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小小「押印」折射出的「信」

2024-01-08收藏

▍ 作者 左岸

朋友去外地出差,在一个古玩城看上一个小铜印,爱不释手,但是看完印文后,又觉得不适合自己,于是给笔者发微信问喜欢不喜欢?

笔者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当即回信拿下。能问到我,说明关注我、信任我。没想到朋友回来后又出差,待拿到手时,已经半个多月了。

喜欢的东西得不到,必有牵挂。这俩星期,几乎把这印章的历史扒个底儿掉。

押印 摄影 左岸

这小东西个儿不大,长方形铜制印体,长2个厘米,宽1个厘米左右,厚不足半个厘米,边是斜面,除了边、角有一些铜色,黝黑黝黑的,像块巧克力。上方有个薄薄的片状印钮,下宽上窄,中间有孔,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来,非常舒服。

通过查阅多种资料,笔者认定这是一枚元代风格押印——「八思巴文押印」,印面有两个字,腔深、壁立,上方的字是汉字「王」,下面的字是八思巴文「ꡂꡞ」,此处释意为汉字「记」,组合起来就是"王记」。笔者作为王姓人,无论佩戴和把玩,是不是很搭?

押印文字 摄影 左岸

笔者打小喜欢书画,年轻时学过一段篆刻,能够识别一部分篆体字,还收藏了几十枚书画印章,但是对于这枚印章,还真了解不多。

印章在我国古代使用比较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印章都叫「印章」,也不是都用篆体字刻制的。在古代,帝王所用印章称为「玺」,贵族所用的印章唤作「章」,官员所用的则称「印」,而平民百姓用什么?

古人整体上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识字的人少,更甭提篆书了,可是,在交易买卖、公堂断案及信用担保过程中,当事人又要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担责,文书才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情况下称之为「押」,于是就有了可作为签字凭证的押印。

押印属于私印一类,也称署押、拥字、花押等。其目的很实用,能在公文、契约上作凭信的签字或画的某种记号,功能与今天的签名章一样。考虑到那个时代老百姓的识字水平,因此,形成了不少种类,比如用楷书的,各种变形的图案和图形的,到了元代,又形成一种采用八思巴文形式的押印。

据了解,「八思巴文」是由西藏僧人八思巴仿造藏文字母改制的一种文字,形体近似方体汉字,初期使用于蒙古官方军事往来密文。世祖至元六年(1269)二月颁行天下,作为译写一切文字的国书,元朝灭亡后逐渐废弃使用。

八思巴文与汉字对照表

使用八思巴文,像极了今天使用的密码。因为它是音阶文字,单个字没有实际含义,需要根据语音组合起来读,但是即便当着你的面读出来,你也不能了解其真实的含义,真是气死人不偿命。笔者按照【蒙古字韵】查询了一下这个「ꡂꡞ」字,读音为「gi 」,竟对应着51个汉字。

水陆贸易(泥塑) 摄影 左岸

一位收藏家介绍说,押印的文物研究价值比较高,押印流行于宋,兴盛于元,归功于商品的流通。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1293年,郭守敬主持修建通惠河,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通州万舟骈集,帆樯林立,成为重要的商埠,押印在南北商品贸易中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美德,「信」在其中。通过这枚小小的押印,笔者看到了古代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也感受到朋友深深的情谊,这一举双得的美事,得细品。

编辑 柒玖陆十三

邮箱:[email protect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