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陈何芳,万灯庚:学生的课堂参与分为哪些类型

2024-01-22教育

陈何芳,万灯庚:学生的课堂参与分为哪些类型[EB/OL].(2024-01-22)

https://mp.weixin.qq.com/s/VZTcfkWu68dliZUT9Yfhog

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多样化的类型划分。了解课堂参与的具体类型,对于我们理解文科研究生的课堂研讨具有参照和借鉴意义。

两分法:从单一维度进行两极划分

斯金纳等人认为,课堂参与应分为消极参与和积极参与。积极参与的学生对学习充满好奇、热情和兴趣;而消极参与的学生则可能对课堂产生厌倦感、焦虑感,甚至逃避课堂活动。[1]这篇文章认为,教师的行为,如提供清晰的目标、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使用有效的反馈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参与,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和合作学习等,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参与度下降时,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反馈、创造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调整教学策略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裴娣娜关注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将其分为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实践参与与形式参与、全面参与与部分参与。[2]这三组「两分法」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和态度。主体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创设有利于主体参与的教学环境、设计有利于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主体参与的教学资源等。这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三分法:区分不同的学习参与程度

费恩等人基于问卷调查,将学生课堂参与分为三类: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和不参与。主动参与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高度的活跃性和自主性,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相反,被动参与的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沉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教师的指导,缺乏自发的学习动力。而不参与或退缩的学生则几乎完全脱离了课堂活动,他们可能对学习感到厌倦或无助,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负面影响。[3]

孔企平从心理活动和行为努力程度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参与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4]其中行为参与包括课堂表现和时间参与两个方面;认知参与分为深层次、浅层次和依赖的策略三种变量;情感参与分为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和厌倦感四个变量。这种分类方式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内在动力和外部表现。书中提出了促进学生参与的建议和策略,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认知参与等。

五分法:枚举各种学习参与可能性

曾琦从多个角度出发,将课堂参与划分为五种类型:不参与、主动的积极参与、主动的消极参与、自控下的被动参与、他控下的被动参与。[5]这种分类方式更全面地涵盖了学生参与的各种可能性,但它与三分法并不矛盾,只是把主动和被动类型又细分为两种状况。总体而言。主动参与型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活动,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被动参与型的学生则更多依赖教师的引导,缺乏主动探索的动力。而消极参与型的学生则对课堂活动表现出冷漠或抵触的态度。

系统法:分析维度具有全面系统性

王升从多个维度对学生主体参与进行划分。从主体性维度可以划分为自主性参与、主动性参与和创造性参与;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将学生参与分为个体参与和群体参与,群体参与又进一步划分为合作性参与和竞争性参与;从参与过程来看,学生参与可以划分为积极参与与消极参与、自觉参与与不自觉参与、可缺性参与与不可缺性参与,以及认知性参与、表现性参与、发展性参与和奉献性参与等;从参与结果出发可划分为正面参与与负面参与。[6]这种分类方式更为细致和全面,能够更好地描述学生参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之,学者们对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类型的划分各有所长,各有侧重点,都为文科研究生的课堂研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Skinner, Ellen, Belmont A , et al.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3,85(4):571-581.

[2]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学科教育,2000(01):8-11+49.

[3]Finn,J.D.,&Cox,D.Participation and Withdrawal Among Fourth-Grade Pupil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2, 29(1):141-162.

[4]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

[5]曾琦.小学生课堂参与结构及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02):160-162+174-254.

[6]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