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父亲最好的格局:一不帮,二不惯,三不想

2024-11-06教育

母亲是贤内助,父亲是顶梁柱。

孩子能够走多远,飞多高,就看父亲的格局。

有大格局的父亲,走一步看三步,想十步,凡事都未雨绸缪,从容笃定。

道理很明显,但是如何落到实处呢?

最好的答案,就是父亲做到「一不帮,二不惯,三不想」。

01

一不帮,慢慢放手。

在教育界,有一个「篮球架原理」。

若是把篮球架做成几层楼那么高,谁都够不着,也无法进球,那么就没有人打篮球了。

把篮球架做成比人高一点,并且稍微努力一点,就能够得着,能够进球,篮球的吸引力就大了。

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对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特别有兴趣。

不可思议的是,很多父亲,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跳一跳」,而是让孩子坐享其成。

比方说,孩子要去上学,自己稍微早起一点,就可以准时走到学校。但是孩子知道,父亲会开车接送,就赖床几分钟。

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那孩子长大后,也就难以独立了。

有大格局的父亲,不会帮孩子做「自己稍微努力一点,就能做到的事情」,培养孩子独自完成事情。

孩子每天努力一点点,一个学期进步一点点,那么他的人生,会超越同龄人一大截。

孩子吃饭,自己装,吃完了,自己收拾,自己洗碗;孩子做作业,能查字典的,父亲不要用手机去帮忙查询;孩子去搭车,自己问路,父亲不要一直带路......平时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

02

二不惯,及时止损。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孩子就被你惯坏了。」

惯着孩子,这是很多父亲犯的错误。

不惯着孩子,表面看是残酷的,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种鞭策,能够在孩子犯错之后,及时改变,回到正轨。

乱花钱的孩子,不惯,坚持勤俭节约。

关于孩子败家的故事,我们看过不少,兴许身边就有。

可是你想过吗,孩子不是天生乱花钱的,而是孩子在乱花小钱的时候,没有被制止。

比方说,孩子在网络上喜欢一把伞,但是买回来之后,却一点都不喜欢,也从来不用。这就很浪费。

父亲应该督促孩子,要么把伞退回,要么把伞用起来。

父亲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工地,或者酒店,去打工一两天,赚买伞的钱。看看这把伞,有多来之不易。

引导孩子,按需购买,物尽其用,这样家里的钱财,才会保得住。父亲赚钱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作为父亲,不仅仅要自己努力赚钱,还要监督大家如何花钱。养几个败家子,父亲就是累死累活,也还是家庭穷困。

犯错误的孩子,不惯,坚持承担责任。

记得我小时候,和哥哥去放牛,看到隔壁村庄里的西瓜,就采摘了两个,吃得津津有味。

很快,我们「偷西瓜」的事情,被人发现了。西瓜的主人,找上门来。

父亲和对方沟通了几句,对方也就离开了,也没要赔偿。

第二天,父亲拽着我二婚哥哥,去给西瓜的主人割草、喂牛,忙活了大半天。

西瓜的主人把草放在秤上,称了称,说:「有一百多斤,抵得上西瓜的钱了。」

从那以后,我们都害怕犯错。说实在一点,就是害怕父亲拉着我们去「劳动抵债」。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言行负责。孩子也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权。

政治家丹·韦伯斯特说过:「不尽责任的自由,只能产生无秩序。」

孩子要自由成长,但也是在道德底线,法律红线之内的自由。父亲要在孩子触碰底线的那一刻,及时按下暂停键。

03

三不想,各自安好。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五六十岁的父亲,这样对孩子说:「以后就靠你们了。」

是啊,那时候的农村,老人都靠子女养着,养儿防老的愿望很强烈,也很现实。

但是到了今天,父亲还这样想,多半会失望,还会困扰孩子。

父亲六七十岁的时候,孩子在中年,承担工作、育儿、房贷的压力,外加赡养父母的压力,这就多难?

有格局的父亲,会考虑一个家庭多年以后的状况。

第一,不想儿女养老,准备夫妻一起退休。

中年的时候,准备好养老金。当夫妻都老了,不要孩子给生活费,还能适当减轻孩子的经济压力。这就是长期帮助了孩子,也让自己的晚年,能平安。

第二,不想天价彩礼,促进孩子顺利婚配。

有的家庭,把女儿出嫁的彩礼,留下来,给儿子娶亲。这就像是在打算盘。

有的家庭,女儿出嫁,要很多彩礼,把男人都吓退了。

父亲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告诉孩子,只要真心相爱,一起努力生活,彩礼都是小事。给孩子顺利成家,减轻压力。

第三,不想孩子完美,允许孩子一生平凡。

学者周国平说过:「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孩子成年 了,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闯,不成大人物,也没有关系。

包容孩子的不完美,不成功,也是父亲最好的格局。

04

爱默生说:「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父亲,你是国王,如何治理国家,应该放大格局,全面考虑,持续推进。

千万不要只懂得赚钱,然后把家里的一切,都交给母亲。

父亲,大家都「为马首是瞻」,你能看多远,家就能有多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