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股票

百亿豪赌:牛散陈发树云南沉浮录

2024-03-23股票

连年净赚30多亿的云南白药,为何要冒险投资股市?在16年的股市沉浮中,牛散陈发树是如何在云南亏掉近百亿的?

云南白药,一个百年老字号,以其镇痛、消炎的白药喷雾剂闻名全国。这家公司连年盈利,近年更是年净赚30多亿,堪称A股市场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优质的白马股,却在2019年突然宣布斥巨资投入股市。三年间,云南白药在股市投入逾百亿资金,最终却亏损近22亿元。2023年,公司无奈宣布清仓退出,黯然离场。

是什么让这头"白象"甘冒巨大风险,在股市豪赌百亿? 谜底似乎要追溯到16年前的一个人——陈发树。这位被称为"福建股神"的传奇人物,曾在多只个股上斩获过亿元收益。2008年,他将目光锁定了云南白药,孜孜不倦地追求了8年,终于在2016年入主这家百年药企,一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然而,好景不长,陈发树在入主云南白药后,非但没能上演资本魔术,反而带领公司在股海沉浮,最终惨遭滑铁卢。

是风光不再的牛散一时头脑发热,还是百年药企迷失转型方向?是A股市场风云突变,还是投资哲学出现偏差?让我们一层层揭开这个资本迷局的面纱,看看在陈发树和云南白药的这场豪赌中,到底是谁成了那个"多米诺骨牌"?

福建首富传奇

陈发树,福建安溪县祥华乡福洋村人,一个白手起家的资本传奇。上世纪90年代,他靠倒卖钢材起家,赚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前后,陈发树先后创办新华都集团、投资紫金矿业,两家公司先后上市,让他一跃成为福建首富。彼时,他麾下的上市公司总市值一度超过800亿元,个人身家也曾高达150亿元。

在投资界,陈发树以善于"钻研、发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而闻名。他曾表示,自己最关注"三新"板块,即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事实上,陈发树对医药板块情有独钟。2000年,他就曾入股莱茵生物,后者股价6年内涨了16倍。此后,他还相继入股海正药业、新开源等多家医药公司,可谓是医药板块的"淘金专家"。

然而,陈发树最传奇的投资,还要数他在紫金矿业上的"闪亮剑术"。2003年他以区区7000万元入股紫金矿业,两年后,紫金矿业上市,市值一度高达1800多亿元。陈发树凭借这一投资,坐拥150多亿的财富,名声大噪。他曾豪言"要让紫金矿业成为黄金行业的中国茅台",更誓言要干到80岁。

一时间,陈发树被各大财经媒体追捧,成为股民心中的"股市楷模"。在那个"股神"辈出的年代,他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从倒卖钢材到身家过百亿,陈发树胜在善于发现价值,敢于重仓出击,并始终专注于实体经济。然而,正如一位投资大佬所言:"成功的投资都有迷人的故事,失败的投资却只剩下'谜'。"陈发树能否将过往辉煌延续,能否再造一个"紫金矿业"?这些问题,似乎都隐藏在他与云南白药的这段孽缘中。

垂涎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堪称中华老字号的典范。从1902年创立至今,这家百年药企一直专注于药品生产,旗下的云南白药喷雾剂、云南白药牙膏等产品,几乎家喻户晓。作为一家深耕主业的企业,云南白药连年盈利,是A股市场一只名副其实的"白马股"。

那么,是什么吸引了陈发树的目光?为何他会对这家云南国企如此垂涎?

事实上,云南白药极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是陈发树梦寐以求的"金矿"。在他看来,老字号企业虽然增长缓慢,但业绩稳健,抗风险能力强。一旦实现转型突破,必将带来丰厚回报。这恰恰符合他"深度价值挖掘"的投资逻辑。

更重要的是,云南白药所处的医药板块,正是陈发树的"心头好"。他曾表示:"我最熟悉的领域就是大健康产业,看好其长期发展前景。"事实上,早在2000年,他就开始布局医药产业,先后投资莱茵生物、海正药业等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他看来,云南白药无疑是医药版图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除了行业逻辑外,时机因素恐怕也是陈发树选择云南白药的重要原因。2008年,云南白药的控股股东红塔集团提出转让公司股份。作为云南省属国企,这种转让实属罕见,瞬间引爆市场。资本大佬们纷纷闻风而动,意图分一杯羹。而陈发树无疑是最积极的一位。要知道,在那个"国退民进"的年代,入主国企意味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政策红利,何况是云南白药这样的"多金"标的。

于是,怀揣着对医药行业的执念,凭借着过往投资的底气,陈发树在2008年出手云南白药,拉开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资本争夺战的序幕。他能否如愿收入囊中,实现自己的"云南梦"?

入主白药风云

2008年,红塔集团的股权转让,如同一块巨大的肥肉,引得资本大鳄们纷纷垂涎。陈发树抢先出击,通过竞拍斥资22亿元,拿下了这部分股权。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交易对价支付后,股权转让迟迟未能完成。

原来,红塔集团将此事报至中烟总公司后,总公司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由,拒绝了这笔交易。陈发树哪肯善罢甘休?他采取了法律手段,将红塔集团告上法庭,要求继续履行协议。一时间,陈发树与云南国资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诉讼一波三折,中间陈发树一度胜诉,但红塔集团随即提起上诉,案件又陷入僵局。官司缠讼5年之久,陈发树最终还是输掉了这场官司。他虽然拿回了22亿的投资款和760万利息,但距离入主云南白药的目标仍相差甚远。

常人或许会就此知难而退,但陈发树显然不是轻言放弃之人。2015年,他再次出手,从二级市场增持云南白药股份,很快就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此后,他步步为营,终于在2016年底,通过溢价40%的代价,斥资253亿元收购了白药控股(持有云南白药41.52%股权)的一半股份。

至此,历经8年,跌宕起伏,陈发树终于如愿坐上云南白药这艘"巨轮"的副驾驶位。他与云南国资各持股45%,江苏鱼跃持股10%,三方鼎立,却无一方拥有绝对控制权。看似平衡的股权结构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对云南国资而言,云南白药是他们最优质的资产,绝不会轻易放手;对江苏鱼跃而言,他们也在虎视眈眈,伺机增持股份;而对陈发树而言,尽管身居副位,但他才是名副其实的最大赢家。毕竟,作为白药控股第一大股东,他对公司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入主云南白药后,陈发树曾公开表示没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打算,对管理层充满信任。但身为资本"玩家",他的眼光始终盯在资本运作上。在他的财技加持下,一向稳健的云南白药开启了大手笔投资的"豪赌"之路。后来事实证明,这恰恰成为这家百年药企的滑铁卢。

回顾陈发树的入主历程,其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从最初的"黄粱一梦",到中途的"屡败屡战",再到最后的"柳暗花明",他表现出难能可贵的韧性和眼光。然而,入主之后的陈发树,似乎迷失在资本游戏的迷雾中,他那 "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终将把云南白药带入一个不归路。

百亿豪赌开启

当陈发树以253亿元天价溢价40%入主白药控股时,外界一片哗然。要知道,当时云南白药总市值才700亿元,陈发树一下就将公司估值抬到了1200亿元,溢价之高前所未见。更令人咋舌的是,他的入主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借贷,其中100亿为银行贷款,30亿为定增配套融资。如此举债狂欢,背后的风险可想而知。

然而,在陈发树眼中,这笔买卖绝对划算。他曾对媒体表示:" 如果拿这200多亿去投资其他公司,可能会有更高的收益,但云南白药是一个百年老字号,拥有稳定的业绩和巨大的品牌优势,错过了这次机会,将是我一生的遗憾。 "

事实上,陈发树对云南白药寄予厚望,将其视为未来资本版图的"压舱石"。在他的设想中,通过资本运作和转型升级,云南白药未来将不再局限于制药业,而是要成为一家涵盖大健康、大消费的综合性企业。为此,他力推云南白药开展多元化投资,涉足金融、地产等领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

2016年,在陈发树的运作下,云南白药成立了资管子公司,专职管理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2019年,云南白药宣布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40亿元投资于股票、基金等证券品种。此后,公司先后投入巨资,购买了平安银行、中信证券、贵州茅台等一批蓝筹股票。

一时间,云南白药成为A股市场最为活跃的"金主"之一。2020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8.6亿元,远超制药主业。一旦尝到甜头,云南白药变本加厉,将证券投资规模扩大至逾百亿元。而在这个过程中,陈发树无疑扮演了"军师"的角色。

事实上,对于云南白药这样的实业公司来说,将如此巨额资金投入股市,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更何况,进行投资的是一家经验并不丰富的资管公司。然而,陈发树对资本市场的憧憬战胜了理性,他坚信凭借自己的"选股功力",定能在股海中斩获颇丰。

可以说,陈发树将自己投资的成功经验,简单化地复制到了云南白药身上。他忽视了制药业与资本市场的巨大差异,忽视了云南白药管理层在金融领域的能力缺失,更忽视了股市潜在的巨大风险。在他的怂恿下,云南白药迈出了百亿规模的豪赌之路,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A股投资惨败

当云南白药押注百亿巨资杀入A股时,市场反响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白药谋求转型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但反对者却指出,上市公司涉足投资存在较大风险,更何况投入如此之巨。事后看来,反对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云南白药的"豪赌"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19年,公司刚开始进行证券投资时,A股正处于慢牛行情中,公司的投资收益也随之水涨船高。2020年,投资收益更是高达18.6亿元,占净利润的40%。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市场风云突变,白药投资开始踩雷。

先是重仓持有的平安银行、中信证券股价大跌,亏损高达10多亿元。紧接着,买入贵州茅台时踩在了高点,套牢近8亿元。一系列误判和踩雷,让云南白药尝到了"上车容易下车难"的苦果。到2021年底,公司证券投资浮亏近30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大降98%。

更令人诟病的是,面对巨亏,云南白药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2022年,公司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将证券投资余额扩大至130多亿元。然而,A股在2022年出现系统性下跌,公司再度踩雷。据财报披露,2022年公司投资亏损22.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85%,创下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从2019年到2022年,短短三年间,云南白药在股市投入逾百亿元,累计亏损超过50亿元。更为致命的是,公司为此还背上了近80亿元的有息负债。一家曾经"躺赢"的白马股,就这样在资本市场上"踩雷"、负债累累,早已面目全非。

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误和巨亏,作为幕后推手的陈发树难辞其咎。毕竟,正是在他的怂恿下,云南白药才走上了豪赌之路。事实上,在A股投资惨败后,陈发树曾多次喊话,让公司要理性投资、审慎决策,但为时已晚。

如今回头审视,云南白药在资本市场上的溃败,根源在于偏离主业、盲目跟风。作为一家百年制药企业,云南白药本就不具备投资股市的基因,贸然出击难免水土不服。更何况,公司管理层大多没有金融背景,在股市的经验和眼光有限。陈发树虽是投资高手,但他只是云南白药的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运作,其影响力远不及管理层。

此外,从云南白药大举买入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明星股来看,公司对股市的认知还停留在"抱团取暖"的初级阶段。而在实际操作中,公司又错判了市场时机,追高买入、杀跌抛售,凸显了投资素养的欠缺。种种因素叠加,最终酿成了这场百亿亏损的惨剧。

可以说,云南白药"豪赌"A股的失败,既有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因素,更有公司内部偏离主业、盲目跟风的深层原因。它警示我们,上市公司涉足投资需要极其谨慎,脱离自身禀赋盲目出击,往往带来惨重代价。对于云南白药这样的实业公司而言,回归主业、稳健经营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百亿亏空之谜

当云南白药巨亏50多亿、负债80亿的消息曝光后,市场一片哗然。作为一家财务状况一向稳健的白马股,云南白药怎么会在短短三年内亏空百亿?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幕后推手的陈发树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大的问号。

表面上看,云南白药在A股上的失利,源于公司在股市的一系列误判和踩雷。2020年重仓买入平安银行、中信证券等金融股,结果遇上金融股系统性下跌;2021年追高茅台、格力等白马股,结果赶上了它们的调整期。种种错误决策,最终酿成大错。

然而,云南白药在投资领域如此低级的失误,是否另有隐情?公司管理层会对投资如此不专业吗?陈发树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种种疑问,值得深思。

有知情人爆料,云南白药在股市巨亏的背后,有陈发树在主导投资的影子。虽然陈发树并未直接参与公司管理,但他作为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话语权不容小觑。据悉,在他的授意下,公司在投资决策上一再铤而走险,盲目加杠杆,追涨杀跌,最终酿成大错。

更有市场人士指出,云南白药在股市上的亏损,很可能只是其财务问题的冰山一角。据其推测,白药在股权投资、对外并购等领域,同样存在巨大风险隐患。若后续相关投资接二连三爆雷,后果不堪设想。

诚然,这些说法还有待证实,但从云南白药的财报看,公司近年对外投资和并购动作的确频频。仅2020年,公司就对外投资了50多亿元,涉及消费、医疗等多个领域。如此跨界出击,风险之大可想而知。陈发树曾豪言要将云南白药打造为"大健康、大消费"平台,其背后推动之力可见一斑。

风险之下,或有机遇。有分析人士指出,云南白药在股市惨败,或许正是陈发树精心设计的一盘棋。一方面,他可能故意放任公司管理层盲目决策、铤而走险,借机向市场证明其管理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他又可能暗中授意公司高溢价出售和并购其关联企业,从中渔利。如此一来,陈发树岂不是把云南白药玩弄于股掌之间?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真相如何还有待查证。但无论背后有何隐情,云南白药在资本市场上的百亿亏空已成定局。它给所有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偏离主业盲目投资,风险之大难以估量。对于实业公司而言,把主业做精做强,或许才是制胜之道。

重整旗鼓再出发

在经历了股市惨败、百亿亏空的重创后,云南白药迎来了至暗时刻。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市值蒸发过半;公司形象和品牌严重受损,市场质疑声不断。面对重重危机,云南白药该如何自救?陈发树又将作何选择?

2023年伊始,云南白药果断换帅,引入新的管理层。新任总裁王明辉出身白药,在公司工作多年,对主业有着深刻认识。他上任后立即整顿投资团队,缩减投资规模,将更多资源聚焦到药品、健康产品等主业领域。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白药回归主业、聚焦实业的决心。

与此同时,云南白药还推出一揽子改革措施,包括优化业务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内控机制等。通过改革,公司希望尽快走出泥潭,重塑市场信心。这其中,陈发树的态度尤为关键。作为公司最大股东,他能否积极配合改革,事关白药的未来。

值得欣慰的是,陈发树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最新的公开讲话中,他多次强调要尊重主业、做精实业,淡化了过去对多元化的执念。他还表示将全力支持管理层改革,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种种迹象表明,这位昔日资本"玩家"已开始收敛锋芒,转而低调务实。

事实上,云南白药拥有深厚的品牌积淀和良好的产品口碑,只是在多元化扩张中迷失了方向。若能回归初心、专注主业,公司仍大有可为。据悉,公司已经制定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力药品、健康品、中医药服务等领域,力争实现业绩的恢复性增长。

当然,挽回损失、重塑辉煌并非易事。云南白药在股市的创伤尚未痊愈,公司治理和风控机制仍有待完善。这需要管理层和股东方的通力协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百年白药要浴火重生,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展望未来,云南白药能否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这将是对公司治理和发展能力的大考。作为云南白药最大的个人股东,陈发树能否彻底摒弃资本套利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实业发展中?这将考验其经营智慧和道德操守。无论结果如何,云南白药的故事都将成为A股史上的一段佳话。

结语:

回顾云南白药的跌宕起伏,我们看到了一个区域品牌的发展传奇,看到了一位资本"玩家"的垂涎觊觎,也看到了一家百年企业的失足与反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发展要脚踏实地,要与主业相得益彰,盲目跨界、激进扩张只会带来灭顶之灾。

对于云南白药而言,摆脱陈发树的资本游戏,回归药企初心或许才是正途。而对于陈发树这样的投资者而言,尊重实业规律,给予企业稳定发展的环境或许更有价值。资本与实业,本就应是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掣肘。

云南白药的故事还在继续,它能否涅槃重生,还需时日检验。但无论结局如何,这都将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它警示我们:畸重资本、轻视主业是万万不可的。企业的基业长青,始终要立足实体、做精主业。这既是云南白药的教训,更是所有企业的必修课。