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澄凝琼英(下)

2024-01-08收藏

清宫的玻璃工艺达到炉火纯青,其产品深入到宫廷生活各方面,由于工艺难度造价成本的变化,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功能应用。

第三单元‬:流‬景凝霞—玻璃因取材方便、可塑可雕、晶莹剔透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装饰着清代宫廷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书房案牍之间到闺房妆奁之内,大到可映整身,小则盈握在手。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玻璃制造逐渐褪去手工技艺的独特与稀缺,昔日珍稀之物日趋平常。玻璃类器物从赏玩摆设迈向装潢建材等广阔的实际应用。

双连羊拐玻璃笔架— 热铸成型后雕琢而成,两个羊拐相连式样。羊拐,满语称为" gachuha "。清宫档案中多次记载双连羊拐玻璃笔架,如雍正五年皇帝下旨玻璃厂作"照双连噶出哈、双连夫巾、双连牛骨式样烧做玻璃笔架三十件"。

早期玻璃制品的价值曾经比肩玉雕,所以它们就被用来制作高档的文玩,清代皇室钟情于汉文化,极爱文房具,将之打造成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玻璃文房用品也闪烁出独特的魅力。

西洋镀金画珐根玻璃酒具 — 蛋形玻璃盒内盛一瓶六杯,模具吹制或工业压模成形,19世纪捷克默兹尔(Moser)玻璃工坊的作品。该工坊1857年建立,致力于生产无铅水晶玻璃,是波西米亚玻璃的代表品牌之一。整套酒具以镀金、珐琅彩绘装饰,设计精致巧妙,受到新艺术运动影响,极富浪漫主义风格。

玻璃制品更多地运用于饮食起居,从鼻烟壶到各种精美的嫔妃首饰,无不体现着清代最高的玻璃技艺,展览中有一些钟表酒具等舶来品,也都是当时世界最好的工艺典范。

最令我惊喜的是看到玻璃大佛塔,它曾经是慈宁花园临溪亭内陈设,应该是乾隆为崇庆太后所特制的,并且还不止是这一座,从老照片可看到它们当年的景象,每一座晶莹的玻璃塔都高近两米,可能是我国古代最大玻璃艺术品。

< 澄凝琼英 >汇集了百多件宫廷玻璃是此类文物首次大规模在院外展出,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宫廷玻璃的专展,2005年永寿宫曾举办< 光凝秋水 >展,从‬ 光凝秋水 澄凝琼英、永寿宫 嘉德, 深藏大内的宫廷玻璃更华丽的呈现。

澄凝琼英— 历史上对玻璃的称呼有许多,例如「璆( 音 球)琳」「琅玕( 音 郎干)」「颇黎」「琉璃」等。到了清代,宫廷普遍使用「玻璃」一词,民间以山东博山为代表依旧沿用「琉璃」的称呼。晚清民国时期,用「料器」指代玻璃的现象在北京兴起,大约是源于玻璃制造行业中对于「玻璃料」或「硝子料」简称为「料」所形成的文玩行话。

中国生产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历经2300余年漫长发展的历史沉浮,至清代到达中国古代玻璃生产史的巅峰水平。清代玻璃不论是色彩的绚丽、造型的丰富,还是工艺的繁复,都是以往中国玻璃史上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