底伤了河南大学的元气。

在与此形成鲜明对 照的是 ,1948年11月24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督学来北平,与清华、北大校长商谈有关「迁校」事宜。北大、清华地下党组织得知后,即通过各种学生社团在壁报、传单上进行揭露斥责。教授们乃至绝大多数校领导也都反对「迁校」。这一阴谋破产后,国民党政府又紧急制定了「挽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计划,于12月 14、15日派专机接人南下。但是最终,清华大学除了3位教授和2位讲师乘飞机南去外,全校近270位教师全部留校等待着解放的曙光。同样国民党「迁校」 被北大的教授们拒绝,只有北大校长胡适孤身南下。清华北大 的大学生 以及绝大 部分教授 坚决抵制国民政府的「迁校」决 策,除了胡适、梅贻琦 等少数几人外,所有 人员都 选择原地等待解放。这种强烈的对比显示了当时河南省教育界的目光短浅与无知。

本来河南省还有一次机会可以拥有985大学,那就是中科大在文革时期教育部和高层有意将中科大迁来河南。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恶化。9月至12月,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是当时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重要战备活动之一。最终,中科大被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要去了安徽。由于搬迁高校费用巨大,当时国家补助也不多,河南省里怕无力承担而且不太重视,省领导也没有远见,所以就搁置了机会溜走。

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科大迁移选址问题,包括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在内的诸多学者曾主张,希望将其转移至位于河南南阳的城市。然而,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年校史记录以及相关历史文件显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所申请的河南南阳最终变更为安徽安庆作为学校的新址。

至于河南为何未能成功保留中科大,坊间流传两种观点。首先一种观点认为,相关部门担心大学师生的涌入会占据河南当地副食品供应渠道,另一种观点则指出,当时的领导层对于未来发展的眼光存在局限性。反观安徽省为争取中科大地带来了积极的改变,首当其冲的便是安徽领导层决定终止合肥师范学院及银行干部学校的正常运作,为中科大的搬迁提供空间。安徽还承诺为中科大提供最优质的校园设施,如首批引入的空调系统和暖气设备(合肥市区范围内唯此独家拥有)等。

二,河南超生严重,控制人口不力。关于河南人口众多以及生育控制问题。众所周知,80年代初,河南省与山东省人口数量几乎持平,河南省领导当年提出,要和山东省打擂台,看看哪个省控制人口控制的好。决心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严。但是河南人就是要生孩子!就是要多生孩子,多子多福。这里不讨论对错问题,只说结果,现在河南省考生总数居高不下,这个不能只怪别人吧?

看着这些杀气腾腾的标语、告示,为之害怕,为之可惜,但是作用不大。河南省2022年户籍人口11144万人。山东10096万人。河南比山东多生了一千万人!相比山东这个计划生育中等生,河南只能算计划生育差等生了,东三省是优等生,北京,上海,天津都是计划生育优等生。他们通过严格的计划生育,结果就是这些地方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这对于当地的孩子是好事啊!

三,教育投入太少,舍不得花钱。关于河南教育投入水平问题。河南省教育生均经费向来处于较低水平,2020年度的具体数据如下: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为人民币4473元,相比之下,全国水平高达9411元,位列全国倒数第二名;小学教育生均经费为人民币7666元,仅相当于全国12331元平均水平的六成左右;初中教育生均经费全国垫底,仅为人民币11576元;高中教育生均经费亦未能超过全国平均线,达到12360元,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8672元;在高等教育领域,河南省的生均资源投入也未达到前列,排在倒数第二档,为人民币15018元。上述数据均援引自网络论坛知乎平台。

咱们来看看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22年,广东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超过38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20%以上,经费数额为全国最高。大力支持教育的不止广东,福建和山东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比也超过20%。此外,福建、山西的教育经费在增速上也颇为可观,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而河南呢?一边抱怨河南省没有好大学,一边又没有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在绝对数和相对数方面,都处于全国中下游。

河南省经常抱怨自身的大学数量不足,有待增加。然而,在投入资金方面却颇为吝啬。河南省的生均教育投入已然落后于全国平均值,反观同一时间段,许多其他省市早已提前多年大规模投入建设高校,而到推广大学星级评定及提升等级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真实的努力程度。当然,我们不能忘记2020年参加高考的河南学子总数为115.8万名,占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1071万名)的10.8%。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河南省内的大学生生均财政供养金额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倒数第二位,反而应该按当地政府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的人均大学教育投资计算更为合理。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算,河南省的生均投入连全国平均值的10%都赶不上。

试问面对这种现状,平心静气的谈论又该如何开展呢?对于普通院校,如果你们已经投入了足够的资源,那么是否需要211这样的名牌称号其实并不重要。2012年,河南全省的新生儿数量达到125万,这些孩子中有92%都选择参加高考,这样的比例又有哪一个省份能够比肩呢?不过我还是想提醒大家,河南的学子大多数为本届毕业生,而其他省份在此基础上还有初升高阶段的分流教育。河南为什么不去做呢?难道真的要有所有的学生都上大学才是河南人应有之意吗?

四,虽然河南的就业岗位较为有限,薪资待遇也普遍偏低,但河南的族群具备深厚的乡村文化底蕴,民众大多抱持小富则安的心理状态。这也导致大多数人倾向于留在本地工作生活,缺乏勇于冒险的开拓精神。例如,尽管新疆、西藏、东北三省的高考录取比例较高,且考试难度相对较低,为什么没有河南的家庭愿意选择出售住房,搬迁至这些地方置业并在当地落户,从而提高孩子参加高考的机会呢?这主要源于人们不敢实行破釜沉舟式的大胆抉择。

总有人抱怨清华北大没有设在河南,所以河南没有顶尖名校。为什么我们河南不能换一种思路?让我们看看世界名校斯坦福是如何创立的。

某一天,一对老夫妇没有事先预约,就直接去拜访哈佛大学的校长。女的穿着一套退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校长的秘书 在顷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老土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往来。老先生轻声地:「我们要见校长。」秘书很礼貌地回答:「他整天都很忙。」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过了几个小时,秘书一直忙自己的事,把他们冷落在一边,希望他们知难而退,知趣地离开。他们却固执地等在那里。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他接待了这对夫妇。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书,他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愉快。但是去年,他因车祸而身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纪念物。」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遗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不和墓园一样了吗?」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树立一座遗像,我们是想捐一栋大楼给哈佛。」校长再次审视了一下乡巴佬身上的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了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价值超过750万美元。」这时,那位女士沉默了。校长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把他们打发走了。这位女士转向她的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座大学?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就这样,斯坦福夫妇(Mr Standford and Mrs.)离开了哈佛,来到加洲,成立了斯坦福大学(Standford Uniwersity)以纪念他们的儿子。

现在斯坦福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超过了哈佛大学,如果河南突破常规,持续性的由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的斯坦福也可能在河南省诞生!

河南人,不要抱怨,拿出愚公移山的劲头,创立属于河南人的未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