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银壶的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在壶身的两面,以模压的手法各捶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其因印证了史书中记载的玄宗驯养舞马祝寿的故事而弥足珍贵。
鸳鸯莲瓣纹金碗
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
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玛瑙杯是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是模仿兽角的形状,杯子的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刻画的神形皆肖。兽嘴处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从这儿流出。
唐三彩载乐驼
三彩骆驼载乐俑为唐朝的文物,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详细信息造型新颖浪漫。驼背部架一平台,铺方格纹长毯,上有乐舞俑8个,7男乐俑1女舞俑。
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玉印为西汉时期的文物,1968年发现于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村。高2厘米,边长2.8厘米。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铜炉系博山炉形式。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而成,通体鎏金鋈银,精雕细镂,是一件至为罕见的艺术精品。炉口外侧和圈足外侧刻有铭文,记其原为未央宫物,后归阳信家,应是汉武帝赐给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青釉提梁倒灌壶
青釉提梁倒灌壶为五代时期的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彬县,高18.3厘米, 腹径14.3 厘米, 足径8.7厘米。壶盖与器身连为一体。腹部满刻四朵盛开的缠枝牡丹花,刀法犀利圆润,装饰效果浓郁。梅花形注水口设于壶底中央,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灌水时将壶倒置,待盛满后,将壶放正,滴水不漏。
鹦鹉纹提梁银罐
1970年10月西安市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银罐外观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可活动提梁插入焊接在罐肩部的两个葫芦形附耳内,底部为圈足,足与罐体的连接处加焊一圈圆箍,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
黑釉油滴碗
高8.5cm,口径30cm,底径10.6cm。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称为"油滴釉"。
彩绘雁鱼铜灯
彩绘雁鱼铜灯为西汉时期的文物,1985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店塔村西汉墓,通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通体彩绘红、白二色。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