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随侯之珠

2024-01-16收藏

随和,指性情温和,容易相处;更深的含义比喻人才德兼备,品行如珠玉般贵重。「随和」最早特指「随珠和璧」那便是卞和之璧和随侯之珠。因为远在春秋时期,拥有这两件宝物的人是无比尊贵的,史称「春秋二宝」。

汉代 谷纹玉璧

【墨子】中有「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良宝也。」【淮南子】:「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和氏璧的故事已广为流传,无需再说,随侯珠亦随着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而纳入囊中。在秦国丞相李斯上【谏逐客书】中言:「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可见随侯珠已为秦始皇珍藏。和氏璧被制成国之玉玺传于后世而后不知下落,随侯珠亦无所踪。

上图为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

随着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考古发现,在墓中出土了173颗装饰圆眼的琉璃珠,俗称「蜻蜓眼」,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繁复由于曾侯是随国之君被封在随州,而战国时期随国势衰成为楚国的附属国,「随珠和璧」尽归楚王所有,秦灭楚后得此二宝,故有专家认为这些「蜻蜓眼」琉璃珠便极有可能是文献中所称的随侯之珠。用现在的眼光看,蜻蜓眼琉璃珠应是矿石烧制而成半透明或透明的装饰珠。据已知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琉璃珠可以追溯到西周前期。

下面这件便是随侯之珠「蜻蜓眼」。珠体上镶嵌装饰有密集的环状圆眼,略微凸起,由于时间久远,珠子表面形成结晶般皮壳包裹,在光线照射下散发出幻彩的光泽。

珠子的孔径较大,微内凹,孔洞不是很圆正。

孔洞内壁若土蚀的斑斑驳驳,并有叠加侵蚀的效果。

放大局部表面的幻彩如蛤蜊光,若有若无,形态自然。

珠体表面局部受侵蚀产生凹凸不平的效果。

透光效果,整体呈现蓝紫到青绿的变化,甚是奇妙。

这种流光溢彩奇幻效果,令人暇想。

【淮南子·本经训】中称「五彩争胜;流漫陆离。」这也正是琉璃这个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